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管理探索

2009-05-14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价值

张 彪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信息化、技术化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价值竞争已成为当今新的竞争形式,作为价值管理的有效工具,价值链会计理论为重构成本管理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指明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价值链 成本管理

为每一种产品或服务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直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无数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载体称为作业,每一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形成一定的价值添加,转移到下一作业,直至最后通过顾客的认知实现企业的收入,这种价

值传递系统称之为价值链。其特征为:

1.价值链管理是增值链的管理。在价值链上除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以外,根本的是要有增值流,价值链本质上是增值链。价值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大小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以,企业在进行价值链管理时,要分析整条价值链,消除不增值环节;不仅要分析本公司内部价值链,还要延伸至上下游企业,整合整条产业链,真正做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在每一个过程实现最合理的增值。

2.价值链管理是协作链的管理。价值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决策都会影响其它环节决策,以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库存优化管理为例,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库存优化控制不但要考虑其内部的业务流程和资源,更要从价值链整体出发,审视渠道机制和客情关系,进行全面的优化与控制。因此,价值链管理要求企业能够消除内部界限,向上、向下主动管理供应商与顾客的相关成本,实现与其协同工作,从交易型向合作型转变,从“双赢”走向“多赢”。

3.价值链管理是信息链的管理。价值链管理要求信息的及时性与可见性,最大程度减少各环节的库存量及资金占用。此外,企业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与供应商在经营上协调一致,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以顾客化的需求驱动顾客化的生产计划,获得更大的竞争能力。

综上可见,价值链管理思想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明确揭示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价值链管理超越了传统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拓展了供应链管理的范围集成了客户资源管理。它注重客户的需求,强调企业间的联盟和协同,建立了企业的横向和纵向联盟,实现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的全业务过程管理的增值,从而具备了敏捷和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

一、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本质

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是根据价值链会计理论而提出的,通过将价值链会计与成本管理的有机融合,运用价值链会计管理的思想优化成本管理,使其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它不仅体现出较鲜明的价值链会计的特色,而且也体现出所处的时代特色。基于此,将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界定为:在特定时期内,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企业成本价值链上各作业活动的成本价值信息进行实时跟踪、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为企业成本价值链上的各级决策者实时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价值信息,进而及时作出成本优化决策,优化作业流程和成本价值链,从而协调各作业间的协作关系,实现企业成本价值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高效、良性运转以及对企业成本价值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管理和控制,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并带动成本价值链联盟上的相关企业进行成本价值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和成本价值链联盟价值增值最大化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二、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目标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目标。目前,价值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经营目标已从利润最大化发展成为价值增值最大化。从价值的运动来看,价值从上游企业经由若干企业向最终顾客流动,并在各节点企业之间进行分配,企业关心的将不仅包括企业自身,而且也包括它所置身其中的成本价值链联盟,合作伙伴之间共同的利益将使企业对各个环节的成败加以关注。因此,实现企业和成本价值链联盟的价值增值最大化构成了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

三、价值链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具体目标

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是由价值链会计与成本管理有机结合而成,革新了成本管理模式,更新了成本管理观念,将成本管理视为成本信息系统和成本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体。首先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是一个成本信息系统,它向其服务的对象--企业决策者提供优化业务流程和成本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决策所必需的成本价值信息,这些成本价值信息是围绕成本价值链进行收集、加工、报告的,直接服务于决策者对成本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活动的决策和控制,这里突出的是成本价值信息的有用性和实时性。从成本价值信息内容看,包括上游价值提供者-供应商和下游价值接受者-顾客的成本价值信息,甚至包括竞争者-同行企业的成本价值信息。因此,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提供实时、有用的成本价值信息。其次,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是一个成本管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利用该模式实时提供成本价值链上的成本价值信息,服务于决策者做出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决策,以优化作业流程和成本价值链,表现为协调各作业间的协作关系,实现企业成本价值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高效、良性运转以及对企业成本价值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最终实现价值增值最大化。所以,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具体目标之二是优化作业流程和成本价值链。鉴于此,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目标可以定位为:第一、基本目标,即企业和成本价值链联盟价值增值最大化;第二、具体目标,包括提供实时、有用的成本价值信息和优化作业流程及成本价值链。

四、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核算

(一)对策分析

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建立依赖于一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每一原则对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价值链管理模式的第一个原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第二个原则是尽可能多次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买的东西;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地再利用或资源化。最合意的方法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由此看出,价值链管理就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污染物处理,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全面回收,循环使用;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它的最终要求是使利用再生资源的经济效益高于利用初级资源的经济效益。从以上可以看出,成本概念渗透在它的每一个环节中。简单的说,把握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内容,价值链管理才能得以充分发展,才能由战略转化为事实。

(二)作业成本法的引入

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管理对象是成本价值链,由于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不适合成本价值链成本的核算,其无法准确掌握成本价值链费用与支出的实际情况,极大的影响了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的运作效率及其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一个与价值链成本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成本核算系统势在必行。在目前,从因果关系出发更合理分配产品成本的成本核算系统-作业成本法成为较理想的选择。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初是用来解决成本信息扭曲问题的。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是一种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为前提,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础依据,根据企业经营或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系统。其实质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核算系统,通过在资源耗费与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这一桥梁来分离、归纳、组合,根据成本动因形成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它提供了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变革》《会计研究》。2005年11月第一版;

[2]傅元略.《价值管理的新方法:基于价值流的战略管理会计》《会计研究》.2004年第6期;

[3]王长莲.《价值链框架下的成本管理探讨》.商业时代49《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月(中旬刊)总第488期。

猜你喜欢

价值链成本价值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价值链重构》
哲理漫画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