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效性

2009-06-07刘芳芳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思想道德做人

刘芳芳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包括普通高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是教育部根据党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设置的一门政治课程。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造就一批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合格的接班人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都偏重于政治和道德,对大学生作为一个人正常发展的需要往往较为忽视,缺乏对一个人立足社会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在世界观的教育上侧重于政治性而忽视了作为一个人应遵循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在道德观的教育上更突出道德政治性而轻视作为一个人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这不仅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造成个别人在人格上的畸形和不健全,甚至会使一些学生在人格、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而导致犯罪。

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人作为社会人所具有的生命教育和责任教育,把活生生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僵化成为死记硬背的条条本本,并赋予强烈的政治性。现代社会飞速的变化对每个人应对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出挑战,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过于理想化、齐一化的倾向,在教育目标或要求方面,强调先进性、崇高性、理想性较多,而较少考虑广泛性、现实性、可接受性。所有这一切会破坏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形象,容易引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的反感。如果思想道德修养课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脱离了学生的所思所想,脱离了社会对一个合格人的基本要求,一味地用拔高的、空洞的道德上的所谓“高标准”对大学生进行说教,就会因其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不协调而遭到大学生的拒绝,难以让学生从内心得到认同。此外,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一些知识如果与现实生活“对不上号”,也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容易造成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评价上的双重标准,即对他人或在正式公开场合往往采用传统的社会整体标准,对自己或在私下场合往往采用现实的个体化、世俗化甚至功利化标准,甚至会制造出一批知行分离、口是心非、卑鄙虚假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进入权力机关,社会上出现腐败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根本和关键。

二、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1.要真正使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改变将思想道德教育简化为观点的灌输、思想的渗透的状况。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基本出发点是要培养积极适应现实社会的人,即通过教育和培养,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合理接纳他人,与社会主体价值保持一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容,先使学生具备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基本道德水准,进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1)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三章内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明确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其中,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内容是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任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节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例如,教育学生懂得做人要有爱心、要拥有向善之心,要有同情心;要讲诚信、讲道德;要负责任;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做人要厚道,做事不要太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待人;要学会忍让;要乐于助人;做人要真诚;做人要谦虚;要学会尊重别人和平等待人。

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即要教会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做事要以认真的态度注意细节,做事要有好习惯和理性,要善于控制情绪,要有好的积极的心态,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要学会表扬与赞美他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

学生懂得市场竞争的核心部分就是处理好自我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其表现就是自律和为人民服务。成为一个共产党员,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的人,做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只有真正把一个合格人即“全人”的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统一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2)如何在教学上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在教学方法上,笔者采用案例教学法、故事情节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加强记忆法、情境教学法、结合专业指导法等。例如,在讲授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时,运用故事情节讲授法: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事例,如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等所具备的宽容的美德,用故事讲授法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增强教学感染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在讲理性的重要性时,要倡导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此时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在讲做事要认真、要有好习惯时,运用加强记忆法,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自己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并由学生制定个人计划加以克服;在讲大学生要勇于面对挫折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磨练学生抗击挫折的意志,培养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利用分析讨论法,在北京政法大学的“徐春明事件”发生之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是付成励,我会怎样做”;结合专业指导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选择案例(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与物流专业有关的案例《空运还是陆运》),结合专业特点讲授协调与顾客、员工的关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要把社会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人生发展有机结合,不仅要强调社会的价值导向,更要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具体的人生课题、所具备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与知识结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世界和思想实际,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思想问题和人生问题,反映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到求真务实。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既有理论上的坚定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要推动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

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从课堂和书斋里解放出来,真正把思想道德修养课演化成一种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笔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圣地等,事先由任课教师拟定调查题目,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调研,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这种教学方式使他们了解了社会,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能力,受到了教育,坚定了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树立起政治上的坚定信仰,扎实地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大力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改变过去只注重用社会意识约束人、规范人的传统理念,而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自觉适应社会,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思想道德做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从零开始做人脉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