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09-05-31李军成

新课程·小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感原文课外阅读

李军成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且重要的环节,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需求是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且因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我们不敢想象,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没有任何需求,仅凭毅力可以完成小学阶段几十万字的阅读量,即使完成了,也是事倍功半。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去读,才会去多读,进而熟读。教学中除适时安排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轮读、对读等多种形式外,兴趣朗读还应突出:融情范读,真情感染,熏陶语感;适时领读,创设情景,传递语感;引导自读,主体感受,培养语感。

二、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另作设计等等。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重视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有利于改进传统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教学中可采用变动文章中的语句与原文相比的形式,教师有意识地变动语句,可以引发学生对语言质量的辨析,使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准确性得以逐步形成。主要可以采用通过“增加”内容与原文对比,“删减”内容与原文对比,“替换”内容与原文对比,“前后改动”内容与原文对比。

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1.课外阅读。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实践活动。教师应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提供给学生各种活动的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语感原文课外阅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