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高考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命题特点趋势及备考策略题

2009-05-31桑进林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09年45期
关键词:图文语言文字应用题

桑进林

命题特点

2009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6套试卷设置了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随着课程改革精神、理念的逐步渗透与推广,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的赋分也在变化。有的省份把原来的第一大题(客观选择题)与第六大题(语言表达主观题)合并为第Ⅱ卷,如安徽卷。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被广大师生称为高考语文的试验田,2009年全国卷和各省市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总体看来,2009年高考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传统题型涛声依旧。高考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常规题型的命题情况为:扩展语句题、仿用句式题各3套,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5套,概括题6套。由此可见,常规题型的考查其势未减,理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2.图文转换题异军突起。2009年高考语文共有5套试卷考到了图文转换,这是往年没有过的情况,值得广大考生关注。尤其是今年广东卷的图文转换题让许多考生无从下手,得分率很低。考生今后应当高度重视这类题的考查方向,平时多练习,以不变应万变。图文转换题的能力层级为A级,做这类题关键是认真读图,要注意将所给图中的图画元素和文字元素结合起来,还要注意介绍的顺序,使表达简明。

3.考查方式综合多样。2009年高考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较往年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综合性的增强,将几个考点结合起来考查,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年天津卷将文学常识、名句名篇

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是历年高考语文考查的重头戏,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极大的开放性,所选语料新鲜、时效性强。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的命题思路更是与时俱进,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命题理念。

近几年,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书本知识与考生生活的沟通,命题中出现的拟写一句话新闻、警示语、对联、广告词、串台词、新闻衔接词、采访词等,就是在有意识地引导广大考生要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在平时如果完全没有进行相应的训练,面对新题型时,有些考生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因此,在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考生有必要对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尤其是其中的创新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的考查比较灵活,除了需要考生有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外,更需要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试题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方面,它继承了高考多年来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类试题语言素材直接取自课本外现实生活的一贯风格;另一方面,它又在努力创新,不断强化考生的运用意识,引导考生在生活中与语文亲密接触。高考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的设计凸显了“语文生活化”的命题趋势,更贴近了考生的现实生活,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

针对高考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语文生活化”的新特点,考生在备考中应确立“生活语文化”的新思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勤于积累。高考中的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每年都有新变化,所考的题目,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令考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但“万变不离其宗”:围绕《考纲》“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设题,从生活中选材,关注社会生活等。因此,考生要结合生活实际,在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增强应用意识,注意观察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有意识地收集社会生活中的新材料,尤其是新热点,多借鉴,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此,便能沉着应对、轻松解答高考中出现的语言文字表达应用题了。

猜你喜欢

图文语言文字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画与理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
图文配
图文配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