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准课堂教学切口 提高语文学习情趣

2009-06-02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情趣语文教学

徐 讯

[摘 要] 从最佳切入口入手,能抓住教材的关键和学生的兴奋点。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从题目切入,从中心切入,从立意切入,这都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情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切入口;情趣;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633.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76-02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趣性,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的本质要求。高中学生对语文情趣的追求更高,更迫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把对学生语文情趣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是教师的课通过生动、细致、热情的诱导,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情意盎然,充满生命活力和灵动。要达到这种境界,找准最佳的切入点是关键。所谓切入点,就是围绕学语文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高效低耗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入手处。从最佳切入口入手,能抓住教材的关键和学生的兴奋点,不失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情趣的有效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切入口。

一、以题目为切入口,注重揣测质疑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窗户,透过题目常常可以获得文章的许多信息,从而引起读者的“审美期待”。有的题目或明或暗地揭示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以此切入,我们可以大致猜测到文章的大致内容。如《故都的秋》“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且让我们从“故”字中品味出对往事的深深眷念,“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让人感到一种秋天的深沉。有的是在题目中表露思想感情,以此切入可以为作品的进一步鉴赏奠定情感的基础。如《雨巷》让人浮现出江南的小巷,在绵绵的春雨中寂寥景象。有的题目展示了作者的思路,以此切入,可以顺藤摸瓜,进入文章的意境。“囚绿记”,一看就明白文章记述“囚绿”的经过,顺着为什么要囚绿,是怎样囚绿的,囚绿后又怎样的思路去探究课文,很快就能理清全篇的思路。

以题目为切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情趣,一些名师为我们提供了学多有效的策略范本。如宁鸿彬老师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就采用让学生给文章加副标题,并要求对所加副标题作出解释的策略,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李镇西老师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时,采用了有意误置文题表达次序的策略,引出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得到深入分析文章的目的。

我认为,从题目切入,不管采用何种策略,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揣测质疑,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我们要关注题目中包含的信息,并通过拓展延伸,化抽象为具体,从中发现问题的切入点,进行揣测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学《归园田居》,我们就可以从题目切入,来解读诗歌。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明了,其实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而且有着具体可感的情境十分适合学生的探究。我们可以谈谈“归园田居”在你头脑中有什么意象,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园地应该是怎样的,它能引起你的什么审美感想。让学生顺着这样的思路探究:从何归,怎么归,归怎样的园田。让学生把“归”置于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下,在问题情境的探究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使想象中的“归”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归”;让学生按照作者的行文思路,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顺利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从而真切地领悟诗篇的内涵和审美情趣。

二、以中心为切入口,着眼整体把握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文章的一般思路是解题,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概括段意,归纳中心。以中心为突破口切入,不失为一种新颖的阅读教学方法。从中心切入,最大的好处是让学生直接进入文章的龙身,以此引起学生多文章龙首和龙尾的猜测,进而引发语文学习情趣。从中心入手,要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进而弄清结构,领受思想,品味语言,体验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遵循了对文章的把握从整体感知到局部赏析的规律,有利于对学生整体阅读意识的培养。语文课程整体把握原理就在于:中学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活动。既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化等知识的传授,又有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还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的开发,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意向品质的磨练,以及思想、道德、情操、美感等方面的熏陶,这些都要要求语文教育的整体把握。整体把握的内涵是丰富的,它不仅表现在工具性训练和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也表现在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表现在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更表现为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因果联系。

从课文的中心切入,整体上把握课文,重点是去把握体会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情感。如教学《故都的秋》,就可以从中心切入,以鉴赏品味课文,把握作者情感,体会悲秋情结,培养人文意识为重点的整体把握。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学生自读课文,听朗诵录音,熟悉学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题并讨论:(1)故都的秋有那些特点?(2)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北国之秋给作者以悲凉之感?(3)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说说你的理由。通过师生活动,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文学创作中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一般规律,领悟“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特色。

三、以立意为切入口,解读作者心灵

从立意切入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情趣的有效方法。自古以来文章以立意为先,抓住文章的立意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制高点。“意”及时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在文中的集中体现。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都是以“意”为依据的。所以,从“文眼”切入,细读“文眼”所在的段落,并由此来展开课文阅读教学,易于引导学生分清文章的层次和结构,准确把握文章重点,并能深刻领会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此以立意为切入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的多方位碰撞,使学生在综合性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快感和享受,达到内心情感与文本的契合,实现自我与文本(外界)的认同,并形成真实、深刻的阅读见解,进而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解读作者的心灵。以立意为切入口的具体策略主要有两种。其一,概括文章主旨,寻找一个关键词,从这反映文章主旨的关键词切入。如教学诗歌《氓》我们可以从全诗的立意一个“怨”字切入,引导学生思考: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让学生探究这种深深的怨恨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这种命运,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由于从主旨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分析的可靠依据,而思考的过程又是逆向思维的过程,因此,就更易于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这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学习的情趣。其二,直接从文章中寻找一个关键词句切入。关键词句是文章。它往往能够揭示中心、表达感情、提示文章结构线索,特别富有艺术表现力,从而成为一篇文章的中枢的牛鼻子,牵住牛鼻子就是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教学《过秦论》时,先问学生:秦国过失在哪里?让学生在课文中去寻找对此作出高度的概括的关键句,这句话在文末:“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教学中从这句话切入,先是对这句话进行解释和理解,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来探究攻守之势相异具体表现在哪里?秦国是怎样的“仁义不施”?经过这样的探究,文章的脉络和主旨也就明了了。

【作者简介】徐讯,浙江省兰溪市上华中学教师。浙江 兰溪 321100

猜你喜欢

情趣语文教学
爱情趣数字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