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画像中的精神

2009-05-25杜宝印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自画像

杜宝印 曲 哲

【摘 要】 本文透过对艺术家自画像这一人类历史文化现象的研究分析,揭示出艺术家自画像背后的意蕴。艺术家的自画像是艺术史上一处不被后人重视的田园,这里曾流淌过许多艺术家辛勤工作的汗水,也是艺术家们内在的情感、精神、意志的、内心的独白,流露出他们对交流的渴望、对生命的眷恋。

【关键词】 自画像;自我审视;精神品质

一、自画像历史概述

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称为自画像。

自画像是肖像画中的一种形式,是画家通过对镜子里的影像来观察、刻画自我的形象。美术史上许多画家都喜欢这个题材,艺术家在这一形式上有很多很早就有尝试。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得知,“以往的艺术家自画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埃及法老艾赫那吞(Akhenaten)的雕塑家巴克(Bak)早于公元前1365年前后已完成雕刻自己与其妻塔和里(Taheri)的作品;法国艺术家让、富凯(Jean Fouquet)于1450前后创作的自画像或为西方传统中现存的最早的自画像。”自画像在文艺复兴时代为人瞩目。当时,艺术家被视为优秀乃至卓越的个体。复兴时期的三位杰出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都为自己做过精美的自画像,从16世纪中起,艺术家们开始选择表现他们自己工作的场景,在画架旁边,手持调色板和画笔,拿着画杖的状态。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画家耕耘于这一题材,文森特凡高、雷诺兹(Joshua Reynolds)、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等尤其留下数量可观的自画像。卡洛竟然画了一辈子的自画像,一个患小儿麻痹残疾人

,她以这种形式记录了自己的一生,顽强的与疾病抗争的一生。艺术史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出现了更多的画家自画像。艺术家喜欢描绘自己的形象,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寻求人的自身价值。艺术家从工匠中独立起来,体现了个人的社会地位。起初,画家是在一幅主题性绘画

[TP<08-002.tif>;S*2;X*2;Y1,Z,PY]

中把自己的肖像留在某一角落里,就像中国画家完成作品后在画的角落里盖上一枚自己的名章似的。这样的自画像不仅张扬了艺术家独立的意识和个性,并保存了有价值的文献。17世纪荷兰伟大的画家伦勃朗,一生中画过上百张的自画像,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

浪漫主义先驱德拉克罗瓦,19—20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家凡高、赛尚、高更,以及立体派画家毕加索,许许多多的画家都画过自画像,他们除了记录自身形象的特征外,还如实地反映了艺术家自我的精神面貌。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对这个题材如此的迷恋呢?

二、自我审视

达芬奇最早的把自己的画像独立起来,把自己画成了一个独立思考的哲人形象,紧绷的嘴角表现一种忍受人类苦难和命运熬煎的精神。达芬奇说:“画家要追求的不仅是人的外貌,还要追求其内在的精神”,观看达芬奇的自画像作品,那深邃的目光仿佛在审视着你,审视着每一个灵魂,他在发问:我是谁?宽阔的额头智慧的象征,嘴角带着一丝不屑,看出他的自尊与傲气。

“我从哪里来?我到那里去?我是谁?”——画家高更先生的发问。法国后期印象主义艺术家高更曾经画过一幅作品,画的名字是:“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困惑。我想这不仅仅是高更先生的困惑,也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困惑——一种对人生的茫然。

这个提问表面上看:是对过去、现在、将来和自身的一种提问,实质上是人类通过大脑的思辨来思考人生——是对自我灵魂的一个审视,这也是一个悠久的、古老的问号。

按通常的说法:是艺术家的自恋情结的反应;二是艺术家找不到模特,只好依靠画自己来磨练技艺。表面上看这两种观点都解释的正确,但实质上却不尽然。

自画像不仅仅是一幅画像,更实质的是一个灵魂精神的写照。是画家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自我审视,也是人类对自身提出的疑问。

欣赏这些自画像作品,每次我都能从中发现些什么,这些发现给了我许多的动力,既满足了我对艺术家本人的好奇又给我提供了许多对其人生、思想的种种想象。观察它们的轮廓、他们的眼神、嘴角、笔触、线条、色彩和画面的斑痕甚至最微小的细节,我会有许多发现,我看到了什么?我想这不应该只是看,这样太过于简单,应该去凝视。通过凝视我们注意到艺术家的精神与意志的光芒,深邃的目光、那么有穿透力。这是一种对人生的洞察,对自我灵魂的审视,那眼神中仿佛在问?我是谁?找回自己、确认自己的身份,是一件苦恼的事情,人来到世上思考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本能地反映,作为个体的人是弱小的、孤零的一个,人生又如此的短暂。确认自己的存在是人类的本能。

纵观艺术史,艺术家们的自画像象一片森林,我们从其中感受到的是生命存在的意义。精神存在的状态、人的灵魂能被描绘么?这就是我们想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北方民间就有一种迷信习俗,当地称它是“叫魂”。经过是这样,婴儿在受到惊吓以后,会昼夜不停地啼哭,当时老人们就想一个办法,写下一连串顺口溜,张贴于街道的墙上,让行人都念上一遍,经过大家这么一念,孩子的哭闹就止住了,实际上婴儿的啼哭依然不能停止,但有一点可以证明,民间的这种迷信,是相信人的灵魂可以离开他的身体的,在民间是这样,在宗教与知识阶层对灵魂的认识都有着相当广泛的认可,那么艺术家这个群体,对精神、灵魂存在与表现也非常着迷。艺术家不是在画一张自我的图像,而是在确认自身在社会群体中的存在,是在排遣孤独,记录心灵的印记。

自画像仿佛是一首心灵的歌,吟唱着精神的旋律。运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一方面是吸引许多视觉,另一方面为了确定个人存在的身份,就好像雄孔雀开屏一样,以展示自身的美来吸引异性的注意,大概这是本能的的反映。

通过我们与画家的对视交流,我能想象出他们的精神的本质:哲性、幻想、燃烧,平静、傲慢、悲凉、惊恐,忧思、愤世、批判。各种状态。在许多自画像作品中,我看到了不同的精神风貌。看到画家的自画像,就好像看到了他创造的艺术。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形式,也就是他的灵魂要有其明确的定性,这种确定性表现在他的创作上,会呈出一种固定的形式,一目了然的独到的艺术形式。看到作品就知道他的为人,我们说画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三、描绘精神

伟大艺术家的灵魂不同寻常,需具备罕见的精神品质,艺术家要固执一些,偏执一些,那种飘浮不定的灵魂,是无价值的灵魂,灵魂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到他的表现形式。绘画形式也就是他的个性形式。要发现自己的缺点缺陷,不是画的多好,而是看你的艺术贡献也不是技术,是你在思想上的突破,形式上的突破现代艺术已经做得够好了,重要的是观看方式上的突破。当代艺术话语权在西方,而西方是指美国与欧洲两块,作品要原创的,发自内心,以概念来突破概念是无效的,而一味的模仿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一个缺乏自信的艺术是可怕的,由于缺乏自信而丧失了原创,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你创作的符号不是概念的,是有灵魂的有血肉的艺术形式,表现不是简单的构成,符号概念,是有血有肉的感人的真情有魅力的精神、深邃的思想不是肤浅的形式。艺术家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赋予自己艺术如此多的重任。他那么热爱对灵魂的描绘,他的的灵魂能永生,虽然这个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古埃及到现在多少代人都希望精神永在,这个愿望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有。这种想法不管它有没答案,有一点的确是可以肯定的。人类的思考与精神价值是伟大的,有这种文化精神,才有了可爱的艺术。

画家的自画像不仅仅是一张画像,他是艺术家对人生、世界的疑问,是人类自身的自我审视。艺术的生活胜过艺术的本身,现在的所谓艺术家过分的重视功利性,参加展览、拍卖,这主要是他把艺术当做生存手段来做的。而以艺术的方式去生活,推进人民自由民主的意志,以艺术的方式消解对物欲的贪婪,以优秀的文化精神改造民族精神,才是艺术家的真正使命。通过艺术的展示活动交流内心的躁动与创伤,情感的迷失,也增强了人类之间的了解,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欣赏的高境界,这样的交流平台,也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艺术史上艺术家留下的作品形式多样,其中自画像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门类,特别之处:是表现的对象以及表现的内容,在以往的艺术史研究中我们忽视了对艺术家的研究而过多的关注作品,这也是我们艺术研究中的一个遗憾和空缺。研究艺术家的自画像这也使那些逝去的伟大的灵魂得到安慰。生命需要关注,他们在我们长久的关注中永生,关注也就意味着存在,我想这也是那些故去的艺术大师的愿望。对艺术家自画像的研究也是一种今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我是谁?我们的后人依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欧文斯通.梵高传.北京出版社,1993.

[2]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花城出版社,2006.

[3]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 范梦.西方美术史.山西教育出社,1993.

猜你喜欢

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大象
我的自画像
《仿自画像》
自画像
阿加莎的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自拍与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