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战略

2009-05-14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经济发展

于 杰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改变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使众多依赖于外贸出口的中小企业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困境。但这场金融危机也推动着我国经济朝着更先进的互联网经济时代转型,为我国经济的又一次跃升打下坚固的基石。网络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经济形态。由于具有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等多个明显优势,互联网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作是信息时代国家经济的最强拉动力。根据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我们要利用网络经济的优势和特点,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探讨加快发展网络经济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网络经济技术创新的特点及对市场机制的选择

(一)网络经济技术创新的特点

1.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这对技术创新施加了更加严格的时间限制,使得时间上落后的技术创新不仅没有利润空间,甚至没有生存的空间。2.垄断利润非常丰厚,应用型创新难度较小。3.技术创新的方向较多,难以预测,这意味着技术创新方向正确的幸存者的高度垄断利润,甚至对快速跟进者也有较大的回报。4.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的创新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资金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机制的要求更高。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

网络经济比以往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选择机制、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

信息产业涉及的领域繁多,技术方向多元化,产品和技术更新淘汰快,同时用户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和难以把握。真正好的项目,不仅技术先进,更要有好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它必然能够吸引人才、资金,它的销售也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信息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是多元化的,设备和元器件制造业,规模效益显著,需要采用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而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又最适合于信息服务、软件开发业和产品设计等领域。因此,应该由市场自发的形成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组织结构,由市场来选择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竞争策略,在激烈的竞争和无情的淘汰中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

我国目前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的体制均未完全市场化,投融资体制也不尽合理有效,如果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过多地依赖政府投入,容易产生投资效率低下,投入方向不当等问题。国家直接投资应集中在重大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生产与研发领域,政府应该更多的利用多种经济杠杆引导各方面力量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尊重投资者的选择,尊重市场的筛选机制和竞争机制。

二、非均衡发展的模式

(一)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表现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区发展的非均衡性和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对于前者,在我国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和广东、深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人才密集,特别是产业基础基本能够满足信息产业的要求,适合将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全面的发展。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城市、不发达地区,信息产业整体上只能作为先导产业,进一步加以培养和孕育。当然,这些地区和城市可结合本地区的情况,选择信息产业的某一个或两个分支行业,大力投入,重点突破,将其发展为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进而带动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地区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产业内部也应该是非均衡发展

信息产业的领域广泛,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必须集中力量扩展优势,尽快在有限的领域内形成新的优势,占据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在未来的五年内,我们应该选择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集成电路制造业实施重点突破。通过对我国各方面资源的进一步分析,我国在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这两个行业进入成本低,资金要求不高,我国的人才储备丰富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低,应该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集成电路的研制和开发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它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国防军事技术的核心,不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将严重制约我国信息产业长远广阔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还会严重阻碍我国国防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国家应该加大直接资金投入,采用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联合,共同投入和共同开发,缩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三、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

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发展网络经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创新的路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创新路径,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另外一种先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模仿创新最后到自主创新。

(一)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

1.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或者通过联合攻关,探索技术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得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这里的自主创新往往指基础性的和重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具有率先性。从法律上讲,率先者只有一家,而其他企业则是通过扩散的渠道而成为创新的跟随者,即模仿者。

2.模仿创新。是指企业在率先创新生产出来的新产品或采用新工艺的示范和利益诱导之下,通过合法手段,如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

3.两种创新模式的比较。第一,自主创新。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可以获得先发优势,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壁垒和垄断,获取领先者的创新收益。技术创新的成败取决于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制度环境。只有适当的机制和制度安排才能集中大量的资源、有效地配置这些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分散技术创新的风险。第二,模仿创新。模仿创新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获得后发优势,避免了自主创新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模仿和创新成本比自主创新成本低得多。新技术的引进和模仿创新成本越低,收益率就越高,显示出明显的追赶效益。模仿创新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自主创新者的先发优势,使得模仿创新者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已变得狭小,提高产品的差异和降低成本变得尤为重要。模仿可能还要受到政治、经济或军事上对技术引进的限制。模仿创新还可能形成依赖性。将技术创新完全建立在技术引进和模仿上,抑制了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二)我国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都较为落后,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在未来50年内,我们的发展目标还仅仅是追赶而不是超越。我国在近期内要实现重大的基础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由于不能掌握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即使获得了技术性能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也可能由于脱离主流技术和缺乏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导致全球市场拓展的失败。

根据前面进行的技术创新路径比较,结合中国的实际选择适宜的技术创新路径。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可以有选择地在少数有比较优势、利润丰厚的技术领域,或存在政治、经济或军事壁垒或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鼓励和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以占领高新技术的某些制高点,但大多数领域中我们还需要通过学习、引进、对外技术合作、吸收外资和联合开发等做法,推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以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纳米产品在涂料、信息产业、材料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用途。
经济
大唐电信获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