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点做法

2009-05-14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小棒铅笔算式

慈 月

创新能力是善于选择、重组、应用信息,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从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的意义。数学课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我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归纳等,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总结数学规律、初步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兴趣,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 “能被3整除的数 ”时,上课伊始就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0~9”的数字卡中任意组两位数,让全班同学与教师进行口头判断比赛。这样,师生平等、共同参与,学生的情感被诱发。由于学生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把个位上是3、6、9的数误认为能被3整除,部分学生不甘输就动笔计算,结果还是没有老师判断的快而准确。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也由此活跃起来,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我没有急于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看书、动手通过猜测、探索、验证得出结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新的知识。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习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做出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对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新知,学会新知。

在教学《9加几》时,说一说在计算9+5时你是怎么想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我先让学生分别拿出9根和5根小棒,看算式自己动手摆小棒,并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摆完后,各抒己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把5根小棒分成1和4,先算9+1=10,再算10+4=14,所以9+5=14;②把9根小棒分成4和5,先算5+5=10,再算10+4=14,所以9+5=14;③在9后面接着摆出5根小棒,所以9+5=14;④因为10+5=15,所以9+5=14等几种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有了《9加几》的学习基础,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

三、大胆尝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这样有利于激发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学“估算208-85”,教师不要急着提醒学生“85”最接近哪一个整百数?应该把85先看成多少?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把208看成200,85看成100,估算结果是100;有的把208看成210,85看成100,估算结果是110;有的把208看成210,85看成90,估算结果是120;还有的把85看成100,208不变,估算结果是108……

此题的估算方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教师将计就计,因势利导,让学生讲出思路,而不是死板的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这样必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开阔了学生思路。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当今社会,许多独创性的想法是在大家的交往中产生的。因此,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配合,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潜能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节,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我让学生4人一组的合作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1.按铅笔的颜色分;2.按铅笔的长短分;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7.按有铅笔尖和没有铅笔尖分……学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不得不为学生的创造才能而惊叹、称赞。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五、开发习题,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古代荀子曾说过:“君子治学如幡然迁之。”说的就是学习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实际上这也是创新的前奏。数学课后练习时,除了常规题以外,要充分开发习题,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鼓励他们多思、善思,巧思,进一步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把下面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不能改变的想办法改成乘法算式。3+3+3、5+5、2+2+1+1+2、4+5-1+4等。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结果为前两道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后两道不能,小组讨论想办法,大家各抒己见,终于在讨论中找到了办法,把1+1合起来是2,把4代替5-1不就解决了吗,由于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题目的不足条件进行创造,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利用小组合作的精神,设计开放性的习题,才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培养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猜你喜欢

小棒铅笔算式
猫爪铅笔帽
巧移小棒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智力测试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