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本院校美学学科教学困境及对策分析

2009-05-31吴道兰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兴奋点抽象性三本

【摘要】 美学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三本院校美学学科的教学存在诸多困境。这些困境由美学本身的特性即抽象性和所涉知识的广博性、美学教材相对滞后性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造成的。对此,应选用合适的教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以解除以上困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质的毕业生。

【关键词】 三本院校美学传统教学

一、 当前三本院校美学学科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 由美学学科本身的特性造成的困境

就学科归属而言,美学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由此赋予了它高度的抽象性,同时,美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决定了其知识的广博性,具体体现为:

一是抽象性。抽象性和思辨性是美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美学的母体是哲学,对它的认识需要人用纯精神的力去把捉。以西方美学为例,它一直被包裹在“爱智慧”的哲学氛围中。因为大多数美学家是哲学家,他们通过对知识的演绎获得一种由抽象思维构建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也播洒下美学的种子,由此彰显出西方思辨和逻辑演绎的血统。而现在的美学教学沿袭传统,基本上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思辨,很少关注当前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下,美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让学生们望“美”生畏,给他们太虚幻无用之感。

二是知识的广博性。除此之外,美学和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面非常广,可见美学所涉知识的广博性。朱光潜先生很早就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如果缺乏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那么美学的学习则如飘浮的空气,始终落不到实地,摸不着美学的门。而现实却是,多数三本学生都存在偏科的状况,且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美学知识的广博性让很多学生望“美”莫及,最后放弃美学。

由此亦可见,美学的这种双重特性使多数美学爱好者经历了“爱美—畏美—弃美”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这是造成当前三本院校美学教学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学学科的教学困境存在其特定的客观性,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介——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则是造成美学教学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 美学教材相对滞后性造成的困境

自美学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出版的美学教材已不下20种。这些教材大都偏重对抽象理论的书写,没有及时把握到时代的脉搏,呈现出相对滞后性。这是导致美学教学困境不可忽略的原因。虽然对纯理论的书写有利于将美学的思想内核传承下去,但是美学自诞生以来,其学科形态的基本格局,大多是从哲学高度对美的本质和艺术本质的形而上的诠释,尽管这种诠释往往支配和决定着整个美学领域各种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但由于过分偏爱理论思辨的功能,直接影响了美学和人类生存实践的广泛联系。以杨春时先生所著的美学教材为例,他的著作主要以纯理论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而没有抓住当前的文化主流和学生的兴奋点所在,如果作为一般院校的教材则太艰深。

(三) 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的困境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之外,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对来说较低是造成三本院校美学学科教学的困境的另一个外在因素。根据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2008年高考文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统计表显示,在安徽、重庆、四川、辽宁、吉林等省市的文科招生中,第一批次和第三批次的录取分数线相差很大。差距最小的是安徽省差53分,差距最大的吉林省差162分,而重庆市则相差110分,与2007年该市两个批次的分差104 分相比,则属正常状态。学生的知识水平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把美学课上好绝非易事。

二、 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的困境,笔者认为,应立足于当前的文化现象,从教材的选用和关注学生的兴奋点上入手。

(一) 选用合适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应该既能抓住该学科的思想内核,又不失其时代性。随着科技的发展,“读图”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如果美学教材能把美学的内核与读图完美地结合起来,那么美学教学就不会那么困窘。而把这一点融入美学教材里的,最早的应该是杨辛和甘霖。他们编写的《美学原理》加入了一定的图片资料说明抽象的理论,在当时起到较好的阐释作用。其后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亦如是。到2007年上海远东出版社又推出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文艺美学》。这些图文结合的教材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学生能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艰深的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作为施教者,教师把握教学对象的兴奋点至关重要。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所言,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相应地,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兴奋点。就美学而言,从总体上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美学兴奋点在于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痴迷。李泽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一批美学译文丛书的序言中写道:现在有许多爱好美学的青年人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苦思冥想创造庞大的体系,可是连基本的美学知识也没有。因此他们的体系或文章经常是空中楼阁,缺乏学术价值。但是随着等价交换的市场经济原则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原则,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民众亦必然越来越多地伸张自己的主体自由性:个体得到高度尊重。就审美活动的目的而言,从过去的“寓教于乐”、强调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转向以审美为主、强调休闲作用和娱乐作用。”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多数青年的审美兴奋点已发生转向。他们在多元的文化中找寻着契合自己内心诉求、张扬独特个性的审美文化。在网络、报刊、杂志、影视等传媒手段的推动下,大众的娱乐消费成为当下的意识形态。

三、 结 语

由上可知,只要选用合适的教材、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再辅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美学的思想内核和当前多元的文化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象,美学教学就应该能从传统的纯理论的思辨中走出来,达到美学的无功利的功利性,从而展现出美学学科独特的魅力,那么,三本院校的美学教学将走向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李西建.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的当代转型[J].浙江学刊,1998(1)

[3]陈伟.当代文化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M].学术月刊,2005(6)

【作者简介】吴道兰(1979-),女,重庆大足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兴奋点抽象性三本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这三本,你家有吗?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民主的悖论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羌族刺绣中的图案研究
用新闻为经济“兴奋点”精准素描
能戳到消费者兴奋点的就是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