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价变动条件下的盈余信息风险分析

2009-05-25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9期

高 娟

[摘要]盈余信息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盈余信息风险分析主要是衡量盈余信息的可靠性。近年来,我国很多行业和领域面临着明显的物价上涨,物价的变动导致通货膨胀并直接影响盈余信息风险。本文主要通过区分盈余质量与盈余信息风险,对物价变动条件下的盈余信息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方法。

[关键词]物价变动;盈余质量;盈余信息风险

会计信息作为经济信息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向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微观经济的平台,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会计盈余信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也是使用者最关心的信息。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出现了明显的物价上涨,并导致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币值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了盈余质量和盈余信息风险。本文主要讨论在物价变动条件下如何进行盈余信息风险分析,以便获取更可靠有用的决策信息。

一、盈余质量与盈余信息风险

盈余信息(包括水平、质量、结构、序列等)是公司金融与投资理则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而作为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处于同一时期的不同公司或者同一家公司在不同时期的盈余信息质量都具有高低之分。这主要是由于应计会计制度融入了主观判断因素,由于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等因素造成的。关于盈余质量,现在仍然没有达成统一的定义。盈余质量主要是关于盈余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价值的问题,包括反映公司当前经济现实与未来经济现实两个方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盈余质量与收益的持久性相关,也就是高质量的收益反映收益能维持很长时间;二是盈余与其在股票市场的表现有关,这种观点认为盈余和市场回报的相关性越强盈余质量就越高;三是认为盈余质量与现金流量有关,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余是否与现金流入相伴随。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盈余信息质量的内涵与外延都应当来自于会计信息质量,即其特征也应当主要包括相关性与可靠性。其中,盈余信息的相关性就主要是指不同盈余指标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紧密程度,它反映了盈余信息指标在公司价值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大小。盈余信息是否具备相关性,取决于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因素。而盈余信息可靠性主要是指盈余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验证性,指盈余信息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而且这种反映是无误和没有偏差的,即会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反映了盈余信息的确定性程度大小,也就是对盈余信息风险的大小进行了评估。盈余信息是否可靠应从中立性、如实表述、和可稽核性三方面衡量。盈余信息风险分析主要是衡量盈余信息的可靠性。

二、物价变动对盈余信息风险的影响

物价变动是指商品或劳务价格的涨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超过一定幅度的上涨,就是通货膨胀。一般意义上的物价变动会计往往也就是通货膨胀会计。近年来,伴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全球性通货膨胀正在悄然而坚定地来临。2007年韩国的CPI上涨了4.6%,印度上涨6.7% ,越南上涨8.1%、印度尼西亚上涨6.9%,日本2007年l2月CPI同比增长0.8%,拉美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达6%,欧元区通货膨胀达到3.1%。而近年来我国随着GDP的高速增长,部分行业和领域出现了明显的物价上涨,人们也感受到通胀的压力,2007年中国的CPI上涨4.8%,因而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8年新一轮物价上涨压力也在加大。在物价变动的新形势下,也将对盈余信息风险带来新的影响。

(一)物价变动对盈余信息系统风险的影响

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要求上市公司对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均以其发生时的实际金额入账。这使财务信息为“历史信息”,其客观可靠性,取决于“币值稳定”的假设前提和资产价值的市场变化。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在损益表中所列的费用,除工资费用和其他本期营业费用所反映的是现时成本外,其他费用项目,如折旧费和销售成本等反映的是历史成本。而且,资产购进和耗用的时间间隔越长,现时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额就越大。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产品成本必然会低于其产出或销售时的实际成本,按照历史成本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也不足以补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企业的营业收入是以现实的物价水准来计量反映的。这就使上市公司低估费用和损失,最终导致公司经营业绩的虚增,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产生资本增值的幻觉。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对众多会计事项,如折旧的提取、存货的计价、投资收益的确认等等,会计政策往往提供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供上市公司选择。由于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上市公司当年的资产和权益数、成本和利润数也就不同。这种选择的弹性偏差可能使上市公司盈余信息失去可比性。这当然影响投资者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投资或投资组合对象的有效性。通货膨胀所引起的传统财务报表的缺陷,都使得人们对企业盈余信息可靠性的信赖程度逐步下降。

(二)物价变动对盈余持久性风险的影响

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重心侧重于“历史”,绝大部分反映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等持续性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反映公司“未来”的预测性信息。相比之下,投资者更渴望获悉反映公司未来投资价值和投资安全性变化的动态信息。使用“过去时态”的信息,用于预测未来的动态,只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可靠。而且等上市公司作出公布,投资者取得信息,可能离报表日或报告期已相去甚远,因为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年报可在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120个工作日内作出,也即上年度的信息,几乎要在本年度的年中公布。公司盈余信息反映的主要是当期盈余,在物价大幅变动的情况下,用年中公布的盈余信息进行预测与评价,显然不具有严格的可靠性,而且物价变动的高盈余是短暂性的,如果公司不能以合理的、可以承受的成本为它的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它可能无法维持原有的增长率,可能会损害公司盈余的稳定性,导致盈余信息的潜在风险。

三、物价变动条件下的盈余信息风险分析与控制

物价变动冲击了传统财务会计理论,从而进一步对传统会计模式带来了影响。传统财务会计也采用一定方法对物价变动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进行了局部改善,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因此出现了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主要包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和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三种。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物价变动会计的具体准则,但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变币值会计模式编制补充财务报表以消除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对会计报表数字的影响,同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盈余信息风险分析与控制。

(一)会计政策选择比较分析法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对存货计价、折旧计提等都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导致盈余信息风险水平的不一致。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生存货的实际成本”,因此,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企业原来持有的存货变现出售后,如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成本偏低,利润必然被高估,因而,表面上看,其利润非常庞大,但实际上盈余质量较低,盈余信息风险较高。因此,在分析盈余信息风险时,一定要考虑物价变动时公司所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若想从数量上来衡量,可以考虑对比先进先出法下的利润比后进先出法下的利润的增加额,该增加额占当期利润的比例越高,说明其盈余质量越低,盈余风险越高。同样,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上,鼓励采用加速折旧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在后期则逐年递减,这一方法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补偿,避免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在具体分析时,可以对比加速折旧法下的利润与直线法下的利润增加额,该增加额占当期利润比例越高,说明盈余风险越高。当然,会计政策的选择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可以同样采用以上方法分析盈余信息风险。

(二)盈余结构判断法

企业的收益包括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收益,其中经常性收益表现为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盈余信息可靠性与主营业务利润持久性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主营业务利润。这部分利润是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企业一定期间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在净利润中不占领先地位,而非主营利润所占比率比较大,说明企业利润的构成不合理,盈余不够稳定,盈余信息风险较大。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可以通过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变动额在利润总额变动额中所占比重判断盈余信息风险,如果由于物价上涨导致的主营业务利润变动额在利润总额变动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则盈余信息风险较低。

(三)现金流量分析法

一般认为盈余应当是与公司现金净流量同步,高质量、低风险的盈余信息应当是伴随着一致的现金流量。因此,应当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盈余信息风险,一般而言,没有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盈余风险较大。在物价变动条件下,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期间各项盈余变动幅度与现金净流量变动幅度来判断盈余风险,一般如果变动幅度同步则盈余信息风险较低,反之则盈余信息风险较高。

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随着通货膨胀影响的加剧与扩展,会计核算的基础发生了动摇,按历史成本计价已不能适应物价不断上涨的社会经济现实,财务报表所提供的盈余信息受到歪曲,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合理方法消除物价变动影响,正确分析与控制盈余信息风险,对管理当局和投资者、债权人做出正确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建华.基于币值变动条件下的盈余质量分析[J].特区经济.2007(12):70-72.

[2]王周伟,邬展霞.西方盈余信息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73-78.

[3]孙晖,董焕波.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J]. 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