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09-06-07林小星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型流通课程体系

林小星

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和丰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要求。该模式体系,包括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中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设计、培养途径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一、不同的教育类型适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而要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必须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岗位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贯彻党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围绕“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岗位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等构成要素。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国内外,都研究和探讨出了多种多样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才培养环境。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还很少,尤其是专门研究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还未见发表。

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人才培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可见,中央在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农村的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把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四大工程”之一,即“新网工程”。“新网工程”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首先建设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指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中,根据农村“小城镇、大市场”的特点,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和形成的以县域为重点、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多种经营业态并存的网络化连锁经营服务体系。该体系点多、面广,它延伸到我国东南西北的各个角落,遍布全国各地的乡镇和村落,是直接、全方位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网络体系。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需要有一大批“亲近农业、服务农村、贴近农民”,“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懂业务、善经营、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高校为农村输送人才的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这是推动涉农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缺乏热爱并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商贸流通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制约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职业教育理应紧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担负起“新网工程”建设的人才培养任务,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

服务于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人才,由于工作性质和服务区域的特殊性,要求具有相对于其他类型人才不同的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这种因人才需求的行业性带来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异性。因此,开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适应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加大该类人才培养力度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它切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紧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运用到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人才培养上,具有明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将本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中,能够解决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人才不对口、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匮乏的问题,能够培养出“亲近农业、服务农村、贴近农民”,“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懂业务、善经营、会管理”,“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丰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体系,填补职业教育中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缺口。

三、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背景,以国家赋予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为前提,以培养服务于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构建起适用于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是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主要任务。

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先是开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岗位(职位)对人才的要求的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需求的现状,研究该类人才的专业设置问题;根据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中,各个岗位(职位)对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要求,研究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研究符合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要求的培养方案;以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行业特征为背景,研究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的培养途径;以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中教学(指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上述过程的研究,构建起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中的专业设置

按照“面向行业设专业”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目前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中人才供求的缺口为依据,研究培养这种人才的专业设置问题;探讨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以及应该设置的专业种类及其具体的培养方向。包括专业的内涵与外延,同一专业不同的方向区分,不同专业之间的关联度及区分度等内容。

2.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中的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对准岗位设课程”的原则,以解剖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中,各个岗位(职位)及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要求为依据,研究培养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依据、原则、方法和衡量标准;探讨这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普遍规律和要求,或者具体研究某一具有代表性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包括知识的纵横布局,素质的因素组合,能力的结构体系,技能的具体要求以及课程的模块构造等内容。

3.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中的教学设计

按照“根据课程定方案”的原则,以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研究符合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该类人才培养中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基本依据、原则、方法和衡量标准,或者具体研究某一具有代表性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问题。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实习实训的形式,考核评价的方法以及质量效果的检测等内容。

4.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的培养途径

按照“依托企业育人才”的原则,以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行业特征为背景,研究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途径的影响因素、选择依据、筛选原则、确定方法,以及培养该类人才应具备的条件等问题;探讨该类人才最为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即实行“工学结合、产教合一”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包括“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弹性学制”等灵活机动、切实可行的途径。

5.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依据教学定师资”的原则,以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中教学(指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基本条件、有效途径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等问题;探讨符合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双导师制”,“双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型流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