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外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009-06-07曹晓青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译码图式

曹晓青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阅读理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笔者在此选取了交互式阅读理论,包括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图式理论,把阅读理论和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试图揭示这些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一、交互式阅读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交互式阅读理论是基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阅读模型发展起来的,吸收了两个模型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交互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既激活了读者的现有知识,也为文章中提供的新信息所修改。该理论的创始人Rumelhart强调,文字意义与语境并非是被动的符号在文中等待译码,而是通过读者产生再创造的。这个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包括以下方面:

1.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应该在阅读的不同层面中进行合理的分配

交互理论认为,信息处理是由低向高传递的,同时高层次也会影响低层次。阅读分为两个层次,即译码和理解。译码的过程包括从看到文字到在大脑中形成刺激性的语音表征。理解就是指从译码了的材料中获得意义(Samuels&Kamil,1984)。EFL/ESL读者经常读了却理解不了材料,究其原因,恐怕问题就出在由于对字词句译码的不熟练,大部分资源都被译码的部分所占用。所以,看起来读了很多,但理解的却非常有限。

在阅读过程中,译码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培养熟练的译码能力,才能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解放出来,进一步延伸到对文章的理解。否则,一味追求所谓的跳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只能是舍本逐末。

2.有目的地阅读

在大学英语阅读训练中,必须纠正一种错误的倾向,即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看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一边看一边思考,充分调动大脑中的每一份资源,把想到的和看到的相互印证,加深理解。

二、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是在交互阅读理论的模型上发展起来的。图式理论认为,新输入信息的译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在阅读时,要正确理解课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读者需具备与课文相应的图式,二是能成功激活此图式(刘明东,1998)。该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是:阅读理解是个体、语篇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张伊娜,2001)。

图式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任何语篇本身并无意义可言,只是为读者或听者提供引导,使他们知道如何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提取或建构意义(林挺,1996)。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过程,绝非简单的所谓阅读技能训练所能代替的。除了笔者已讨论的语言译码的基本能力外,还包括对国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英语和汉语相比差别很大,国外的文化与中国的文化也大相径庭。很多语言现象和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根本无法自己建立。这个时候,教师可直接向学生传授相关背景知识,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图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语言,还要讲文化。

2.帮助学生修正和辨别已有的图式

与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相比,这一点更容易被忽视。语言间会出现迁移现象,如出现中国式英语。实际上,这只是图式迁移在语言上的表现。同样道理,文化背景知识也会出现迁移。所以,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外,还要帮助学生区分和辨别图式,否则,图式之间互相干扰,仍然会影响阅读。这对于一些文化间很相似的概念尤其重要。

3.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式

对于一些主动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前会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去看文章,阅读过程中达到人和文章的互动。但是,对于很多学生,阅读还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他们只会被动地吸收信息。所以,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在阅读前通过讨论、提问等方法,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图式。

笔者探讨了交互阅读理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是大学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在实践的检验下,理论的威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完善发展理论,使国外的阅读理论能够真正适合中国的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译码图式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基于校正搜索宽度的极化码译码算法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看弹幕的译码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LDPC 码改进高速译码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