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表现性美术教学的方法

2009-05-14王瑞娜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表现性物象美术

王瑞娜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美的享受。大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表现性美术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表现性美术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对观察和表现都设定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职业美术教育无可非议,它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把它移植到非专业美术教育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初学者,特别是从未接触过绘画的学生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青年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他们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笔者认为应当有选择地开展训练,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校不仅仅要培养专业美术人员,更要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这是非专业美术院系应注意的,我们更多的精力应是放在多数学生对技能的理解与把握上。而不是只培养几个有艺术天分的“画家”,针对这些没有美术基础学生,应培养他们的艺术性思维和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能力。表现性美术教学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宗旨。其原则是借助客观形象,强调主观感受。表现性美术教学摆脱了单纯传授造型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强调写实性的写生教学,它在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艺术直觉,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了学生的艺术冲动,培养了审美能力。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感受,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二、表现性美术教学的实践

(一)以特征为主线的观察和表现

传统写生课的观察,要求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比例等客观属性。是一种以客观性为标准的被动的观察方式。其结果是在观察阶段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对描绘对象特征的变形夸张,则在绘画艺术中比比皆是。这种对事物主体特征的概括把握及在这一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变形夸张等艺术加工,是艺术审美心理中重要素质之一。

(二)联想性观察与表现

艺术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通过艺术形象引起观赏者种种审美联想。绘画者在其创作过程中也会产生种种联想,并通过他的作品把这种联想与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出来。什么样的观察将决定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的观察是建立在纯客观的基础上,就把学生引入一个以客观为尺度的现实世界,表现的结果将比较单一。如果要求学生的观察是带有主观联想性的,我们就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调动起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运用变形的手法完成对描绘对象的超客观表现。

(三)超现实性观察与表现

用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的话来说就是扩大经验范围,在新的经验范围内加进已有的旧的经验,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不陌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把静态的形象变为动态的形态。把未来的和将要发生的意念变成现实。使思维跨越时间、空间达到超越现实的神奇意境。这种表现性的写生教学即有一定的写生意义又有大量的创作性活动。是以客观为引体,以主观为主导的实践活动。

(四)不同视角的观察与表现

由于人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律,易对周围的物象感到平淡乏味。换个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乐趣,看物象、看世界还有更多的视角。寻找不同视角观察物象,特别是从那些非常规的角度去观察,就会获得新的感受和新的信息。使学生既掌握物体的常见形态,又知道物体在特殊环境中的形态,不断地扩大认知范围,积累经验,使心智与美术能力同步成长。

(五)构成式的观察与表现

平面构成是现代美术的产物,它有意打破物象的自然秩序,按绘画者主观审美意识进行重叠组合,具有超然的装饰趣味。将表现能力转移到对局部形态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表现,强调的是构图上的形式美和思维上的超前,技巧的难度相对降低了,易于学生表现。其结果是构成的组合美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构成式的表现与电影画面叠映与镜头切换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处,构成式的表现信息量大,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可不受时空限制,任意组合画面,但又要遵循形式美的构图法则。

(六)美术欣赏中的观察与表现

参与性欣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性感受,让他们以其亲身感受和经历来体会理解作品,在补充完善作品的同时,完善自己的情感表现,达到与作品交流的境界,避免了以往欣赏课中的被动接受他人情感,而自己则完全是局外人的欣赏模式。教师在参与性欣赏活动中要注重鼓励学生了解作品,并敢于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让这些学生了解美术中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和欠缺之分。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大加赞扬。对有欠缺的想法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对一时提不出什么意见的学生也不要轻易否定。留给学生课外思考的余地,这样有助于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表现性美术教学和素质教育

表现性美术教学十分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表现性美术教学不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学会不同于他人、不同于己的新的思维方法。学生在课堂内的体验,经过教师的启发,扩展延至课堂外。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非常活跃的状态中。表现性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各种物象进行转换夸张,从而创作出新的形象,扩大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扩充和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使他们在绘画中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更是亲身经历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审美活动。这将对学生今后从事美术、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表现性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观察物象,将自己的情感和关注渗透到对静态世界和动态世界的观察中去。

猜你喜欢

表现性物象美术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美术篇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性学习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