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命题作文写作 告别

2009-05-3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45期
关键词:象牙塔命题作文文体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告别是一种境界,火车告别站台是新旅途的开始;轮船告别码头是新航程的开始;蝴蝶告别蛹茧是绽放美丽的开始;雏鹰告别巢穴是搏击长空的开始;星星告别白天,才会有满天的美丽闪烁;飞机告别塔台,才会有遨游长天的愉悦……世上的事物无不在告别后才迎来崭新而又辽阔的天地,无不在告别后才有所前进和发展。没有告别就没有前进,没有告别也就没有发展,没有告别更没有创新,只有勇敢地向过去告别,才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在社会生活中,正是无数的告别,才让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起来,让社会进步,让文明发展,让我们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根据材料内容,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篇材料式的半命题作文,材料列举了多种告别形式和告别后的收获,从而引出“告别”这个中心。针对这种材料式的半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作时首先要根据材料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从题目来看,这是一个动宾短语,补充的部分是宾语成分;从材料内容来看,补充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其次,要正确处理材料和补充内容之间的关系:材料只是引子,补充符合材料含意的宾语才是目的。无论引子列举多少例子,都是为要补充的宾语做提示的,补充内容的范围必须限定在材料所表现的内涵之中。所以作文时要紧扣材料内涵,特别是要领悟材料提示语“在社会生活中,正是无数的告别,让我们每一个人成长起来,让社会进步,让文明发展,让我们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这样作文才不会游离于材料内涵之外。

从作文材料中可以看出,告别是新开始、新天地,告别后才会有前进、发展、创新等。考生作文时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坚决杜绝将告别当做伤感、痛苦之类的感情。这就要求考生作文时从告别的本意的反方向去寻找告别与收获的联接点,这个点就是作文时应着重阐明的主旨。半命题作文行文立意比命题作文宽泛得多,但也不能漫无边际,既要避免写成材料作文,也要避免写成命题作文。针对本次作文而言,只要扣住了材料内涵和“告别”的关系,找到告别与收获的接触点,作文是很容易写的,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从文体上看,本文题适合选用记叙、议论和散文三大文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习作展示】

告别“有亏大家吃”

□李扶摇

大家一窝蜂挤上709路公交车,一阵“丁零当啷”的投币声之后,大家都已坐定。我扫视一番,发现靠窗处有一空位,整个车厢也只剩那一个空位,我暗想这肯定是老天专门给我留的。

我乐颠颠地跑过去,邻座一个穿棕色外套的中年男子赶忙侧过身子让我进去。我“啪”地坐下,脚随意往前一伸,鞋底竟是滑出去的,不对劲儿……

低头一看,惨不忍睹!满地狼藉,一大摊消化了一半的“面条土豆”正被我踩在脚下。有人吐过!我不禁哀号起来,抬起脚,缩着手,不知道怎么办。是出去呢,还是将就着坐下去?我内心很矛盾。

不!我实在无法忍受了。我踮着受污的双脚,埋怨着走到过道上。除了我身旁那个使劲忍着笑的男子外,车上的人似乎司空见惯了,都用漠然的眼神看着我。我努力做出没事的样子望着窗外,忍不住把鞋子在车上蹭了蹭,一根面条掉了下去。老天,那位呕吐的老兄都吃了些什么呀?

公交车到站,又一堆人挤了上来。我转过身留意着这个空位子。一个双手拎着电脑包的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嘀咕着走过我身边:“咋没人坐呢?”我本想解释一番,但看到大家都瞪着眼珠盯着那个小伙子,又想到我刚才的狼狈相,心里陡然生出“有亏大家吃”的想法,忽然听到小伙子“哎呀”一声惊叫,我勉强止住笑,说道:“老兄,没听过‘路边的李子是苦的这个典故吗?”那个中年男子也急忙掏出纸巾装着咳嗽的样子掩饰自己的笑声。

车到了下一站,拥挤的人流把我挤到另一边,我想这一站应该会有人提醒了吧。但又一声尖叫立刻否定了我的想法,我努力挤过去一看,一个打扮得挺时髦的高个子女子已经从那个座位上抽出身来。我不禁先看她的脚——那双脚正在地上蹭来蹭去。我顺着她的裤脚向上一直看到脸,她那显然经过加工的漂亮眉毛拧了起来,疑惑的表情渐渐变得恼怒:“妈的,谁这么缺德?他妈的不得好死!”

我替她暗叫倒霉,却又忍不住感叹:就这素质,活该!我是在幸灾乐祸吗?看来幸灾乐祸也是一种人之常情。虽然我同情她,但我听到她的恶毒诅咒,看着她步我“狗屎运”的后尘,心里还是有种卑劣的快意。再看那中年男子和小伙子,他们都别过脸去。唉,真是的,也不提醒别人一声!过了一会儿,车内安静下来,似乎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只见那摩登女子弯下腰来擦拭脚上的呕吐物。看着那身影,我不禁陷入沉思:

那一摊呕吐物固然让人恶心,可大家不约而同的“有亏大家吃”的心理不更让人痛心吗?我立刻为我刚才那幸灾乐祸的低俗想法感到羞愧起来。醒醒吧,我的同胞,向“有亏大家都要吃”这一想法告别吧!否则,物质条件再优越,生活水平再高,我们仍会是个精神营养不良者!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评分依据

作者补充的宾语是抽象的心态,立意高远;文体确定为记叙文,所叙事件虽普通,但结尾升华使之有了深意。本文粗看似与“告别”无关,只是记叙了“我”在公交车上的一段经历,通过我、中年男子、小伙子和摩登女子以及其他乘客对待呕吐物的共同态度——“有亏大家吃”,表现了当今社会一种不正常、不健康的心态。正是这种丑恶的心态毒化了我们的社会风气,阻碍了社会的文明进程,也使作者的忧患意识得以觉醒,发出了“向‘有亏大家吃这一想法告别吧”的呼吁。文章结尾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它告诫我们:只有告别这种心态,社会才会进步,文明才能发展。本文很好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也紧紧扣住了“告别”的命题要求。本文作者前面铺排,中间蓄势,篇末点题的写法,是值得广大考生借鉴的。

【拓展训练】

请以“的诱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典型的半命题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了考生手里,立意和选材都有较大的自由度。与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做些限制,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作现象。

从所给的题目来看,“诱惑”是中心语,它点明了本次作文的方向:某一人、事、景、物等能够诱使人去做某一件或好或坏的事情。而限定这个中心语的定语可以是某一人、事、景、物等。本次作文可以写某一人、事、景、物等诱使人去做某一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写做某一消极的错误的事情,进而使你有深刻的体悟等;还可以明褒实贬地写看似积极实则消极,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诱惑”,而后者更显深刻。从文体上来看,本文以写记叙文为最佳,散文次之,议论文则下矣。

【训练习作】

象牙塔的诱惑

□陈妙

看到了吗?她在诱惑着我。她用她澄蓝的眼睛引诱我投入她的怀抱。突然,“啪!”的一声把我从湛蓝的天空的诱惑中拉回到书桌前。

哦!窗外的天空是那么的诱人,澄澈得就像极品蓝宝石,白云慵懒地浮在上面,透出柔和的光。我想飞上去与她拥抱,但沉重的课本却重重地压在我的双翼上,成绩单上的数字无情地戳破我飞翔的梦想。哦,天空,我只能伫立在窗边与你对望,不要用湛蓝的眼睛望着我,诱惑我了,我的欲望已被禁锢在书本中了。

听到了吗?她在诱惑着我。她用她温柔的耳语引诱我投入她的怀抱。“不,她再宽阔也不及考入名牌大学的出路宽阔。”“啪!”的一声再次把我从大海的诱惑中拉回考场里。

哦!杂志上的马尔代夫是如此的诱人,无垠的海水躺在连绵的白沙丘旁,深邃的蓝色中漂浮着太阳的光絮。浪花攒成了一道道可爱的花边,一下子涌到沙滩上,一下子又退回到海中。她们嬉笑着,沿着海岸线来回奔跑,乐此不疲。我想光着脚跑过去与她们一起游玩,让清凉的海水滋润我干枯的身心,但高考的网却紧紧缠在我身上,我越是挣扎,网便缠得越紧。我是一条被网缚着的搁浅的鱼,无法重回我向往的大海。哦,马尔代夫的海,不要再用温柔的浪花来引诱我,我遨游的欲望已停靠在了一张张模拟试卷中,无法起航。

感觉到了吗?她在诱惑着我。她潜伏在我的血液中,逐渐沸腾;她咆哮着,怒吼着,逼着我投入她的怀抱。我真想飞过去,但已丧失了飞的能力;我真想游到她的怀中,但已忘记了游的姿势。我猛然发现:那象牙塔温润的光泽更加诱人,于是我经不起象牙塔的诱惑,为了她,而奋力追逐。

好的成绩,好的学校,好的工作……我在象牙塔中不懈追求着。我已筋疲力尽,但象牙塔顶仍离我很远,她好像在嘲笑我的无能。我,身不由己,已被完全禁锢在象牙塔的诱惑中了。

哦,我还是经不起象牙塔的诱惑,为此,我背弃了天空,背弃了大海,背弃了自由。哦,我竟然在象牙塔中无怨无悔地上下求索。

哦,朋友,你听到了吗?听到我为了站在象牙塔顶而发出的呐喊声了吗?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37分+发展等级17分=54分

评分依据

“象牙塔”在本文中看似实写,实则是虚写,它常用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大学研究室”,在本文中是大学的象征,这个定语补充得非常含蓄。本文通过对天空、大海、身心自由与象牙塔、未来前程的双重诱惑的描写,抒发了自己作为中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情真意切,让读者感到陷入书山题海,与自然、自由隔绝的中学生是多么的无奈和痛苦。他们身上不仅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更沉重的还有心灵重负——象牙塔的诱惑。这篇散文,从语言来看,文采斐然,含蓄有致;从主题思想来看,深刻地揭示了当代中学生的无奈和痛苦,具有现实批判意义;从表达方式来看,作者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主旨鲜明,不失为一篇佳作。

【吴锋、杜春香/供稿】

猜你喜欢

象牙塔命题作文文体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走出象牙塔仅仅是开始——性别批评视角下的“大女主”剧女性叙事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