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浅析

2009-05-14宋光辉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生产力结构经济

宋光辉

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根本前提。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经济内涵

从经济的角度考察,和谐社会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和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很难想象,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谐,会有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的和谐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上,一定社会需求下面,生产力各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合理的结构配置。生产关系的和谐是指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和谐。在生产力和谐与生产关系和谐中,我认为集中表现在人们相互关系的合理性上。人的劳动能力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生产力是否和谐都能也应该从人的劳动能力发挥如何来寻找原因和答案。而人的劳动能力发挥如何,既取决于劳动者的现有的能力水平,也取决于已有能力的发挥状况。这两者在相当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生产关系的和谐情况。如果生产关系不和谐,劳动者就不会有学习科技提高技能的积极性,或者有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也不一定正常发挥,甚至以消极的形式产生破坏性的作用。

二、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有力经济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发展经济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如: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掠夺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违背社会规律,按主观意识办事,必然会受到惩罚。

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权力约束

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问题是政府并非万能。尽管在不同时期,政府的职能也不是一成不变,但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政府职能必须有明确的定位,总的是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减少过多的资源和所有权垄断,不再充当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主要是生产和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所必须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包括建立秩序、规范行为、搞好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垄断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

(二)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地方垄断、行业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拉大了地区间、行业间的经济利益差距。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严重,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以缩小上下游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

(三)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骨架,基本国情、地情。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一般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与之相适应。现代社会,既要有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也应有现代化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包括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结构是社会阶层结构。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一般都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这样的社会,才是比较稳定、健康、和谐的社会。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经济结构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别是由于户口、就业、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到位,所以,我国现在的社会阶层结构既没有与经济结构相适应,更没有达到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水平,离“橄榄形”的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还没有小下去(现在还占就业人员的40%以上),而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还没有大起来(现在还只占从业人员的20%左右),这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还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任务,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能认为加强社会发展就是加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这些社会事业当然是应该加强发展的,但更重要的是构建好社会结构,通过改革和调整,建立一个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社会结构。

(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间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友好环境的根本出路。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循环经济立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保障,要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 ,要发挥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运用价格、财政、金融、投资等政策手段,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强化执法监督,要理顺体制,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循环经济法律各项规定的贯彻和实施。

猜你喜欢

生产力结构经济
来不及生产力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
经济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