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视频的开发与创新

2009-05-25林志琳李建勋

物理教学探讨 2009年4期
关键词:课题农村实验

林志琳 李建勋

课题《农村中学教师有效使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是由福州教育学院申报,于2007年3月经中央电教馆审批,做为“十一五”重点课题正式立项开题的。该课题由六所实验校组成:福州金砂中学、福州城门中学、福州海云中学、连江二中、连江黄如论中学和马尾进修校。

本课题的确立,是基于农村教育现状的现实需求和国内外教育技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而确定的。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对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我国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附录中,对教育技术也给出了明确定义,即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学范畴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综合应用学科,是教育科学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桥梁,是利用现行环境及教育对象因材施教的一种技能。

中国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教育发展质量普遍低于城市。农村教育存在教育经费紧缺,教育条件艰难,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管理水平不高,师资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家庭贫困等状况,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致使农村的基础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电脑、网络等硬件设备不断完善,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农村中学教师有效使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农村中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的能力,切实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

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各子课题组面对以上问题展开了针对性研究。下面我们以课题组深入福州城门中学,组织物理教师对物理视频的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为例,谈一谈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1 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意识,提升农村教师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

由于身处城乡结合部,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福州城门中学多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不足。为此,我们首先要扭转教师在观念上的淡漠,引起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使用。

1.1 在教师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

我们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初步认识到: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它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教育技术的内容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2 注重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课题组除了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外,更注重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本身的师资资源,在校内发掘人才,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本土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在学校内开展了以视频拍摄、制作和处理的相关培训,藉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培训强化了课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观念,提高了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此外,通过多元培训,提高了城门中学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技能,物理教研组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的设计研究,开展了物理新课程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研究。他们利用生活器具或已有的教学仪器等资源,改装或设计出了很多新颖的教学装置,开发、改造、设计出了许多新颖的物理实验教学视频,应用于教学之中,深受学生、教师的欢迎。

2 将课题研究与常态下的教研活动和校本研修相结合

常态下的教研活动就是开展课题研讨。通过备课组把教学中反馈的问题,提炼为课题,变问题为课题,使课题研究具有实效性,同时又能有效调动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老师们开发的《试管吞蛋》小实验(图1),演示的是大气压强的概念,这个实验是对传统的《瓶吞鸡蛋》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在使用“农远”光盘的《瓶吞鸡蛋》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发现这个实验现象易使学生误解是由于鸡蛋受到重力作用而滑落瓶内等问题。于是提出了能否用试管和鹌鹑蛋进行实验,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实验效果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在经过多次实验后,随着老师们对实验过程的深入研究,又有老师提出能否将白色的鹌鹑蛋涂上颜色,通过数次实验,采取了用红墨水将蛋染红的方法,使实验现象更加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在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多位教师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这种讨论交流过程使教师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视频的开发中去,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使教师能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课程意识和资源开发的技能。

3 依据学科特点,以开发促推广,以应用促创新,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质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绝大多数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而得出的。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景,直观、真实地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实验器材落后,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有些实验可见度小、不易观察、部分实验虽然精彩但是也存在着成功率低、耗时耗材等问题。而应用实验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将不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特写”放大在屏幕之上,让学生看得明明白白,使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此外,还能使许多成功率低的实验通过视频进入课堂,丰富新课程的教学资源。同时,应用实验视频可将不必要的操作过程删除,如长时间的加热,无关紧要的操作,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等。

《 静电系列小实验》的设计(图2),是在以往的静电实验中加以改进的。以往该实验一般采取的是利用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说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而改进后的静电小实验系列,巧妙的利用竖立钱币的滚动、倾倒来吸引学生注意,不仅演示出了吸引的过程还展示了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的现象。但这个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实验不易成功等问题。而将此实验拍成视频后,实验现象清晰可见。我们还可以通过视频剪辑将不成功的实验剔除,将成功的实验视频应用于课堂上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较水和油的比热容”是热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但实验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加热,并且学生不能观察到两个温度计温度的变化,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精力易分散。将此实验拍摄成视频实验后,应用“快镜头”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应用“画中画”可以直接比较水中和油中温度计的温度变化情况,避免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两温度计温度变化快慢的不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实验学校还设计并拍摄了《潜水艇的浮沉》、《气球喷气》(图3)、《杯子提杯》(图4)等三十多个视频,其中部分已经被应用于教学之中。应用《气球喷气》设计的《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在福建省“十一五”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及老师们的好评; 应用《试管吞蛋》、《杯子提杯》等视频设计的公开课《大气压强》获得福州仓山区优秀公开评选二等奖;同时,这两节课选送参加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8年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评选”获三等奖。开发的其他视频也分别应用于各级省、市级公开课中,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很高评价。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实践体验,我们课题组对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了更深的感触,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技术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创新,不仅要求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农村教师教育技术意识的提高。在课题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增强教师群体研发能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主动发展;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和有效应用,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开发,充分调动授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要想让农村教师能在新课改中脱颖而出,先进的设施,良好的意识和自主创新缺一不可,软硬件相结合才能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教育领域大放异彩。

(栏目编辑邓 磊)

猜你喜欢

课题农村实验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做个怪怪长实验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