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探究方式切近诗词欣赏刍议

2009-06-02王秋冬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4期
关键词:欣赏技法诗词

摘 要:本文旨在向学生推介诗词欣赏的入门技法,探究方式是一个恰切的选择门径,以李白的诗歌为观照对象,鉴赏诗词时抓意象、会意境、探情感,记手法、析诗词、究情感,从而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开阔艺术艺术视野。

关键词:诗词 欣赏 技法 探究

由最初的填鸭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直到现在的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民主,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完成要解决的问题,给他们质疑、探究的机会,学生之间看法、观点的表达可以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诗词理解相对比较难,学生很难抓住诗人、词人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思想的碰撞,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升华进而总结诗词鉴赏的方法。本文试以李白的诗词为审美对象,借探究方式完成一次审美之旅,主要侧重对学生进行了诗词鉴赏的探究性训练,和学生一道总结诗词鉴赏的方法。

一、抓意象,会意境,探情感

诗词鉴赏中意象—意境-情感是一条“流水线”,学生只有把握住这条线就才更好的体会诗词的情感。 李白是一位寄情于山水,借诗词中的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怀的诗人,尤其是开始漫游生活之后,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和送别诗,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韵味,那种洒脱自如无人能及,这种美在诗词中感染者读者。要想探究这种意境,首先要抓住诗词选取的意象,如《峨眉山月歌》一诗,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景物描写,借诗中选取的半轮秋月,一江春水这些意象,通过学生丰富的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夜美景,这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词的意境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上会有很大的进步,诗词的情感也就探究出来了;课本中选择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道高考题,更适合学生进行意象意境的训练,课堂上让学生找出意象,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这一意象,并且知道“折柳”这一意象的含义,诗句的情感问题也就解决了,简洁而高效;比如《将进酒》,让学生感受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关键的词语揭示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悲—欢—乐—愁”,初读的学生很难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于是笔者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分析、探究,有的学生说是“欢”,“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的同学说是“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就是欢乐,这时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作为老师的笔者又给予了适当的点拨“我们不能只抓住作者要表达的表层意思,要透过表象抓住作者的内心”,这时候有的同学就说了他们说的“欢乐”都是作者排遣内心愁苦的一种形式,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是“愁”啊,“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样的探究让学生印象深刻,最终情感的落点也就找到了。

学生通过李白的诗句掌握了分析意境—意象—情感的思路,总结答题的方法,学生学以致用去解决其他诗词鉴赏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分析意境还是探究情感都要从最根本的构成诗词的意象入手,如分析意境的试题大致可以这样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当然也有很多变式,学生从意象入手,抓住意象构成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最终探究作者的情感,如教材中王维的《山居秋暝》就很适合这样去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新雨、秋、明月、清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山居图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展现了山居的幽静,正体现了王维诗词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样将课本的内容和高考紧密相连,易于学生把握;比如在课外练习王磵的词《浣溪沙·梦中作》的时候,词的上阙重在写景,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让学生在描绘景物中感受情感,“林樾人家急暮砧,夕阳人影入江深,倚阑疏快北风襟”,学生就这样写到:“浓密的树荫下掩映着几个农家,炊烟袅袅,江边传来村妇阵阵急切的捣衣声;夕阳的余晖愁洒向江面,船渐渐远去,人们归家的影子倒影的江面,倚着栏干,任凭北风吹起了他的衣襟却浑然不觉。”一部分学生就会提问“为什么风吹他竟然不知道”,“他想事情呢”“他想家乡的情景呢”,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对词的理解就更深入了;杜甫的《江村》是他的作品中少有的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有试题就提出问题“诗中是如何体现“幽”这一特点的?”实际上考查的就是就是诗清幽的意境。

二、记手法,析诗词,究情感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是诗词鉴赏题的重中之重,学生更是要在背诵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后感悟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是考察的重点;表达方式中的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表现手法里的用典、对比、比兴,修辞手法的夸张、排比、比喻、拟人,李白的诗词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的有机结合尽显李白诗的豪放,大胆的夸张进而可以体会李白的情感世界。如《将进酒》李白将自己的排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气势酣畅,一泻千里,抒发了人生感慨。“悲”—“欢”—“乐”—“愁”,诗人的感情是跌宕起伏,其实,“尽欢”的狂放里,流淌着的是诗人满腔的郁闷悲愤。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回应篇首,戛然而止。真可谓悲到极点,痛到极点,也狂到极点,到极点的狂也看到作者内心的苦闷与惆怅;《蜀道难》一课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含义,分析他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学生分析到了他的反复咏叹,读到了他火山迸发式的感情,经过老师的点拨意识到了反复手法与其奇特的想象和引用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并写下了这些手法运用的妙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穿插在首中尾,形成了一咏三叹的韵味,借古老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的高险,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悲壮业绩,又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写“猿猱欲度愁攀援”,写西游路途的险恶来强调蜀道的奇险,“连峰去天不盈尺,哭松倒挂倚绝壁”,夸张手法更是突出了雄奇险峻,虚实结合自然巧妙,“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细节描写更让人体会到人物的心理,衬托出蜀道的险峻,分析这些艺术手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体悟到作者的感情。

夸张、比喻、排比、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反衬等手法在李白的作品运用得比较成功,学生在他的作品中掌握了手法进行“移用”,解决其他作品中的问题。在文学史上李杜并称,杜甫的作品中也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手法,比如《江村》一首中学生可以抓住细节描写,“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颔联颈联细节描写,梁间燕子, 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近。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不仅美好夏景让人陶醉,家中的恬静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让学生体悟到作者那闲事的心境,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情感,感悟杜甫作品中少有的表现“小我”情感的作品。

学生喜爱李白,笔者正是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以李白诗词作为突破口,探究总结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探究作者的情感。探究性诗词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点拨中传授知识。探究是一种能力,更是在培养一种能力,探究让学生的智慧之光闪耀,语文教学的课堂少不了探究,让学生的理解在探究中升华。

(王秋冬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语文组 163311)

猜你喜欢

欣赏技法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手绘技法表现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作品一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秀秀台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