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2009-06-07朱 琳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朱 琳

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速度很快,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高职院校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人才培养目标问题。为此,对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力求该课程体系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社会适应性,对培养合格的金融英语专业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金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

建设科学、合理、实用、有创新的高职金融英语课程体系,首先应明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为此,应当做到一下几点:第一,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从事几种工作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至于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第二,为受教育者从事的第一个工作提供充分的专业上的预备,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第三,使个人具备其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态度。因此,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高职金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商务、金融理论基础并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熟悉掌握金融及财务相关的专业实践环节,了解相关法律,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强,能够运用英语从事商务、金融业务,能胜任国际商务涉外金融或财务部门工作。

2.人才培养规格

第一,掌握较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及相应的跨文化知识,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参加相应的全国性英语考试,并取得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或CET四级或六级证书。

第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处理往来的商务信函、编制外贸单据及网上信息发布、信息采集、网上咨询的能力。

第三,掌握一定的国际金融知识,熟悉国际金融业务基本程序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或金融活动,参加并获得金融英语资格证书。

第四,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规则与实务,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处理流程,掌握必备的单证操作等知识,能胜任外贸单证员工作。

第五,了解并掌握国际结算中的工具,能胜任国际结算业务工作。

第六,了解经济法常识,熟悉财经法规,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胜任财务会计、出纳、收银员等工作,参加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二、高职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1.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按岗位群建设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目标”,其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满足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高职金融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立足于岗位设置课程,覆盖主要的专业岗位群,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实践与适应能力,避免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就业岗位错位,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及实践性

(1)针对性。课程体系建设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设置课程。以职业技术技能课程为主干,理论教学服务于技术培养,加大实践课的比重。课程设置要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注重将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来。

(2)实用性。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能动脑,又要能动手,能够在岗位“留得住,站得稳”。因此,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高职特色,理论“够用”,技能“实用”。

(3)实践性。课程设置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论“够用”为度,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以特色课程带动实训的实践性课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内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针对所开设的课程,开设制单实训、财会模拟等实训课程。

3.突出“双证书”,体现一专多能

课程体系设置要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专业培养方案中应引入恰当、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效实施“双证书”甚至“多证书”教育。

4.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均对应了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理论课程设置上,除基本的公共课外,课程设置可按照“需要”进行必要的整合,打破学科性,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体系中,技能训练项目的构成要针对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岗位技能,系统地安排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获得多种技能等级证书创造条件。

三、高职金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高职金融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笔者所在学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1.金融英语课程设置

金融英语课程由四大模块组成:公共基础必修课、职业基础必修课、职业技术必修课、职业拓展选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一类课程,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职业基础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练习的一类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的课程,才能促进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职业技术必修课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这些课程由若干能力练习模块组成,每一个能力模块就是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或多个岗位技能,才能适应日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职业拓展选修课设置了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在已开设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选择进一步的学习并获得相关的技能,实现“双证书”的目标。

2.金融英语专业课链式设计

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也是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的途径。按照专业课程教学服从、服务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原则,在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对应岗位群核心能力的链式金融英语专业课体系,如表1所示。

课程体系研究是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的依据,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研究,金融英语专业应按照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此外,在课程结构调整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等,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金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以就以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核心与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