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我以“实”为先

2009-05-31

新课程·小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花哨常态语文课堂

王 丽

一、追求教学过程的真实,拒绝“作秀”

我们的公开课上,常常是“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小脸通红,小眼放光”的争先恐后的场面,而我们常态下的课堂却只剩下教师与少数学生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对话,究其原因是“新课程流行病”——假民主、假自主,小组合作秀,课件展示会等现象层出不穷,看似穿新鞋迈大步,其实是做着秀儿走老路,我们应该拒绝“作假”!应该回归真实自然的“常态化”的教学情境,还教学过程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倡导“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必须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个真实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模糊到清晰,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的方法之中。当然这份“真实”,显示的是教师的知识与修养的底蕴,凸显的是教师对课堂人性与生命的追求,教师必须准备着应对能打赢任何一节“课堂挑战”,重在练好自己的“内功”。不管什么课堂、什么情况,教师都能胸有成竹,执教时在平淡处制造神奇,在迷惑处引导感悟,在疑难处引导探究,在分歧处引导争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天然无饰的功夫、大道无痕的魅力。

二、追求教学方法的扎实,拒绝“花哨”

现在的语文课堂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师生活动多(小组合作),学生收获的少”;“篇的剖析多,字词句的斟酌少”。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拒绝形式的“花哨”,学生要学得扎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出发点,从小处落实,不放弃一字一词,一言一语,扎扎实实地落实听、说、读、写,真正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地统一。正本清源,没有旁枝斜蔓,课堂上我们决不能肥了别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园。

三、追求教学评价的厚实,拒绝“空洞”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一味的迁就、一味的肯定、“有口无心”的表扬、模棱两可的点评……久而用之,学生还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达不到预定的评价效果。一位高素质的教师,会及时挖掘出课堂动态生成的评价因素,恰如其分并具体实在地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导向、反馈、诊断等功能。每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做到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

总之,语文教师要以“实”为先,并以自己的课堂践行着“简简单单教课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底气,才能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花哨常态语文课堂
童年的回忆
童年的回忆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