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研究

2009-05-29

科教导刊 2009年24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众政府

朱 遥

自从“非典”之后,我国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工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实践阶段,在突发事件中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及时传递信息已成为社会主流。突发事件的信息预警机制也已经初步建立,但我国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工作仍存在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1制度层面的完善

(1)尽快建立《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相对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而言也是下位法。其法律效力相对要小,同时稳定性也相对要差。

同时,我国现有的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规定散见于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而且大多是针对单一灾种、事件的,没有形成纲领性的处理基本法,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也相当零散且不规范。因此在时机成熟时,制定一部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2)修改《保密法》等相关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由于制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指导思想等已经落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政府公开制度的构建有着一定程度的阻碍。所以,有必要对这两部法律进行修改,以完善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3)制定新闻法。单就新闻传媒来说。不能说没有相关的法律,但针对新闻媒体的法律条文散见于各个法律条例中,仍然缺乏一部完整的《新闻法》来约束和规制新闻媒体的规范操作。

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我国实际应制定一部《新闻法》,并在《新闻法》中将舆论的监督权、审稿权、批评权和采访、报道程序、方法以及侵权责任等予以明确,以保障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和对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权。

(4)完善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引入突发事件管理领域,用以提升公共部门对于事件管理的绩效和水平。应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从事突发事件管理组织的目标,而且,组织内的每个干部也应该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应当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标杆管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既考核干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实际表现又要考核在突发事件期间提供及时、有效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考核干部,使干部尽职尽责地处理突发事件。

2实践操作层面的完善

2.1根据公众需求把握信息公开时机与内容

面对突发事件,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和反响是不一样的。政府在公开突发事件的信息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科学恰当地公开信息,必须运用创新、权变、当机立断地确定哪些信息可以对外公开、哪些信息公开到什么程度,公开之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和分析,不同的时期发布不同的信息。这样,就有利于在突发事件降临时构建一个稳定的、良性的社会互动环境。

2.2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

(1)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的作用。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出现与普及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但反过来,也许会造成信息来源的单一,也许会成为推搪记者采访的借口,甚至为了维护政府形象对信息进行过滤或对“敏感问题”顾左右而言他,或干脆就“无可奉告”,就谈不上真正的信息公开。要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要对政府新闻发言人本人综合素质、沟通能力进行严格考查,还要明确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责任追究,以保证公民知情权的真正实现。

(2)加强建设政府网站建设。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各自的政府网站,作为向公众传达政府声音的权威性渠道。政府网站不仅提供全而权威的信息,而且还应对有关信息,包括民间的消息和公众的质疑进行评论互动和解释,这样做不仅会有助于突发事件的管理控制,而且对稳定民心也起到重要作用。政府网站要及时更新反映突发事件进展的信息,保证公众每次登陆政府网站都能获得最新信息,增强公众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信任和支持。

2.3积极与主流媒体合作

对于突发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媒是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信息报道,各种主流媒体也都把这种报道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1)把握媒体报道的“度”与“量”。媒体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但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初期为了防止矛盾激化,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以及可能引发社会恐慌情绪和不安全心理的突发事件,可以鼓励媒体用内参的形式反映;对于暂时没有完全调查清楚的灾难事故,可先发简讯,再做后续报道。这绝不是给瞒报漏报找借口,而是正确把握报道“度”。除了要把握好报道尺度外,还应注意“量的问题”,其中包括稿件的规模、数量,也包括采纳各方反馈信息的容量。突发事件的报道受众关注度高,因此更应持慎重态度,不宜为了追求轰动效应,集中“火力”进行大规模渲染报道。

(2)加强正面引导。鉴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情况,政府公开信息的目的:一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二是稳定公众情绪、消除恐慌、众志成城、共度危机,因此应采用“正面宣传”的指导思想,这也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要加强正面引导,宣传党和政府的应对举措和战略部署,宣传在应对危机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影响舆论,引导公众。

(3)鼓励媒体全程跟踪事态发展深度开发。突发事件的报道,一般说来,大多不是一次完成的。受众希望了解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最新情况和全过程,因而就需要连续报道和深度开发。关于连续报道。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随着事件的发展进行连续报道,善始善终,防止有头无尾、虎头蛇尾。

另外,政府要鼓励媒体在迅速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的同时,也要挖掘其深度。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研究一起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背景,可以协助政府发现问题,预防下一次突发事件的发生,发挥媒体议题设定的功能,完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2.4结合其他渠道,形成立体的信息公开方式

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政府信息公开还可以运用宣传单、宣传手册、热线电话和非正式领导沟通等手段和渠道。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中,特别是发生重大事件时需要公众自助自救时,可以通过散发包括危机信息、防范措施和医疗救治等内容的通俗易懂的宣传单和宣传手册进行信息宣传,以求达到最广的覆盖面。

2.5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培训

公共事件管理中需要大量决策咨询的信息机构,这些机构需要大量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管理人才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工作。应根据需要选择和配置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学科专业水平的人才。通过实践和培训,培养信息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还应配备公共危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为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提供后备人力支持。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公众政府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