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09-06-07诸 琳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者学习者基础

诸 琳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作为英语学习领域的德育学习与培养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习者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育者不但要承担起传授知识的任务,还应当时刻关注每个学习者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汲取蕴含在其中的情感素养精华,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那么如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呢?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要“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加强基础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笔者将在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基础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浅见。

一、德育渗透重在课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课堂是教育者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在基础英语的教材中,编者大都刻意安排了德育渗透内容,教师如果深研教材,细致品味的话,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对基础英语学习者进行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

比如说,教材上涉及德育渗透内容的话题有,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尽力挖掘这些教育元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讲文明、团结友爱、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珍惜时间、热爱劳动、注意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是最好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了解西方文化

学习者的学习意识是由多重因素组成的,其中文化意识、自身发展意识和合作意识显得尤为突出。文化意识是个多棱体,其培养途径有很多:教育者可以借助词汇教学、语言习惯、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向学习者进行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使学习者具备相关的文化意识。比如说,西方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穿着,尽管他们平时的装扮比较随意,但在正式场合他们会穿办公服(businesssuit)或燕尾服(swallowcoat),佩戴领结(tie),等等,这就将词汇的学习与文化背景相结合,又如在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一些典型性的西方节日里渗透西方文化,有针对性地让学习者了解各国节日风情和文化习俗。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利用课堂进行教育以外,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媒介。首先,英语教师可以联合学生会,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设计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其次,是办好英文广播和英文板报,这两种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接受信息的好方式,学生可以自己组建编辑、播音队伍,英文板报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知识性;再次,设立“英语角”,播放原版西方电影,介绍西方文化,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从而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在重大的节日如国庆节、五一节等,以节日内容为题材,精心组织英文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

实践表明,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会增加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注意适度。要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避免牵强附会。只有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基础英语教学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英语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教育工程,笔者的一些论点还尚粗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习者良好的思想品德。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教育者学习者基础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五抓五促”夯基础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