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门战后60年

2009-05-12郑东阳

凤凰周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金门战役纪念

郑东阳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上世纪70年代台湾学者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罗大佑把它唱过海峡。

海棠红,血的颜色,金门人见过两次。

一次是1949年古宁头战役,船只搁浅滩头后退无路的近万解放军被国军全部消灭,从船身的弹孔里,鲜血徐徐流出,染红了整片沙滩。

一次是1958年8月23日,对岸万炮齐发,响彻云天。那天傍晚,从防空洞探出头来的金门人看到,对岸天际成了一片片绚烂的海棠红,久久不褪。

1949年那场最后一次中国人与中国人相搏的战斗,台湾称为“古宁头大捷”,大陆称为“金门战役”。一战过后,两岸分治,乾坤暂定。

60年后的10月,就在北京以举世瞩目的盛大阅兵式庆贺建国60周年的同时,金门人开始以歌舞升平迎接来自台北的“庙祭”。

金门大庆

“1949年古宁头战役改写现代中国历史,开启两岸60年隔海分治的历史格局,我们会以最大诚意化解两岸仇恨,让杀戮走入历史,使和平成为永恒。”2009年10月25日,马英九发表“金门谈话”后,剪断手中的红色缎带,宣告古宁头战役和平纪念广场正式揭幕。古宁头上新建的和平纪念广场以及和平纪念公园将成为金门的新地标。

不远处的太武山公墓,上百名参战国军老兵正在悼念当年牺牲的战友。

那场决定两岸格局的战斗,发生在1949年10月24日晚。10月17日国军将领汤恩伯弃守厦门之后,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福州军区第一政委叶飞将解放军的32军船只分发给28军,决定集中船只进攻大金门。鉴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终于在24日当晚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解放军登陆部队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后援不继,结果全军覆没。

战后,金门进入军防戒严,自此成为台湾的“反共最前线”。即使经历了2007年11月1日起的大规模驻军裁撤,台军驻金门部队降至5000~7000人,仅占顶峰时期驻军数量10万人的1/20,但当地驻防火力不降反升,包括守备部队、炮兵营、装甲营、两栖特种作战营和导弹部队等火力提高了1.5倍。

因此一役,60年里,金门成为两岸最具宣示意义的地标,也令10月25日成为特殊日子。每任台湾“总统”正式就职后,都会择期(一般选择在“8·23”炮战或古宁头战役纪念日)到金门发表演说,以此来确定未来两岸、“外交”政策的主轴,被媒体通称为“金门谈话”。

在此次古宁头战役60周年祭到来之前,连月来,台湾行政院、军方、金门县政府已各自在金门筹划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仅10月25日当天,就举办了擎天厅纪念大会、古宁头战役“和平纪念广场”揭幕典礼、太武山公墓公祭典礼、鉴潭山庄纪念餐会、擎天厅晚会等活动,这些活动马英九一项没落。

金门县本岛的纪念活动则相当“乡土”。政府于10月初陆续赠送县民战役纪念酒、纪念银章和纪念邮票三项好礼。各个乡政府还进一步加码,如金宁乡公所加送本乡籍参加古宁头战役的男、女自卫队员各一只精美手表。

各乡举办的类似百件老照片展、战地政务时期特有的老证件和文物展也数不胜数。“战地政务时期”诸如宵禁证、岛屿通行证、各式公文书、入出境证等的独有文物也一并展出。

台湾“国防部”主办的青年日报社则举办了纪念“古宁头战役60周年”全民征文活动,冠军将获得一万元新台币奖励。在活动说明中,主办方要求参评的文章必须透过历史回顾来说明古宁头战役是一场国军扭转局势的“台海第一战”,这场关键战役,不但粉碎中其武力解放台湾的迷梦,更奠定了台澎金马60年来的和平与稳定基础。还要认清当前中共和平统战图谋,以坚定意志,精实战备训练,崇法务实止于至善,使有形战力与无形战力相结合,达成国军捍卫台海安全的使命。

金门日报社也举办了纪念征文活动。这更像是一场大陆常见的中小学生作文竞赛,弘扬的是主旋律,立志要做好接班人。在获奖名单中,金沙国中的中学生王嘉琦获得了国中组的冠军,她的征文题目叫《这一仗,我们全胜了》。而获得国小组第一名的古宁国小的小学生李根基的题目叫《没有你,哪有我》。

在仅数海里之距的海峡西岸,这一天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厦门人正在筹备10月底举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古宁头,对大多数大陆年轻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地名。大陆媒体引用新华社关于马英九谈话的报道时,将这场纪念通称为某纪念活动。

光复节还是“古战”纪念日?

尽管古宁头战役对台湾可谓是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此次当局为古宁头战役60周年举办的纪念仪式也郑而重之,但60年来,类似这样由官方举办的大型“古战”纪念活动并不多见。个中原因与另一个台湾纪念日有关。

仿佛造化弄人,10月25日,在台湾既是台湾光复节,即纪念1945年10月25日在台湾地区日本投降仪式中,台湾人民被解放,回归祖国;同时,又是1949年10月25日爆发的古宁头战役的纪念日。

在这一天,台湾执政者选择哪一个纪念日来主持并出席活动,甚至在世人不察之间,悄然成为岛内政治及两岸关系的重要风向标。

在蒋氏父子执政岛内期间,每逢此日,针对“光复节”,“不仅有官方主办的庆祝大会、纪念酒会,‘总统、院长、省主席都会公开发表凝聚民心的宣示;由省议会结合民间团体组成的‘省垣各界,也同时办理庆祝晚会、建设成果展、艺文庆祝活动以及台湾省(区)运动大会等各项活动”。

而对于当初“大捷”的古宁头战役,鲜少看到蒋家父子选择在当天作大型纪念。客观原因是,早期戒严时期,金门还面临大小炮战威胁,古宁头战役仍在“延续”中,还谈不上“纪念”。但主观原因更为关键,在以“一国原则”为“天条”的蒋家父子那里,如果当天只能选一个,中国人自然应当放弃纪念内战之胜,而计较外辱之愤。

至李登辉上台,历史在此发生转向,光复节的活动逐渐简化,至多仅存基本仪式。

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引发岛内外相关方面强烈反弹,此后更出现一系列“光复节乱相”:自当年起,台湾光复节这个一度被列为重大节日的日子,被悄悄地从国定假日除名;而在纪念日当天,李登辉不只绝口不提“光复”二字,反而发表了自两岸解除戒严、渐行渐近以来首次纪念“古宁头大捷”的谈话。10月27日,更传出李登辉与日本教授平松茂雄的谈话:“日本、台湾及印度应该联合夹击中国才对。”

2000年,民进党上台执政。光复节自此被遗忘一般,从未举办过一场热烈的庆典,仅余日历上“光复节”3个字,聊以存证。

就连200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当天,面对国民党举办的各种纪念光复节活动,当局不只没有安排相关活动,“总统”陈水扁还特意“唱反调”表示,所谓的“光复”,绝对不是回归中国。以至于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在当年的媒体采访中称,“执政党不纪念台湾光复是不对的……历史总是历史”。

而在同一天,金门岛内举办了声势颇大的纪念古宁头战役56周年公祭,与祭人员包括地方各界首长、军方代表100多人。

颇有致趣的是,2009年,马英九威了台湾“总统”,他仍然选择了去古宁头战役的纪念现场,而没有大肆庆祝台湾光复节。

不过,未来将“以最大诚意化解两岸仇恨对立,让杀戮走入历史,使和平成为永恒”,马英九这样的宣示,却是首次对这样一个纪念日做了“去政治化”的消毒——未作“胜战”宣示,而是表达超越国族与政党之争的人类普世价值和永恒追求。

事实上,相比光复节,两岸关系的确才是台湾当局需要面对的最大政治现实。尤其在两岸互动呈现越来越多可能性的今天,在这一天,执政者所言所行或其不言不行,都将成为外界的关注对象。这或许意味着,有“两岸题材”的古宁头战役纪念活动应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取代光复节,成为台湾执政者展示个人风采和两岸思维的时机和舞台。

炮弹片可为每个台湾人造三把菜刀

作为连续20年被“单打双不打”的炮击靶场,金门出现了世界绝无仅有的奇观:因遍地的炮弹片,金门人就地取材发展出了著名的制刀业。

金门自1949年古宁头战役、1958年“8·23”炮战,历经大小战役及解放军“单打双停”炮击达百万发之多,其猛烈可谓人类战史之最。然对制刀业而言,炮战遗落之炮弹片无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金门制刀厂创建至今660余年历史,其间更有许多中外知名媒体竞相采访。

在著名的老字号“金合利”制刀厂里,一个50平方米左右的狭长铸造车间,砂轮、汽锤等10余件机具排成长条,平行的另一部分空间、角落里,满是不起眼的、大小不等的炮弹与弹壳。

如今,“金门刀王”已经有第三代传人。1992,金门开放台湾游客观光后,金门菜刀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从最早时一把菜刀几十元新台币,涨到1000元新台币。未爆炮弹的收购价也随着水涨船高,从一枚只需20元新台币涨到现在一枚近千元。

应接不暇的生意,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炮弹会不会用完?这个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仅1958年,金门地区共落弹近50万发,后来“单打双不打”,炮战一直持续到1979年,加起来可能有100万发,而一发炮弹可以打60把菜刀——金门的炮弹,几乎可为每个台湾人造3把菜刀。

金门作为世界上交火时间最长的前线,全岛几乎就是一个军事要塞。1992年,台湾当局宣布“金门地区战地政务终止”。金门自此转型,一些地下战备坑道、碉堡工事等战地遗迹,成了风格独具的观光资源。现在,金门是台湾本岛人享受“农家乐”的重要地区。

一些战时坑道甚至还就地变成酒窖。今年11月中旬,金门光华园坑道由金酒公司斥资改建为坑道酒窖,将对外开放。金门县长李炷烽连连称赞,肯定坑道变酒窖做法将是观光新卖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举措。

金门人对自己的高梁酒也十分得意,它们和大陆白酒不一样的是不加任何香料,因为纯所以不上头。“以前老美顾问睡前喝一小杯金门高粱再喝一杯水,不但减肥,连偏高的血糖指数都降低,果真如此,岂不太神奇了?”金酒集团的董事长李清正称。

如今高梁酒、金门菜刀和贡糖并称为金门三宝。它们不仅行销台湾,还登陆大陆不少大城市。2001年起,开放金门游后,大陆游客更将菜刀作为金门游的必购之物。

随着两岸关系和缓、大量裁军后,金门各地闲置营区逐渐荒废,金门县政规划参考“诺曼底经验”,活化闲置碉堡成为金门观光卖点。

“小三通”后,与大陆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的昔日战地小岛金门,带有一种浓厚的神秘色彩,对许多大陆居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金门也吸引了不少大陆游客。当年两岸互相“投诚偷渡”的厦金海域,如今是游船往返其间;而空飘、海漂的茅台酒、收音机,也已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商店的柜台。

不过,著名的全防部的地下堡垒擎天厅、明德公园等地虽然供岛内旅游团体参访,各界反映良好,但大陆观光客仍禁止进入。1963年开凿完成的擎天厅,位于太武山花岗岩石坑道内,是一座长约50公尺、宽约18公尺、高11公尺的大型地下堡垒,雄伟壮观的大厅无一根梁柱支撑,堪称鬼斧神工,是闻名中外的地下工事。擎天厅曾是伤患收容所,后来转为金防部举办各种盛大典礼、表演或播放电影的场所,战时则与其他坑道相连,是金门作战中枢。

在两岸两会重新接触,大陆居民赴台游正式启航后,去金门旅游的大陆游客越来越少。目前,金门官方正在积极筹划向大陆游客开放擎天厅、中央坑道等作为观光景点,并整修一些有特色的碉堡,提供民间经营婚纱摄影、咖啡店、民宿等,带动金门成为军事观光之岛,以挽回颓势。

过去是死伤惨重的前线阵地,现在也慢慢转变为军事旅游圣地。当年杀伤力极大的炮弹飞过来,现在做饭的菜刀带回去,金门在浴火重生中。

“金厦特区”的构想

闻名海内外的金门大担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心战墙,一直向着对岸矗立;与之隔海遥对的,是厦门环岛路上“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巨幅广告牌。但来往其间的人,早已发生变化。

对于10万金门人来说,与纪念过去相比,未来更重要,更值得他们思考。

“金门历来是台湾的‘政治实验区。1956年到1992年,金门实行了长达36年的‘战地政务体制;2001到2004年实行了‘小三通,还扮演着‘两岸直航试验区的角色;此外,金门还是‘开放陆客赴台游的试验区。金门长期以来为台湾牺牲了太多,现在是该得到回报的时候了。”李炷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古宁头战役纪念活动可以说得上是李炷烽任内最后一个大活动。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后,已经连任过的他将卸下县长一职。

这位在台湾政坛被戏称为“蓝得发红”的县长,曾被大陆网友戏称为“金门县委书记”。因为早在2006年,在金门县议会上,李炷烽以《21世纪新台湾的出路,金门作为一国两制试验区之刍议》为题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将金门建成“一国两制”试验区的设想。

而在马英九上台后,李炷烽提出的各种建议愈发大胆。2008年6月,刚上任的马英九“总统”座椅还未坐热,李炷烽便当面向马英九提出从金门撤军以促观光的建议,力求改变台湾长期以来把金门作为战略前线的做法,主张推进金门两岸化,促进金门的发展。

紧接着,他还提出了“金厦特区”的想法:金门作为台湾的一个窗口,厦门是大陆的一个窗口,两门相望,金厦一家,成立特区。他描绘他心中美妙的场景称,“制定两岸法律冲突专题研究计划,规划未来特区法制蓝图,修建金厦大桥、料罗深水港”,逐步将金门建设成为一个“有长久台湾法制背景的大陆沿海特区岛屿”。

李炷烽的这些言论经常受到岛内舆论“卖台”的批评,但是在金门,这位蓝营县长依然有超高支持率,而他的继任者也没有任何悬念一一不出意外的话,县长一职会属于蓝营政客,因为登记的7名候选人不是国民党籍就是无党籍,民进党甚至干脆放弃提名。

金门人太渴望和平,选择蓝营,就意味着两岸没有对峙,而作为交流的桥头堡,他们多少可以获得一杯羹。

2001年两岸开启“小三通”,曾给金门带来福音,也带来众多商机。不过在实现“大三通”后,金门等离岛立刻失去优势,被边缘化。

若论市政建设,金门远远落后于对岸的厦门。“厦门的城市建设都快超过台北了。”厦门本地媒体用这样的字眼描述金门人对厦门的羡慕。与厦门相比,金门更像个大农村,几乎没有高楼大厦。由于金门没有麦当劳、肯德基,看到台湾电视台的广告,金门的儿童总是要闹着要到厦门去吃肯德基。

还好有“小三通”——很多金门人在厦门置产,把它当作周末度假屋,因为去厦门比去台湾岛方便得多。而在台湾媒体的报道中,厦门的“二奶村”里,金门公务员是常客。

虽然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金门人的生活并不贫瘠,甚至比不少岛内县市要好。过去守军带动了当地的服务业,此后,仅一个金门高梁酒厂便可为10万金门人带来丰厚分红。去年全台为应对经济危机发放消费券时,金门人除了拿到“中央”发放的3600元新台币消费券外,县政府还给全民每人追加3600元。

“小三通”给金门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便利。金门与厦门拉近距离后,金门备受大陆官方重视,在厦门街头,“金门贡糖”等金门特产商店随处可见。在与大陆协商后,3年内(至2012年)大陆将引水至金门,届时金门“解渴”,人人可以喝到大陆水。

不过有关“金厦特区”的构想,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官方都未曾正面回应。如同“两岸海底隧道”一样,“金厦特区”不断被学者们提起,但总是遥遥无期。

李炷烽们坚信,成立特区后,他们将得到大陆比“交流前沿”时期更多的订单,高梁酒或许可以卖得更好。李炷烽去年北上推销高梁酒时,曾遭台陆委会喊“卡”,李理直气壮地对媒体说:“我的身份不是陆委会决定的,我是民选的县长,身份是由老百姓来认定。”而“民选县长”李炷烽之所以敢向马当局叫板,还是因为古宁头战役,是战争让金门变成距离大陆最近的台控地区。

猜你喜欢

金门战役纪念
特别的纪念
新黄
福建加大供水 助金门“解渴”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Golden Gate Bridge History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