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我所用巧“拿来”

2009-06-01蒋晓飞

江苏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本学科卖艺阿炳

蒋晓飞

操作策略:把握学科特质,择取相宜路径

案例1这是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二泉映月》,本课前后6次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师:阿炳又是怎么挣钱度日的呢?请你们想象。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发高烧,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却只穿着破长衫。他走在雪中,两手发抖,拉着凄惨的曲子,但是谁也不理他。好不容易挣到一点钱,却又被人抢走了。这一天,阿炳一个铜板也没有挣到。

生: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汗水从阿炳额头上一颗一颗滚落下来,他的嘴唇干裂,可他没有钱买水喝,只能努力地拉着琴,拉着,拉着……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的”

生:(齐)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二泉映月》的旋律回荡在教室的上空,学生沉浸于其间。)

案例2,这是音乐特级教师黄美华老师执教的音乐欣赏《二泉映月》中的片段:

师:我们在本学期的语文书上学了一篇课文《二泉映月》。通过课文的朗读、学习,我们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了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生:阿炳虽然身世很清贫,但是他的音乐流露出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家乡的热爱。

生: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困扰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阿炳是一个不屈服的人,他用音乐倾诉着自己的情怀。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过:“我们应该跪下来听这首乐曲。”今天黄老师就把阿炳自己拉的《二泉映月》带过来,我们从音乐声中走进《二泉映月》,从音乐当中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

师:黄老师加入了什么?(歌词)

师:歌词的加入就使乐曲显得更加鲜活和生动。这段歌词是一位著名作家根据他对《二泉映月》的理解填写的。看着歌词想想哪些词使阿炳的形象在我们视觉当中显得更加鲜活与生动呢?

生:“阵阵秋风,吹动着他的青衫袖”,“青衫袖”让我体会到阿炳生活非常艰苦。“秋风阵阵”,这秋风更增添了一份凄凉。

生:“憔悴琴魂作漫游,平生事啊难回首”,我感受到阿炳的身世坎坷,不禁想到,“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我更感受到阿炳热爱音乐的灵魂是永不屈服的。

生唱。(歌声婉转中带着凄楚,忧伤中带着执着)

师:同学们的神情都很凝重,我们再来唱一遍。唱出那份凄凉、那份执着与不屈。

不难看出,这两课都巧妙地互相借用对方学科的元素,这种借用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执教者在仔细斟酌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之后的精巧构思,从搭建“最近发展区”,再到融合中的分离,语文和音乐这两者元素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可以说,孙双金老师的语文课堂如果没有音乐的渲染,学生的感情就不会那么深切真挚,语言表达就不会有那样喷涌的动力。而据我们所知。黄美华老师之所以萌发出上一堂音乐鉴赏课《二泉映月》的冲动,正是因为她无意中看到了女儿的课文,她感到课文中“还有许多没有说出来的话”,她要把这些没有说完的话说出来。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她还呈现了填词的《二泉映月》,这对音乐鉴赏能力尚在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辅助……

两位老师教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们善于融合其他学科的元素,使得本学科的教学更加立体多元,更重要的是他们坚守住本学科的特质,他们并没有因为刻意追求综合而把课堂教学搞得“四不像”,而是很好地处理了“体”和“用”的关系。

猜你喜欢

本学科卖艺阿炳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小猴学技能
张帮主
张帮主
张帮主
桥底下的歌声
给高校授学位放权是教育供给侧改革
瞎子阿炳
打造37.2℃爱!屌丝小夫妻辞职“卖艺”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