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2009-05-19王永一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角度学会思维

王永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难发挥出来。“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美国杰出的思想家洛威尔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提出问题是很关键的,而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教学法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一、教师要会课堂提问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提问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动机、启迪思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所以,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强调教师要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角色转换。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也随之而活跃。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首先要学会向学生提问。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预设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往里面“钻”。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如在对《甲午中日战争》一章进行讲解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马关条约》的内容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有何不同?”学生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个不同?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这就将“19世纪末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了。教师要注意到如果提的是开放性问题,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引导学生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深入思索;或提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结论的问题,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加深体会与理解。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但它远比知识性问题有价值,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自己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历史教师要注意设计问题的语言带有启发性,做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提问时,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要及时给予简短而确切的评价。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肯定。在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可作适当提示。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更应鼓励学生说出其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师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该如何问。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指导他们如何提出问题。我们应当教会学生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联系实际等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一方面要选准提问的角度,一般来说提问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思考;另一方面要学会提问的策略,学生可通过比较对照新旧知识发问,可通过多向综合发问,也可通过逆向假设发问。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探索解疑的方法,是进行问题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如果为了维护自己课堂说话权威,不让同学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就会严重扼杀学生一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便会僵化,课堂气氛就会压抑而沉闷。因此教师宁可课堂上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猜你喜欢

角度学会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神奇的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