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历史探究学习中的情境创设

2009-05-19苏水昌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哥伦布创设历史

苏水昌

什么是探究学习?钟启泉先生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述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据此可见,探究与情境的创设密切相关。作为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引起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总结,拟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粗略的探讨,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1.联系和关注现实,展现情境。

历史是逝去的现实,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2007年温家宝总理会见日本首相时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中日关系史,得出“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历史结论。

2.运用图片、实物等,营造情境。

由于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创设情境,既能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又能使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情境中探索新知识、提出新观点。如,展示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一些照片,让学生对当时的浮夸风有所体验和感受。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谬的现象?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教训?学生只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才能学会批判性思维,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进而体会到学习历,史的真谛,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3.借助影像资料,渲染情境。

歌曲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不仅能渲染情境,还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通过播放歌曲,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富有强烈的历史韵味。如在课堂上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和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伟大声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庄严的开国大典中,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探究《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代国歌的原因。

4.“虚构故事”,再造情境。

历史是一门关于求真的学问,但允许有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如“从前在地中海的滑岸,生活着一位巨人,他高大威猛,傲然屹盘在j洲的交汇处,过往的行人都向他顶礼膜拜,于是他开始蔑视一切。它的周围生活着一群猛兽,对他的躯体一直难涎欲滴……”,这一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探究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5.角色扮演,重现情境。

角色扮演能使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去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主题的要求,并由此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如在讲《商鞅变法》一课时,教师可把学生带到“廷议”现场,探究商鞅取得秦孝公支持的原因。又如创设以下情境:1992年,美国精英文化纪念哥伦布登上新大陆500周年。这时,街上出现了印第安人的游行队伍。他们声称哥伦布是杀人犯、刽子手,要求哥伦布的后代们偿还血债。如果你在现场,是去参加哥伦布登陆的纪念活动,还是参加印第安人的游行?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对哥伦布和殖民主义的评价问题。

6.社会调查,获得情境。

英国学者巴格在经历了两年研究后认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比事件的全貌更感兴趣。以口述访问来搜集历史资料,学生会觉得十分有意义。如:让学生通过访问父辈、祖辈,记录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有助于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路线方针的正确性。通过社会调查,历史教学南静变动,充满活力和真实感,增强丁历史的个性化色彩,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7.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推动学生学习,如在讲《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师问:谁发动了西安事变?生答:张学良、杨虎城。师问: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态度如何?生答:言听计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沦陷。师问: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为什么联合杨虎城,扣押蒋介石?以此引导学生探究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又如:在学习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引导学生从世界形势的变化、从人类进步的高度来理解避免战争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历史教学中,创设相对真实的历史情境,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他们质疑、探究的欲望,是科学有效的。

猜你喜欢

哥伦布创设历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哥伦布与明朝灭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新历史
和哥伦布一起去航海
哥伦布与新大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