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2009-06-03刘桂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3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

摘 要:古代文学教学必须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通过教学改革的建设,进一步科学地修订学科建设方案,革新教学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改革体系。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结合,合理地调整课程内容设置,使知识优化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古代文学 课程 教学改革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它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说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学好这门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课在建国初期普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近年来,由于新思潮、新观念的不断涌现,学生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古代文学作为不能产生即时效应的基础学科,日益受到冷落。在一些学生看来,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脱轨,与市场经济缺乏直接联系,学习古代文学远不如学习法律、经济、新闻、市场营销等课程有用,因为这些课程更能直接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学生对古代文学课程的社会价值产生怀疑,对古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同时,由于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一直比较保守,缺乏创新,加之其学习难度较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和畏难心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古代文学的教学逐渐陷入困境。因此,对古代文学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古代文学教学必须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通过教学改革的建设,进一步科学地修订学科建设方案,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模式上力求多样化和立体化,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学观念、方法、手段和管理更新,形成与时俱进的崭新教学局面,真正体现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

一、革新教学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改革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程,只有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发掘古代文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分阶段的特点,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努力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实施教育。

新型教学改革体系中以“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构成网状教学体系”为基本教学理念,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组织方式与目的,建设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平面知识传授模式,建立一个新型立体的综合培养模式。以知识优化、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为三个基本层次,针对文学史与作品选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教学组织方式。文学史以学为主,辅之以专题讲座;作品选以教为主,辅之以专题讨论。其次,构成网状教学体系。在基础课与选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专题讲座与专题讨论,使三者构成一种网状的教学体系。即以基础课为基点,以专题讲座与专题讨论为补充,以选修课为提高。前者着眼于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后两者着眼于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并使知识结构趋于优化。在高校开设古代文学公共选修课程,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最终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和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

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结合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方面,尽量做到优势互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是一门传统学科,对文献、训诂、释义、文体介绍等仍必须借助于传统教学方法,而对文学史线条的勾勒、诗文意境的阐释、相关资料的链接,则可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教学资料,诸如作者家世、生平、思想、学术研究动态等,而教学活动仍以教师讲授、引导为主;也可以用多媒体来突出教学重点。尤其是在诗词教学中,将讲读篇目演示在屏幕上,配以音乐、画面、朗读及前人评论等,教师仅仅是疏通、点拨,这会是很好的文学欣赏课。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应注意张弛有度,交替运用。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有必要通过一些传统教学对多媒体教学进行调节。

三、合理调整课程内容设置

古代文学课需要强调文学史的线索,并将文学知识加以系统地串联,所以应该以文学史的发展为线索,以名家名篇为重点,帮助学生获得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常识,培养文学的审美观念。而对于名家名篇的讲析,则应以审美为核心。而要了解文学的真谛,必须首先阐释其审美功能。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对于作品的文本分析,往往强调字句篇章的解析、情感的表达及阅读技巧分析等层面,我们可以以文体、思想、名家名篇和文学现象等为专题进行剖析,深入系统地进行讲授。以文体为核心的专题式讲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文学史观,同时也能使授课形式与中学相比更自由灵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教材的使用上,应做到使用基本教学资料与使用扩充性教学资料相结合。以指定的教材为基本教学资料,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参考书目、专题研究为扩充性教学资料。

四、知识优化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利用讲授与自学、基本教学资料与扩充性教学资料,一方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要根据学科发展和实际教学的需求,制定有比较详细教学改革方案,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传授文学史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调动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兴趣,采取系统化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加讨论课、学生自讲课的分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因为中国古代文学涉及多种学科,内容繁杂,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教学主要讲重难点、关键点,着重于点拨与启发;课下自学主要学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着重于拓展与深化。课堂教学是点,课下自学是面,采取系统化教学方法,由学生所熟悉的作品入手,进入相同主题或题材的经典性作品,或者采用新的诠释方法,对他们所熟知的作品加以重新解读,开拓视野。按文学体裁分类讲授,包括每种体裁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使学生能够将每一历史时期所学的零碎文学知识系统化、系列化,可上挂下联,抽一带全,从而形成诗歌史、词曲史、辞赋史、散文史、小说史、戏曲史、批评史等概念。并且,注意结合文体、流派、作家作品或作前后上下古今比较,或作横向的左右比较,或作地域南北比较,或作中外文学的比较等。由此,通过对古代文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多向多维联系的思维方式,以替代单向线性因果联系的思维方式,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多视点、多侧面、综合交叉的观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方式,增加讨论课和学生自讲课的分量,督促学生写一些小论文,实现师生思维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力求使学生做到:知识体系具有有序性与完整性;知识结构具有优化性与前瞻性;思维质量具有严密性与求异性;创新能力具有主体性与社会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

近年来,随着高校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普及,文学素质尤其是古代文学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越显突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也越来越大,许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古代文学的选修课,并定期或不定期安排相关讲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古代文学公共选修课的开设,让学生获得中国古代文学基本常识的同时,培养文学的审美观念,以利于理工科及其他文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帮助他们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意识与民主意识,最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古代文学课程的教育功用。

在高校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的公共选修课程,首先要合理调整课程的设置,加强教学管理,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公布给学生,并尽可能早地为学生提供课程内容方面的有关信息。其次,要加强古代文学公共选修课师资力量培养,古代文学公选课不同于专业课,因为学生可能来自不同专业或者不同层次,对于教师专业素质以外的要求相对说来要高一些。在教师培养中,就应该把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跨学科意识放在首位。第三,要加强古代文学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古代文学公选课学生与专业的学生相比,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古代文学教育,再加上学生生源比较复杂,遍布各个院系及各个年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和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感受,在尽量启发那些文学素养好的学生的同时,对于那些文学素养相对差一点的学生也应尽可能地鼓励、引导。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等,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只有及时的反思,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方式更科学民主,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独创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繁花似锦、色彩绚丽的艺术园地,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主导因素,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要本着主人翁的态度和现代性的认识,积极革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古代文学的教学,普及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桂华 济南 山东政法学院哲学与人文科学系 250014)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提升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研究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