APP下载

“最廉价的监督”之四大优势

2009-06-08严州夫

检察风云 2009年8期
关键词:网民监督

严州夫

近年来逐渐流行并显现威力的网络反腐现象,是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之一。它凸显了网络政治的发展,公民民主参与范围的扩大,以及网民对社会发展关注度的提高。

网络反腐被誉为“最廉价的监督”,其之所以发展迅速、受到极大推崇,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举报便捷,不需要繁琐的程序

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从BBS、博客,到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再到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出现,各种网络形态的并存与互动,使得网络监督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网络蕴藏的海量信息,为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网络监督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和最佳结合。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近3亿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崛起,主体地位日渐形成,为网络监督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网络举报打破了常规的举报程序而显得相对便捷和迅速。以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按照程序进行,尤其在举报、监督等方面表现得更明显。通常来说,公民举报一般要经过“上门—登记—谈话—反映情况一受理”等~系列繁琐的程序,而现在直接用网络来表现,形成点对点的沟通和反映。

甚至,网上举报还改变了常规举报时常常遭遇到的举报无门或无人受理的现象。有时,举报人反映问题被有关部门层层批转而不了了之、被有关部门踢来踢去最终无人受理,等等。

确实,传统的举报方式制约了举报应有的功能,使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查处。现在实名举报是受鼓励的,匿名举报往往不被重视。而无数事实证明:书信实名举报是有很大风险的,遭到打击报复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当前举报受理、保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实名举报实在是困难重重。如郭光允举报程维高花了8年时间,受到数次迫害。类似的例子不少。

相比较而言,网络监督具有传统媒介舆论监督无法达到的迅速,是人们实现民主监督权利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被称为一种“全天候的反腐利器”。

自由度高,及时表达个人观点

在网络上不仅可以举报腐败问题,向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同时,网友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当然是合法地)发表对社会问题包括腐败现象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在各网站论坛上发表文章,并且不需要通过像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那样经过编辑的审核删改,也不必担心因为版面有限而无法发表。只要你有时间有精力,你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和版面的限制,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民众开阔视野、了解世界打开了广阔的窗口,也为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供了平台。网络已成为中国民众表达观点的重要场所,在反映民意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各大网站提供的论坛外,各种各样由网民自己创办的网站,表达着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和族群的观点,远远超过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所涉及的范围。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陕西虎照事件”中,网络在对照片真实性、华南虎存在的真实性以及周正龙和陕西省其他官员的质疑方面,与传统媒体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不一律”现象。网络舆论分成了“挺虎派”和“打虎派”两种观点。网友最先对虎照真实性提出了理论上的疑问,继而又以网民动员的现实行动找到了虎照来源,至此,网民的质疑和批评已由针对周正龙提供的虎照上升至提出“闻虎啸,在镇坪”的镇坪县政府诚信的深层问题上。网络民意更加放大了地方政府弄虚作假这则事件的社会意义,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和相关人士的强词夺理在网民对政府公信力的追问中更加凸显。可见,网络民意在争议性社会事件中会将争议双方的意见完整而深入地加以呈现。在此过程中,网络民意市场会将传统媒体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发出的声音加以放大,对争议事件的延伸意义及背景问题等做出更加深刻的探讨。而网络民意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体现了网络民意对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政府公信力的拷问,以及在渐次推进政治改革中的不可或缺角色的强大影响力。

除了表达观点的自由外,网友如果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还可以自己创办网站,全力投入网络反腐。据《重庆晨报》报道,2007年6月19日,重庆市万州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区人事局局长贾在云被万州区纪委“双规”了。报道称,贾在云的“落马”,缘于一个不同寻常的举报——一名自称是公务员的知情者专门建立网站,曝光了贾在云涉嫌职务犯罪问题及相关证据。举报者称,他曾于今年1月寄出两封检举贾在云腐败行为的举报信,但一直未有回音,于是,他开通了“万州反腐倡廉卫士”网站。贾在云被“双规”后,“万州反腐倡廉卫士”网站“一夜成名”。

产生互动,不断逼近问题真相

网络反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当网友在某帖子里发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后,往往会因为扑朔迷离的现实而受到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网络连接,纷纷上网上发表意见。这种互动不仅表现在陈述各自的观点上,有时还会出现网友出马搜集证据、通过科技手段公开分析等等,从而使一些腐败问题的真相不断暴露无遗。

近年来最典型的,就是深圳“林嘉祥事件”和陕西“周老虎事件”。

深圳“林嘉祥事件”发生于2008年10月末:一段视频出现在网上,一个不知名的官员在一家酒楼试图将一个小女孩拖入洗手间后与女孩家人对峙。视频激怒了网民,他们发动人肉搜索。这些调查包括使用数据库、照片分析、社交网站及利用黑客行为进入私人账户等等。很短时间内,这名官员被确认为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此后林被免职,名声一落千丈。

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强大的网络互动和舆论监督,类似的案件真相很可能会进一步掩盖下去。

造成压力,有关部门应对及时

网络反腐的威力主要体现在曝料的影响力。经网上公开曝料后,不仅能够迅速产生强烈反响,而且给有关部门造成一定的工作压力。应当承认,只要曝料真实,有关部门通常会加倍重视,认真应对,尽快处理。

比如,近来网上纷纷披露的一些地方“别墅群”事件的处理,就是鲜明的例子。

2008年7月8日,网易论坛上一则题为《河南“最牛局处级别墅群”》的帖子引起7万多人的关注。

之后,信阳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并拿出了处理意见。

7月13日,“天涯社区”又出现了一篇名为《景德镇再现民政官员别墅群》的帖子,披露江西省景德镇市民政局以建某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安置房名义,报批并自筹资金建造了30套豪华别墅。

两起“别墅群”事件最后惊动了中央纪委。

2009年2月,中央纪委在通报中披露了对上述两起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

上述两地“别墅群”事件中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人分别被处以免职、行政记过处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警告处分;对违规所建住房,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纠正处理。

显然,网络反腐正越来越受到网民的推崇,并且显现出较大的威力。

猜你喜欢

网民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
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
监督宜“补”不宜“比”
人大监督不能总是“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