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2009-05-21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

摘要:随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逐步推广,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正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央银行评价和管理流动性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资金管理体制;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41-04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上实行差额资金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在国外商业银行的普遍应用以及其内部资金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正经历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本文拟从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角度入手,分析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宏、微观流动性的影响,以期对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央行流动性宏观管理有所启示。

一、差额管理与全额管理基本模式及比较

差额资金管理体制指下级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首先在下级行内部进行安排和匹配,即分支行根据自身资金来源自主安排资金运用,自求平衡,只有当资金剩余或短缺时,才通过上存或下借与上级行发生资金往来。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则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即总行与分支行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以核算业务资金成本和收益。在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分支行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转移给总行资金中心,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向总行资金中心购买。资金管理体制由差额转向全额后,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利润核算方式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总分行资金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分行资金管理部门独自负责辖区备付金、联行汇差清算、存款准备金、系统内拆借资金、同业拆借等资金运作。实行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后,分行的二级缴存、上存、下借、联行往来等内部资金业务不复存在,分行在当地人民银行和在内部联行账户上的资金都是从总行买入的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分行的各种内部资金都是总行的资金,由总行负责全行的资金管理,总分行资金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职责都发生了根本改变。

(二)分行对总行的利润贡献度发生变化

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相比,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具有公平绩效管理的作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取决于净利息收入。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分行的净利息收入等于计息资产的利息收入减去计息负债的利息支出。由于各分行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筹资成本和用资收益差别较大,净利息收入就不尽相同。推行FTP后,分行的净利息收入是对每笔业务产品利率减去FTP价格之后的价差进行全部叠加。由于全行范围内实行统一的FTP价格,任何一笔资金来源和运用在入账时即确定一个内部收益率或成本率,对产品、机构、部门、分支行等不做差别对待,因此资产负债比例、业务品种、期限、结构合理的分行在新的考核模式下利润贡献度和考核优势就大。

(三)总分行风险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分支行的资金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全辖资金,对全部产品和业务的市场风险负责。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将分支行各项业务和产品的市场风险剔除出来,由总行专业人员统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对冲,有利于分行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业务扩展和信用风险控制上。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正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参差不齐。部分商业银行全额资金管理体制比较规范,主要以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为代表,可按日生成FTP曲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价格由总行统一确定;部分商业银行则是两种资金管理体制并存,如工行省行对二级分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而工行总行对省行则实行差额资金管理;个别银行仍实行差额资金管理,如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

二、资金管理体制变化对宏微观流动性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业务结构的影响

1. 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FTP价格作为商业银行的内部资金价格和经济调节手段,与原来的上存下借利率相比,其调节作用和对资金的引导作用更为直接有效。FTP价格由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中心综合考虑外部资金市场的融资成本、投资收益和银行内部资金松紧等因素制定,通过FTP价格的动态调整,可以向分支行有效传导内部资金供求信息以及总行发展战略、管理要求等政策信息,引导各分支行根据产品价差变动调整资产负债业务经营策略,调整资金流量和流向,并对总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

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年的FTP价格调整为例,该行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上采用管制利率FTP和市场利率FTP两种模式,管制利率FTP以存贷款基准利率为基准收益率曲线构建,适用于各期限的存贷款(不含票据融资)和资产负债类理财产品,市场利率项下FTP以SHIBOR为基准收益率曲线构建,适用于同业存放、协议存款、回购类资产负债业务、票据业务以及其他资金业务。图1为2007年该行一年期管制利率FTP价格的变动情况。

2007年该行先后共7次上调一年期存贷款FTP价格,其中3月、5月、7月、8月、9月和12月是根据央行基准利率变动作出的调整,且调整幅度与基准利率调整幅度保持一致,而11月FTP价格调整则是根据本行资金供求情况作出的自主调整。比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与管制利率的利差可以看到,在2007年初流动性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该行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分别为0.85%和2.75%,存款利差偏小,贷款利差偏大。另一方面,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后,该行在信贷管理上偏重于干预政策而非干预资金,下级支行在盈利考核的驱动下,纷纷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随着年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发行票据等一系列从紧货币政策的陆续出台,该行头寸趋紧,在内部资金定价上表现为11月在央行未调整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该行自行上调一年期管理利率0.4个百分点,存款利差上调为1.25%,而贷款利差则下降为2.17%,在政策导向上引导下级行加大揽存力度,控制信贷投放速度,改善总体流动性状况。

2. 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影响。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分支行上存或下借资金的作用局限于保支付和二级存款准备金的需要,利率对其调节作用不明显。而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的FTP价格涉及资金池中的所有资金,可以通过确定FTP价格来影响不同业务、不同行业的内部资金成本和收益,进而影响业务产品结构、贷款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经济调节杠杆作用更为有效。以某商业银行2008年不同期限个人住房贷款、单位及个人企业贷款FTP价格调整为例说明。

个人住房贷款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一个重要品种,与其他贷款业务相比具有手续简便、资产质量较高等特点,该行为鼓励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开展,对住房贷款业务的资金占用制定了较低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和单位及个人其他贷款利率持续走高,但在贷款期限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住房贷款的内部资金成本普遍低于单位及其他个人贷款。从调整幅度看,两年期个人住房贷款FTP价格上调幅度低于单位及个人其他贷款0.15个百分点,两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下调幅度又普遍高于单位及个人其他贷款,显示该行鼓励优先发放两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由于价格引导形成的内部资金成本优势,该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迅速,2008年6月份该行山东省分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7.42亿元,比年初增长9.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1个百分点。

(二)对不同货币政策引导流动性的影响

1. 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利率工具调节作用的影响。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利率政策工具通过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内部资金使用成本和外部收益两个因素对其业务活动产生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否反映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关键在于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内部资金使用成本和收益之间的价差变动方向是否与央行利率调整的方向一致;利率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如何,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价差变动和利率调整的幅度差异。

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2007年下半年通货膨胀苗头逐渐显露后,央行为防止CPI进一步走高持续加息,当年9月15日和12月20日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表1为不同期限贷款利率调整幅度和该行2007年10—12月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变动情况。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到,2007年10—12月央行两次加息后,该行不同期限的信贷产品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均有所上调,即资金使用成本上升,但若以上调后的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外部收益率(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议价实现对客户贷款利率的浮动),则该行除两年期贷款之外,单位及个人其他贷款的收益率与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之间的价差在扩大,贷款期限越长,价差越大,利润空间越大,信贷投放冲动越强烈。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该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上调幅度小于央行两次加息的调整幅度,不仅没有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反而加大了该行各分支行通过信贷投放,特别是中长期信贷投放扩大利润空间的冲动。

2. 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作用的影响。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各期限存贷款产品FTP的调整并不仅仅以基准利率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商业银行还需要根据外部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银行内部的收益和风险情况以及经营战略导向等确定相应的调节因子和调差系数,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途径: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可用资金和市场资金数量——市场利率(SHIBOR)——FTP——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以某国有商业银行为例。为剔除基准利率变动对FTP变动的影响,我们选择2008年1—6月份作为考察的时间段,因为在经历2007年连续六次加息后,央行在该段时间内未再使用利率工具,而是连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于3月18日、4月16日和5月12日分别上调0.5个百分点,冻结市场资金逾6000亿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隔夜拆借SHIBOR利率振荡上行,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期的SHIBOR利率平缓爬升,金融市场筹资成本率和投资收益率相应提高。

根据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情况,该行相应调整了不同期限存贷款产品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从上半年FTP计价的存款项目看,吸收统筹住房单位活期存款获利空间最大,6月份该产品的FTP为3.62%,比1月份提高0.11个百分点,而同期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为0.72%,利差达到2.9%;其次是活期储蓄存款,6月份该产品的FTP为3.22%,比1月份下降0.04个百分点,利差也高达2.5%。一年期以内存款的利差与1月份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两年期和三年期的利差上半年一直保持在0.09%,五年期存款的FTP价格执行人行基准利率,无利差,即下级行吸收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在扣除支付给客户的利息和营业费用等各项成本后,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损,银行要获得最大的收益必须以吸收活期存款为主,也体现了该行总行加强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的政策导向。

从上半年FTP计价的贷款产品看,与1月份相比,三年及三年以内贷款呈内部资金成本上升、利差缩小的趋势,而五年、七年和十年期贷款的FTP则均由1月份的4.76%降至6月份的4.72%,利差均提升了0.04个百分点,说明伴随着市场筹资成本率和投资收益率的提高,总行要求的资金回报率也随之增加,下级行要保证信贷项目利润的稳定增长,必须提高贷款的议价能力,特别是提高三年期及三年期以下贷款利率的上浮比例,或者提高资金成本降低的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该行在FTP定价上向活期储蓄和中长期贷款倾斜的经营策略与流动性管理理论中期限匹配的原则相背离。但是换一个角度看,2008年以来股市的持续低迷导致了大量资金以定期存款形式回流银行,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成本增加,必须通过高收益的中长期贷款来弥补。

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虽然可以通过上存下借利率的调整反映市场利率变化,但主要作用点在于下级行的富余资金和临时性借款,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作用广度和深度远不及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三)资金管理体制转换对经济决策部门衡量宏观流动性的影响

差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向人民银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实行属地管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流动性水平可以通过存贷差、存贷比和超额准备金率等指标直接测度。实行全额资金管理后,全行的资金好比被放在一个资金池中,所有资金来源部门吸收的资金都注入该资金池,所有资金运用部门所需要的资金也都取自于该资金池。由于资金在总行层面统一调配,法定存款准备金也由总行按法人统一缴存,总行对分支行主要通过干预信贷政策调节分支行的信贷投放,分支行信贷资金借用不受存贷比和资产负债比例约束,只要有好的信贷项目,能够通过各级审批,就可不受本身资金来源的限制,通过调拨资金从资金池中取用并赚取该笔贷款的利差收入。因此在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区域存贷差、存贷比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简单的银行体系流动性测度指标对测度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基本失效。

三、对策建议

(一)继续优化和完善FTP机制,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

要继续优化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配置机制,建立调控灵活、功能有效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调节机制,实现对各种资金来源和运用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通过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推导出确保系统内部信贷资金从低效高险向高效低险转移并可持续运用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使其适应市场客观需要,调控高效有力,可以全面反映筹资成本、贷款收益和目标利润水平。

(二)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疏通FTP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充分发挥利率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人民银行应牵头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不断改进和完善SHIBOR定价机制,促进各部门对SHIBOR的研究,解决3个月以内的SHIBOR受新股发行影响在个别交易日大幅波动的问题,避免参考SHIBOR的存贷款定价波动加大,影响商业银行稳定经营;扩大3个月以上价格市场交易量,增加市场流动性;二是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解决利率市场二元结构的双轨制问题。

(三)改善央行注入和收缩流动性的市场化渠道

深入考察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协调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在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流动性总量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解决信贷资金向大型企业集中、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不足等摩擦性失衡问题,形成总量控制、结构疏导的调控格局。

(四)探索和构建区域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为宏观经济部门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

针对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区域内传统流动性衡量指标失效的现状,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应对法人机构与非法人机构、差额管理模式商业银行与全额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在流动性计算等方面区别对待,分别构建不同的流动性监测指标体系;在创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科学的区域流动性预测模型,实现区域流动性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为区域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Douglas W.Diamond and Raghuram G.Rajan,2002:Liquidity,Efficiency and Bank Bailouts[J].NBER Working Paper,9158.

[2]魏青.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研究[J].新金融,2006,(6).

[3]张会清,王剑.中央银行视角下的流动性[J].上海金融,2007,(3).

(责任编辑 代金奎)

猜你喜欢

流动性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
企业财务流动性的权衡
餐饮企业员工流动原因分析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