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个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

2009-06-03顾丽萍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2期
关键词:生态评价思维

顾丽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心小学21563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呼唤绿色的生态课堂。何谓生态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生态课堂是课堂内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良性循环的课堂。人、物质和精神这三个生态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向互动关系。它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充满活力,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过程。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1.把搜集信息的任务交给学生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今的孩子,视野开阔,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特别是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互联网又把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村落”。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利用有效的途径,搜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语文生态课堂的初步体现。

1.1搜集图片资料,更好地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

打开语文教材,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诸如《西湖》、《拉萨的天空》这类写景的美文,语言清新、流畅。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当教师把搜集图片资料的光荣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会想方设法,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当一幅幅美景展现在眼前,带给他们的是视觉上的直观享受,学生在惊叹之余,圆满完成任务后的喜悦感也随之而来。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多了一份自信。

1.2搜集文字资料,更好地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军神》、《孙中山破陋习》这类描写人物的课文,在教材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需要学生细细品味。学习课文前,教师让学生了解与人物有关的介绍和故事,通过阅读,他们对人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股敬佩之情会油然而生。

2.把质疑问难的勇气送给学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学生不会质疑,不敢质疑,也就谈不上主动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教学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质疑问难”是基础,也是关键,即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真诚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激励的语言、多变的手势、适时的点拨,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灵活的竞赛,使学生愉悦心情;要以情境的创设,优生的引路,后进生的亮相,使学生坚定信心。学生问得有价值,要大加赞赏,赞赏他们有胆量而且有能力;学生问得无价值,也要加以鼓励,鼓励他们有勇气。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不断发现问题,从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火花在迸发,在碰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如在教学《金子》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活跃,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孕育而生:“金子”指什么?彼得找到的“真金”又指什么?彼得实现梦想,获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从表面走向深入。

3.把大胆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

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说:“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做学生头脑里火种的点火者,而不是灭火者。”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脚步已离我们越来越远。语文生态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主阵地”中辛勤耕耘,大声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弘扬个性,乐意表达的环境,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提高自主表达的能力。

3.1“我能行,我来说。”

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欣喜地看到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神,听到学生充满自信的表达。“你能行,你来说”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而“我能行,我来说"则是学生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后者更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这样对自己说,并且这样做的话,我们的课堂气氛会永不沉闷,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3.2“有遗漏,我补充。”

在师生共同营造的自主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习需要被激起,思维火花被点燃。当认真倾听了身边伙伴精彩的发言后,在为他们喝彩的同时,也会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当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头脑中生成时,“老师,我想要补充某某的问题”这句话便脱口而出,一吐为快后,随之而来的是敬佩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那份喜悦和骄傲是无法形容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相互补充,学生不再是静静的听众,而是参与活动的主人。

3.3“遇困难,找人帮。”

学生在学习中时常会碰到“拦路虎”,当站在座位上,思维“卡壳”时,教师无须常常挺身而出,可以让他请小手早已举得高高的朋友来帮忙,一个不行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在互帮互助中,问题得以圆满的解决,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得以体现。这时,每个孩子都会知道,自己在课堂上不是孤立的,因为在他的身后,有无数双有力的小手在支撑着,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这样,我们的课堂定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4.把合作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生态课堂,就是要求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无威胁”的课堂氛围,此时,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师,而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也不能纯粹的作为旁观者,而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给予适当的指点,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就把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把单向反馈转变为多向反馈,它大大提高了每位学生在40分钟内发言的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并设法把自己的见解在小组成员面前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消除惧怕交往的心理。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启发、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得到语言、思维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

5.把享受评价的过程让给学生

评价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除了传统意义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应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让学生开展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能力。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能力。

总之,新课程必须要有生态化课堂的支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应是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带有“写意”的课堂。实践能造就美,语文课堂教学是心灵情感产生美的桥梁,教育生态意识则好比是一位过桥者,它给这座桥带来了气息,给教育者带去了艺术创造的风采。也唯有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才能让学生们“小脸通红、眼睛发亮、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态的温馨,才能真正达到“春街小雨润如酥”的功效。

收稿日期:2009-03-10

猜你喜欢

生态评价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