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学习的探讨与反思

2009-05-20章文丽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体验性小康探究

章文丽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六项具体目标之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情,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为目的,采取多项措施并灵活、交互使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学生具有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产生“我要学”的愿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人格、知识的魅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精彩的导入、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典例证明等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融入新集体”知识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既创设了活动情境,又创设了问题情境。首先,活动体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3根冰棍棒,分别按1根、2根、10根分成三组,然后让学生把1根棒折断,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接着让学生再折两根冰棍棒,两根冰棍棒也较容易地被折断了;当他们使尽力气也折不断第三组冰棍棒时,笔者顺势提问:为什么一根棒容易折断而一把棒难折断呢?学生立刻就能明白道理: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大。其次,延伸拓展:引导学生看班上本期出的墙报并展开回忆“这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是怎样得来的”。在再次品尝胜利喜悦的同时,学生们懂得了,班级的各项活动大家要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道德认识,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最后,布置研究性课题:请大家课余搜集有关“团结力量大”的故事,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研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许多学生由一个个对“团结、协作”理解不深、合作意识不强的个体,变为关心集体、懂得团结同学的好学生。

2、要通过教学改革,增强学科的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学而有趣、学而有用、学而有意的观念。如在学习“真正的友谊”知识时,笔者根据学生平时的思想状况和表现,组织课堂探究:“当好朋友有了困难时,我应该怎么办?当好朋友取得成绩时,我应该怎么办?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应该怎么办?当好朋友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我应该怎么办?……”这样的探究题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学生讨论起来十分热烈。又如在学习“孝敬父母”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唱《常回家看看》,然后问:“歌词里的家是什么类型的家?为什么要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主要是给予父母哪个方面的孝敬?……”为了帮助学生懂得“应当怎样孝敬父母”,笔者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当你和父母因为看电视而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星期天你想出去玩,但父母不同意,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知识的兴趣。总之,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意识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定会有跨越性的提高。

二、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把“我要学”升华为“我能学”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也是成长中的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其表现为“我能学”。我们只有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愿望,才能让其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才能彻底消除传统的高压、低估、漠视学生的教育弊端。我校在每节新课开始,都会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作阅读笔记,把课文中的主要概念、主要观点或原理、名人名言等用铅笔在书本上划下来,将疑难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环节中,还可布置一些挑战性任务,如在规定时间内,谁阅读得多,谁重点抓得准,谁问题提得多等。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或收笔记检查阅读情况,对完成好的给予肯定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

三、突出思想品德教学的活动性过程,培养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方式,实现“接受性”向“内省性”转变

体验性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之一,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传统数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过程,而忽视学生身心和人格品质的健全与发展过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学习,通过给学生提供眼、耳、鼻、舌、身、脑直接参与和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听、说、议、评、做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亲身感悟,获得理性的体验;完成‘感知一内化”的过程。例如,对于总体小康的认识和理解,同学们就可以对比自己家乡的现状与其他地区的现状,进而思考、探究我国现阶段的总体小康是一种什么样水平的小康。通过对比、思考我们会发现,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不全面的小康。要掌握自己家乡的状况,同学们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家乡,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对比,进而升华为一种对自己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与体验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以开放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因此要把教学任务放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予以考虑和安排,有时可利用课外时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在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这一知识时,可以布置学生提前收集一些有关徐本禹、高明、许振超等人物的事迹资料,并对其加以分析、整理,列出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如“大学生志愿者徐本禹倾全力投身于支教事业值不值得?北大学子高明休学投身军营目的是什么?许振超为什么被称为民族振兴的脊梁?……”有了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师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时,学生就会明白当代青年应如何确定正确的成才目标,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审时度势,多种方式灵活、交互使用,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喜欢思想品德课。使学生弘扬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体验性小康探究
我家的小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我家的小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