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坏”孩子还是坏教育?

2009-05-14包丽敏

杂文选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坏孩子灰色差生

包丽敏

又一个少年被打死在特训营。

近几天来,媒体详细为人们展示了他死亡的过程:他被要求进行长达九十公里的徒步行走,每当他体力不支想要逃脱时,就被几个教官抓回,进行一场被称为“搏击”的拳打脚踢。他被罚站,被扇耳光,被用皮带抽打、木棒殴打,甚至头被人用脚踩住。

从接受训练起仅四十八小时后,湖北宜昌十四岁的少年姚健死了,浑身是伤,双脚有鸡蛋大的血泡。

而就在姚健死前三天,发生过另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十六岁少年邓森山,在南宁一家特训营,同样被殴打致死。

没人想到,一个灰色王国的面纱,竟然是两个少年,在刚刚过去的美好八月,以生命为代价撕去的。

如果非要用一个明确的词语来称呼这个灰色世界,那么也许是——择差教育机构。这些机构被冠以“拯救训练营”、“特殊教育中心”、“魔鬼训练学校”等种种不同名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宣称要为家长解忧,以特殊方式来“矫正”所谓的“问题孩子”。

欢迎来看看这个灰色的世界。

这些机构多数大门紧锁,“问题孩子”被隔绝在里头进行封闭训练,这是按照所谓正常的标准被摒弃在外的一个群体。它们就像一座座泾渭分明的营垒,专门接收那些被贴上“坏孩子”、“问题孩子”、“不良孩子”标签的社会成员,堂而皇之地从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在这些机构里,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进行“转化”、“矫正”和“改造”。然而都是些怎样的手段?根据媒体披露和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择差教育机构普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用退伍军人甚至城管队员当教官,缺乏专业的心理和教育工作者。当然,还广泛地实施体罚和惩戒教育,甚至有的机构毫不遮掩地宣称“戒尺不到,毛病不除”。

十四岁少年姚健便不幸地被送进了这样的机构。他之所以连续遭到殴打,无疑是因为初来乍到还没看清规则,倔强的个性暂时还未屈服。可以想象,从这样的机构里走出的孩子,学会的恐怕不是沟通和理解,而是臣服于权威甚至暴力。以驯服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听话,你难道还能指望他们内心会生长出温暖的善意,而不是充满虚伪或怨恨?

然而这样的机构近几年来已经迅速落地开花,遍布全国,数以百计。姚健和邓森山的非正常死亡,是这种教育手段和教育逻辑走向极致的结果。人们透过两个孩子的死亡震惊地发现,原来这样一个收取高额费用的暴利行业,竟是如此缺乏规范和监管,如此混乱不堪。

我们难道不该反省一下,究竟是什么催生出这个庞大的市场和这些逐利的机构?又是怎样一种观念在驱动着一些父母默认甚至纵容这样的暴力?

是因为我们长久以来已习惯了将下一代划分成好孩子和坏孩子、正常孩子和问题孩子、好生和差生。而关于“好”,关于“正常”,我们的标准又是如此地单向和狭隘,它往往可以将青春期的叛逆、倔强张扬的个性甚至奇思妙想,划入“非正常”和“差”的阵营。只有在一个大量地、不断地制造“差生”和“坏孩子”的教育观念笼罩之下,才会出现奇特的“择差教育”。狭隘的标准,让许多人像制作盆景一样去养育孩子,将原本自在成长的生命,套上模具,按照特定的方向去长大。

是因为我们很多人迷信纪律,迷信听话,迷信要将孩子塑造成标准产品,或者更确切地说,迷信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正确地成长。

我们的迷信滋养了这块肥硕的市场,我们的迷信将无辜的孩子送进那扇紧闭的铁门。

也许并非所有的铁门之内都采用高压和暴力,但请相信,无论是暴力还是非暴力,最终的结果,往往都会压抑孩子原本自由呼吸的个性,扼杀孩子成长的多元可能。

亟须拯救的,究竟是“坏”的孩子,还是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坏孩子灰色差生
没带作业的“坏孩子”
坏孩子和好孩子,你爱哪一个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在书上睡觉
感觉
找你算账
有坏孩子问我要钱
灰色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