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6-07薛 芳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能力

薛 芳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广义的创造,是从个人的活动来考察的,是指个人从事的活动和思维,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造性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就是这种广义上的创造性。创造意味着从无到有,创新具有更新与日臻完善的含义:创新体现现有事物更新改造的过程,创新意味着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创新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具体的事物方面。

但一提到创新教育,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别人是否提过,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于自己来说是否新颖。学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市场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加大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培养创新型、知识型的蓝领技术人员。

在酒店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大力挖掘专业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教师在分析讲解专业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型思维。比如,讲菜单的类型及相关特点,教师不是自己在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菜单进行灌输式的讲解,而是通过实物的展现,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从而总结出各类菜单的特点。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广大教师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真正学会过硬的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还以菜单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学生在观察了众多菜单类型后,不由产生了自己设计一份菜单的想法,通过教师的点拨,那些一直被认为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创作热情,以及超出教师想象的设计能力,这也不得不归功于思维的魅力和力量。

二、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为社会输送的不是只能简单地从事机械工作的劳动者,而是在日常、基本工作的基础上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智力型劳动者。在职业学校专业教材永远落后于实际的情况之下,保证我们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呈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又联系企业实际,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来自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才真正站在了市场的角度,考虑了学生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地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提出新解法,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在酒店服务专业课教学中,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可预测性,常常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突发问题的解决方法。但社会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仍沿用老办法,效果肯定不会令人满意。而且,同一问题,不同的消费者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所以,教师就需要让学生研究现代社会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运用酒店服务的基础理念,引导学生思考出符合现代观念的解决方案。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特别是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能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尽快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有满腔的热忱和极大的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不会自动涌现,而是需要教师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创新。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会产生无形的推动力;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同学的创造性;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好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征服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例如,在我们文科类专业课程的作业中,不单纯沿用传统的简答类概念表述题,而是更多地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谈到餐饮产品的销售却受到销售场地和销售时间的限制时,教师就请学生去了解各大餐饮企业是如何克服限制因素进行销售的,并要求谈谈其方法的合理性。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不仅得出常规的销售方式,还能在这些方式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一些设想。作业中多种思路(方法)特别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