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敢说”到“会写”

2009-05-14

杂文选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晨报可读性版面

刘 鹏

从2001年创办《黑龙江晨报·声音》到2008年改版推出《黑龙江晨报·朝闻道》和《黑龙江晨报·世说新语》,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过了风雨兼程的九年。有幸作为见证人和参与者,我目睹了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发展历程。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作者的细心呵护下,它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不少教训。比如,从稿件的“敢说”到“会写”,包括如何判断、选取、编辑,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判断是编辑工作的关键,刚刚接手这个版的时候。激动不已。热血沸腾,这一方面与“小马乍行”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自己对报纸言论(杂文与时评的总称)有一种较为偏执的认识。言论是什么?它是抨击丑恶、赞扬真善的锋芒利刃,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之神。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没错,但在具体的写作、选取、编辑稿件中,无不以“敌对情绪”为立足、“街头骂战”为核心。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自己倒是痛快了,但并未获得预想的读者肯定和社会反响。激愤的情绪若没有理性与智慧的驾驭,则极易走向偏激与盲目的深渊。一篇文章若其核心观点是偏颇的,是逆社会发展规律而动的话,无论它读起来多么解气,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而只有文章中作者闪光的思辨智慧和独到前瞻的观点才能启蒙民众,感染读者。

在与热心读者反复沟通、报社同事屡次探讨之后,我们很快从泥淖中摆脱出来——指责、攻击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如何鞭辟入里地指出社会顽疾才是最重要也是比较难做的。“乱”棒永远打不出认同,以理服人才是最高境界。在全社会法治意识、权利意识日趋强化的当下,简单的“激愤”言论要么“火上浇油”,要么“无人理睬”。我曾接到被批评单位读者的电话,“唱高调谁都会,你们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判断”之后就是如何“编辑”了,版面要想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归根结底,秘诀只有一个,即千方百计增加可读性,让读者思想的兴奋,最始终和编辑思想踩着相同的鼓点。一起翩跹起舞。以往版面在选题上比较热衷于制度拷问,在论理上表现为复杂的逻辑推演和繁琐思辩,这样的版面也仅局限于精英间的小圈子对话。无法实现和大众读者的融合。概言之,这样的言论因可读性差而曲高和寡。如何让深邃的思想与阅读的美感巧妙结合。就是一个关键问题了。

首先,注意灵活运用“专家类”稿件。评论作者要当“杂家”,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成为“专家”,需要将所论述的问题研究透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

其次,组织稿件的风格要注意“平易近人”。切忌板着面孔,像上级教育下级、父母批评小孩一样教训读者。如果编辑把自己与读者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在修改编辑稿件时,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读者阅读起来效果就会好很多。而这些通常要在字斟句酌的细节上加以注意。例如,尽量少运用尖酸刻薄的言辞等等。

“朝闻道”和“世说新语”是集纳八方之言的舆论平台,是读者抒发对家国天下种种见解的精神家园。所以,在较多采用专业作者稿件的同时,也尽量多地采用普通读者的来稿,力争让更多的读,者在这个张扬观点与个性的舞台上与我们“共舞”。与专业作者相比,民众自己写的时事言论在读者中间更能引起关注。也更能缩短报纸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互动效应。广大读者可以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交锋和理性争辩。当然,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如何掌握好言论的“情绪温度”,也是关系到可读性的重要问题。

有深邃思想内容的言论,不一定需要用华丽的词藻来粉饰,更不需要冗长、繁琐的论述:而说理精练的文章,往往更能表现真切、朴素的思想感情。内容实事求是,语言质朴畅达,这样的文章,往往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当然也更具可读性。“朝闻道”和“世说新语”还有一个选稿原则就是该长则长,能短则短。

总之,精辟深邃的思想加上好读的形式,有了这两种“法宝”在身,我们才有信心把版面做得更精彩。

(作者系《黑龙江晨报》评论部主任)

猜你喜欢

晨报可读性版面
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通俗易懂”吗?
可读性
未来的晨报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公益广告招贴的可读性设计分析
版面撷英
求果
我国电子档案长期可读性的障碍分析
八分饱
↑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