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从周边争议国家进1:3石油

2009-05-10席志刚陶短房

凤凰周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文莱南沙油气

席志刚 陶短房

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渴求,使得南海周边国家蚕食南中国海海洋权益的动作日益激烈。近来,越南在中国南海联合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进行勘探和开采作业一事再起风波,一名美国官员声称将保护在这一地区开展业务的美国石油公司。此前,北京已经证实要求埃克森一美孚公司取消其在越南沿海与越南国营石油公司共同勘探石油的计划。越南还曾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最终也因中国政府强烈抗议而暂停。越南此举不但有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考虑,同时也希望将世界主要大国都牵连到这一地区,使南沙问题国际化。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已先后吸引美、日、俄等30多个国家80余家油气公司在南海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活动,在南沙海域布置约200余座钻井平台,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余个,探明油气田183个(其中油田104个、气田79个),仅1999年年产石油4043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分别是中国同期整个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年产量的2-2倍和7倍,获利已超过千亿美元。

与之相比,中国对南海石油的勘探、开发,虽不像网络流传的“没打一口井,没出一滴油”,但规模小、范围窄,与中国的主权、专属经济区主张大不相称,更与上述5国的开采力度相去悬隔。

越南:南海油田获益250亿美元

越南对南海石油的觊觎和实际行动,实际上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早得多。越南战争尚未结束,半个国家还在敌对政权手中,他们已迫不及待对南海石油动手了。1973年,北越苦于战争旷日持久,能源濒临枯竭,看中了北部湾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自身技术、资金实力不足,他们顾不得战争中的敌对关系,公开向西方国家石油巨头招标。意大利埃索、法国道达尔和日本新日本公司、国际石油开发公司等多家西方油企闻讯而来,最终埃索公司以丰富的浅大陆架油气开发经验中标,1973年12月26日,双方草签了意向性合同。

然而当时越战正打到最关键时刻,中国不仅提供越方大量援助,而且还帮助越南扫雷,维护海上交通线,归属有争议的白龙尾岛更是援越物资的中转站。在这种情况下,越方不敢径自开发,便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和中国进行北部湾海域划界谈判,希望通过划界确定越方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然后在本方范围内进行开采。

中方判明越方意图后,1974年1月答复同意谈判,但要求双方均不得在北部湾中心107°-108°E、18°-20°N的一个长方形区域内进行勘探活动,亦不准任何第三国在整个北部湾进行勘探。越方在中国的压力下被迫接受条件,中止和外国公司的合约、谈判,由于越南自身石油勘探、开采实力薄弱,无法与外国公司合作,意味着北部湾石油开发实际上的停滞。

1975年4月30日越南战争结束,几乎与此同时,越南便取代南越,成为觊觎南海岛礁、领海、渔业和矿藏资源的主力。在侵占南沙一系列岛礁、初步取得立足点之后,越南于1978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标,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挪威、前苏联,乃至马来西亚、阿根廷、印度等国的几十家石油公司纷至沓来,涉及区块达120余块。这些区块不仅包括越南实际控制的海域,还包括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控制,越方鞭长莫及的海域,最远的竟达西沙群岛西北部。因此相当一部分区块虽已中标30多年,却至今没有,也无法实际操作。

弹丸礁,故名石公厘,是南沙群岛的一个环形珊瑚礁,目前由马来西亚控制,并在岛上建设了度假设施。

1986年,越南在南沙海域打出第一口出油探井,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次年3月,中越爆发赤瓜礁海战,战斗的失败非但未能阻遏越南的石油野心,反倒刺激它加快动手。上世纪90年代中,中国海洋战略重心转移到台海,这更让越南有恃无恐。1993年,越南确立“东南亚海洋强国”的总体战略目标,成立了“国家东海与海岛指导委员会”,明确要加强南沙等海区的矿产、油气、渔业等资源的勘探开发。越南国会先后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越南国家海洋法》,为其在南沙海域进行勘探开发活动制造法律依据。

2000年初,越南制定了新世纪石油工业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越南油气业,使之成为一个活动职能多样化的经济集团,并积极参与区域和国际合作进程,满足21世纪国内经济发展对燃料、能源和石化产品的需求”,同时拟定了未来5年发展规划,确保2005年原油产量达2800万吨。

2000年10月,由康菲公司、韩国国家石油公司、韩国SK公司和法国的Geopetrol公司组成的财团宣布,在越南九龙盆地的15-1区块上有重大石油发现,拥有约4亿桶的石油可供开采。位于该区块的黑狮子、金狮子和白狮子油田都已在2004年初投产。

2002年3月,越南伙同英国、挪威等27个国家的人员,铺设了东兰西油田至龙海外海的天然气管道。2003年1月,越南国家油气集团-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一份协议,共同勘探和开发位于越南大陆架01-02/97区块的油气资源。4月,越南国家油气集团在大雄油田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日产6300桶石油。6月,越南国家油气集团和印尼Pertamina公司以及马来西亚Petronas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南中国海海上油气区块。

菲律宾在其所占的南沙群岛的一个岛屿上建起了军事基地。

越南海上石油产量的1/6来自南沙海域,目前,越平均日产原油4.3万吨,天然气400万立方米,年原油出口创汇达20多亿美元。由于炼油能力有限,越南的大部分原油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成了越南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据可查数据,从1981年至2002年,越南已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沙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进入21世纪,越南对南海石油的染指变本加厉, 一方面,不断抛出新的区块,进行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全球招标,另一方面,试图利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含混之处,不仅巩固既得利益,且进一步染指目前无力企及的海域,简单地说,就是在自己控制区闭口不谈合作,而在非控制区则大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重启搁置已久的北部湾油气开发。

捞得最凶的菲律宾

菲律宾是东南亚各国中最早实际对南海诸岛动手的。1946年,菲律宾财长(后外长)季里诺就打算吞并南沙群岛,1948年季里诺出任总统,又多次鼓吹并吞南沙部分岛礁。1956年,菲律宾狂人克罗马宣称自己“发现”了南沙11岛屿,因此拥有主权,并宣布成立“自由国”,后在国际压力下流产。当年12月20日,菲副总统加西亚提出“卡拉延群岛”(即南沙群岛)7个岛屿为“战后胜利国共管”,是无主之地,因此菲律宾有权开发。

1967—1969年,南沙海域发现丰富油气资源,令贫困的菲律宾垂涎不已。1971年7月10日,菲律宾政府首次提出对“卡拉延群岛”领土要求,总统马科斯宣读公告,宣布菲已占领马欢、费信和中业3岛,并称主权来自克罗马的“受让”。7月18日,由于国际压力,菲从3岛撤军。当年10月,菲趁联大讨论中国会员资格,大陆和台湾均无暇顾及之际,抢占南沙6个岛礁,此后便以既成事实的姿态强占不走。

1972年,菲律宾将所占岛礁划归巴拉望省,并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形成既成事实。1976年,菲律宾对外进行南海油气勘探开发招标,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石油公司前来投标,这些勘探区块中的一部分,已进入中国所主张的专属经济区范围。

菲律宾境内当时驻有美国重兵,且是苏比克美国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美国空军基地所在,在美国“保护伞”下,菲律宾有恃无恐,各跨国公司也并不担心开发风险,因此菲律宾虽然国弱民穷,但在南海石油开发方面却进展神速,在礼乐滩、忠孝滩、尹庆礁、郑和环礁周边的中国所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和领海,菲律宾主导的石油探井和生产性油气田比比皆是。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菲律宾每年开采南海石油350万桶,天然气1 0亿立方英尺,其中相当一部分应来自南沙海域。巨大的既得利益不仅使菲律宾难以割舍,而且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还提出了将大陆架由200海里延伸至350海里的构想。

2009年,菲律宾国会通过3216号法案,试图将菲律宾群岛基线扩大到南沙群岛,进而进一步扩大其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范围,将更多的油气资源圈进自家地盘。和越南一样,菲律宾在南海资源共同开发方面也是“对人对己两个样”——别人手里的油气要“搁置争议”,要“共同开发”;自己已经到手的,没门。

其他国家“闷声大发财”

和越南、菲律宾的高调不同,马来西亚和文莱是“闷声大发财”,动静不大,实惠却很大,这和两国的实际情况有关。和越南、菲律宾领土可以辐射大半个南海不同,马来西亚和文莱只能覆盖南沙海域中的一隅,高调对它们有损无益。

这两个国家开发石油的历史长达近百年,马来西亚是英国石油公司(BP)多年经营的基地之一,而文莱则是英荷壳牌在东南亚的大本营所在地,石油资本和技术领先、成熟,全球第一口可以最大限度开采周围油藏的蛇形油井,就诞生在文莱(2003年)。利用这些先进技术,马来西亚和文莱不仅有能力自行勘探、开发3000米深海域的油气资源,还可通过技术,在争议海域外开挖油气井,盗取争议海域内的油气资源。

不仅如此,这两国的石油公司还堂而皇之地通过参与投标,进入越南、菲律宾甚至中国控制海域,与后者“分肥”,可谓“黑白通吃,进退有据”。

马来西亚在染指南沙方面属于后来户,但在争夺南海石油方面动手却早得多:1966—1969年的南沙油气资源勘探,正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和英荷壳牌文莱石油公司合作进行的,可以说,针对南海争议海域的勘探、开发,马来西亚是始作俑者之一。截至21世纪初,马来西亚已在南海打出近百口油气田,年产石油3000万吨、天然气近50亿立方米——当然,争议海域油气田的产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马来西亚对中国南海资源的开采主要集中在南通礁至曾母暗沙之间一带海域。2003年4月以来,马来西亚先后派遣4个海上作业编队共11艘测量勘探船赴南沙南通礁海域实施测量和油气勘探活动,旨在对该礁附近海域的海底地震活动情况及石油、天然气资源进行评估,为日后的油气开采做准备。

马国内大型石油企业还雇佣来自日本、巴拿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船只,掠夺中国南沙油气资源,包活搭建采油平台和进行钻探杆测试。目前马来西亚是原油和天然气的净出口国,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2005年,马来西亚生产油气的50%供出口,主要出口国竟然是日本、印度、泰国和中国。

2008年3月,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埃斯佩龙前往中业岛“视察”。

文莱虽然对南通礁海域提出主权要求,但独立晚、国力弱,并无力进行实际争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对南海石油伸手。这个东南亚唯一靠石油发家的小国,其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也早已深入争议海域。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产量的90%和几乎全部的天然气产自海上油田。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文莱的经济支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和出口总收入的90%。文莱已由穷国变成了富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美元,成为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

5国中最“够不着”的是印尼。由于地理关系,印尼距离南沙争议海域最远,对中国专属经济区的争议,仅限于以纳土纳群岛为基线,向北延伸进入中国“九段线”范围的一小块,加上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屏蔽作用,对南海争议海域的油气资源处于“够不着”的状态。

但够不着也是要伸伸手的。印尼一方面“动嘴”,通过发布专属经济区主张和声明,保持其对南海油气资源的“伸手权”,另一方面,印尼石油公司频频参与越南、菲律宾在这一海域的油气资源招投标,力图“迂回伸手”,根据开发协议,分取一部分油气产能。

大陆从周边争议国家进口石油

在中国的石油进口版图中,上述5国尽管不是主要进口国,但都占有一席之地。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就已开始,双方深入合作是在1993年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之后,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海外开采的第一批原油就来自印度尼西亚。1995年印尼、越南和马来西亚曾依次居中国进口源国的第1、6、7位,但2005年以来它们都从进口国前10名中消失。但在南海局势日趋紧张的今日,这让人看起来颇具讽刺意味。

东南亚是中国的邻区,也是彼此贸易往来十分密切的地区,如有原油出口会是中国的首选。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得非常快,石油需求迅速增大,表现在石油贸易上就是既有出口,也有日益增多的进口。那时中国主要从印尼和马来西亚进口石油。1995年东南亚在中国进口原油中所占份额(41.4%),仅略低于中东(45.4%),1998年和2000年迅速下降到20.0%和15.1%,2005年和2008年进一步降至7.6%和2.8%。

印尼在1995年和1996年曾居中国进口源国的首位,19g7年创下对华出口量最高值659万吨,此后直到2004年在300万吨上下徘徊。2005年达409万吨的第二高值后直落到2008年的139万吨。印尼对华原油出口量下降的原因是其产量30余年来持续降低,2000年以来的8年间年均增长率为-4.8%。

越南在1995年和2000年曾在中国原油进口源排序中分别居第6、第9位,在2004年对华出口量达到峰值535万吨时居第7位。此后出口量急剧下降,2008年仅84万吨。越南原油产量峰值为2004年的2080万吨,2007年迅速降到1650万吨。显然,对华原油出口下降的直接原因也是其产量的下降。

马来西亚的情况与越南很相似,在2004年对华出口达到峰值169万吨后迅速回落,2006年仅11万吨,2008年有所上升也仅为89万吨。其原因也是其产量2004年达峰值后的下降。

但最近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中国从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3国进口燃料油共87.87万吨,市场份额占到22.66%,同比大幅上升了15.54个百分点,其中马来西亚47.94万吨。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每年上亿吨的进口原油中,有50%来自中东,22%来自非洲,12%来自东南亚。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南亚的三大石油进口国。此外,从2001年开始,中国与文莱签订采购石油的长期合同。而印尼的天然气出口商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已在珠江三角洲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段建设招标中中标,通过其西巴布亚省东固(Tangguh)工厂每年向中国供应260万吨液化天然气。

猜你喜欢

文莱南沙油气
“强芯九条”护航芯片项目落地广州南沙
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安全环保探究
从南宁到斯里巴加湾:我与文莱四年的故事
广州市南沙区星海小学作品集
文莱形象大使吴尊到南宁进行宣传
西方银行离开,中资帮助文莱
文莱:与中国渊源颇深的国家
油气改革之于油价
加快南沙自贸区建设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