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性是职业技术院校的生命线

2009-06-07殷戍麟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加坡校本工厂

殷戍麟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习班上,笔者通过参观学习、交流讨论,全方位地了解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现状,思想上受到强烈震撼。结合工作实践,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职业技术院校要十分重视实践性,实践性是职业技术院校的生命线。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结合这次学习,笔者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改进和加强。

一、专业教师的选择要以能力为先,重视专项技能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选择专业教师时,与职业院校的“身份”不相吻合,甚至出现严重偏向,即“重学历轻技能”,选择面比较窄,被选择的对象一般是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但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们都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工作经验。然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招聘和选择专业教师时,主要考查应聘者是否具有专项技术及工厂实际工作经验。例如,该学院选择专业教师的首要条件就是该教师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工厂工作经验。

二、专业课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先会后懂”

目前,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各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广泛开展。“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是“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的特点,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学会动手,然后再慢慢弄懂原理知识。学生先进行实践,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得到较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以实践为中心,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的新型教学理念。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运用“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时,比我国超前一步,注入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他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例如,做项目时,教师先让学生按要求把项目做出来。之后,教师并不立即讲解原理,而是提出了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提出的问题。针对个别不懂的问题,任课教师再进行个别辅导,主要帮助学生分析导致出现错误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本身,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获得一种自发的继续学习的能力,一种独立思考的认识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潜能,提高适应社会“求存”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在校最后一年,都要进入有关的工业项目组进行实际生产操作。这种工业项目和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最后一年的毕业设计有类似的地方,但又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进入的工业项目不是由教师事先预定的,而是由工厂提供真实的项目,是实战训练,其中有不少设计项目要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第二,学生设计的工业项目要进行成本核算,以微利为原则,绝对不能亏本。这样,学生在设计项目时,不但要讲究质量(否则厂家不采用),还要学会经营求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与之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大体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但是“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求存”能力和价值观。

四、注重提升教师能力,重视开发校本教材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所用的教材,特别是专业教材,绝大部分是该校教师自己开发编写的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开发校本教材,对于职业教育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

1.校本教材内容广泛,实践性比较强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大,校本教材在突出编写本课程知识点的同时,可以适当注入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内容,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且通俗易懂,有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符合当今社会提出的“大科技概念”。

2.校本教材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校本教材可以采用活页的形式方便地加入或删除,因此可以较及时地补充新技术,真正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呈“刚性”结构,即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时等结构僵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教师只能按照统一要求去做,不敢越雷池一步。近几年,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校本教材的开发仍然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校企合作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职业教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们所采用的“教学工厂”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工厂”并不是我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实习工厂。“教学工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厂紧密地结合起来,即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给学生一个类似于工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产和实际的项目设计,直接学到实际的知识和技能。

其具体做法是:学校从生产厂家承揽工业生产项目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生产厂家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与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教师(组织项目并讲课)和工人师傅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在操作中,学生不但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实际生产,学会了未来上岗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学生所做的项目是企业当前最需要开发的实际项目,学生在“教学工厂”里所生产的产品是企业正在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工厂”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模式。

六、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新加坡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一方面,实行精英教育;另一方面,重视职业技术教育。1969年,新加坡就提出“向技术教育进军”的教育规划,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不仅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批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劳动力,而且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在我国,尽管已经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各地政府也表态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实际上,不少地方职业教育尚未被领导真正重视起来,普教仍在独行天下。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根据本国的实际,建立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

1.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改变教育的理念和人才观,培养一名高级技师与培养一名名牌大学学生同样重要。借鉴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经验,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让职业教育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政府重视职业教育之日,就是职业教育繁荣昌盛之时。

2.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职业院校要提高管理水平,建设好重点专业,形成特色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要“做大做强”又要“做精做优”、“做专做好”,为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3.国家要采取倾斜政策,调整招生策略和投资方向

要鼓励学生分流到职业院校。例如,对第一志愿报考职业院校的学生给予奖励;对生活困难的学生报读职业院校给予减免学杂费的优惠政策;对目前较为薄弱的职业院校给予充足资金,增加投入,改造专业设备设施,使职业院校成为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师资雄厚、信誉好的院校,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新加坡校本工厂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