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亮剑”硬对南海蚕食

2009-05-10席志刚

凤凰周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亮剑渔民主权

席志刚

面对南海周边诸国不断以强硬态度固化其南海“主权”,大陆近期频繁以实兵演习方式增强军事威慑力量,似已调整其息事宁人、避免南海问题复杂化的审慎防守态度,用“亮剑”态度宣示南海主权。在经过一味回避和退缩的阶段后,如今的中国南海政策更显理性和智慧。

日前,大陆广州空军部队举行实兵演练牵动了世界媒体的目光。据官方报道,在这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攻防对抗与远海作战实兵演练”中,经空中加油,解放军空军航空兵部队创造了远海方向最远航程纪录。海外分析人士认为,歼-10训练空中加油,既是中国空军战略思维转变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向南海争端诸国释放的威慑信号。

现在的南中国海不再像看上去那样静谧,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图为东沙群岛。

近两个月来,中国南海局势骤然紧张,周边国家纷纷以通过国内立法、提交划界案、购买先进武器扩展军力、频繁扣押中国渔民等强硬的手段固化其南海“主权”。对南海问题,此前,大陆一向取谨慎态度,恪守2002年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避免南海问题复杂化,但这种“息事宁人”并未取得预想回应,南海一些国家反而加紧蚕食,在南海海域“跑马圈地”。

这次实兵演练,显示出大陆逐渐意识到,单靠外交的主权宣示和抗议,已不足以制止愈演愈烈的海上领土蚕食,因此一改往日过于柔性的书面或口头抗议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采取有步骤、有梯级的强硬策略。

2001年中姜撞机事件后美国“锁眼-11”间谍卫星拍摄的海南陵水机场卫星照片。陵水机场距南沙太平岛1100多公里。

北京转守为攻

早在3月10日,中国最大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首航即开赴西沙,进一步加大西沙、南沙海域的渔政巡航执法力度。5月16日,中国再次派出渔政44183船与其他巡航船队组成编队开赴西沙群岛执行巡航任务。

3月,中国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正式对外办公,由谈判高手原驻韩大使宁赋魁掌舵。尽管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马朝旭给出“作为一个边界与海洋大国,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这方面的涉外事务实属正常”的解释,但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成立专司海洋事务的机构,意在加强对海权的维护,特别是针对南海。中国陆地边界问题除中印边界外,基本上都得到解决,边海司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海洋划界、岛屿争端。

6月,酝酿多年的《海岛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国着意在法律层面作好解决南海诸岛争夺的准备。尽管《海岛保护法》是一部以保护海岛生态为目的的海洋法律,但它是在海岛主权既定前提下的一部保护海岛生态的行政法。“中国在其主张的主权海域内的所有海岛都适用此法律,当然包括南海、东海、黄海的很多无人居住海岛。”中国社科院南海问题专家李国强表示,《海岛保护法》对行使海洋管辖权、保护中国主权海域内所有海岛,为未来的海洋划界提供法律支持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两艘中国军舰在南中国海参加演习,发射导弹。

“从派出大型渔政船及渔政船编队巡航,到外交部悄然成立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再到大陆军方近来不断举行远洋作战的海空军演练以及全国人大正在审议的《海岛保护法》,都表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已经转守为攻。”内地军事专家宋晓军分析称,这可能意味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或被赋予一些新内涵。

6月下旬,印度尼西亚扣押75名中国渔民,事发地点在中国南沙海域传统渔场内。经大陆外交部、驻印尼使馆与印尼外交部、当地政府以及印尼渔业部门的紧急交涉,印尼方面方才决定释放部分渔民。而直到8月26日,被马来西亚当局扣达3个月的海南琼海籍渔船的13名渔民,才平安回到海口。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外交交涉同时,也采取了柔中带刚的反制举措,以破坏休渔令为由扣押了37名越南渔民。越南外交部证实,中国加强巡逻,在争议海域逮捕了更多人。

“长期以来南海周边国家不断扣押中国渔民,我们太过谦让,太过谦和,可能不利于一些问题的解决。”李国强认为,在“伏季休渔”期间,不妨针锋相对,采取一些必要的方式和手段,抓捕和扣押侵犯中国权益的船只和渔民完全必要。据越南媒体报道,中国政府8月中旬已经释放了扣留的25名越南渔民。

如今在南沙的“高脚屋”已经是钢筋水泥筑成,地基直接筑于水面礁石,可以防御海上的风浪。

由于周边国家对中国渔民抓扣、袭扰不断,南海渔民心存忌惮,争议海域的传统渔场已成他们的“禁区”,致使中国传统渔场面积急剧萎缩。资料显示,中国南沙传统渔场面积已由1989年的8.3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7800平方公里。据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介绍,由于周边国家抓扣中国渔船已从过去的毗邻海域延伸到南沙群岛中南腹地,中国渔船涉外风险不断增大,已很少进入这一海域捕捞作业。2008年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在南沙群岛海域执行维权任务的20多天里,一只中国渔船都没有看到。

军事威慑渐次加强

今年“两会”后,大陆军方高层人士不断放话“中国军队有能力保护领海主权安全”,海军少将张召忠近日指出,中国应立足军事解决南海问题,他建议,如果谈判之后还拒不归还,就必须武力收复。此外,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中国国防大学博士生田承基分别认为,中国应该在南海设立机场港口,建立海岸警卫队以增强对南海的控制力。

《解放军报》报道,大陆空军在6月初首次开展经空中加油赴远海训练后,又成功组织了有加油机保障的战机编队多个批次多个架次的远海巡航训练。CCTV《军事报道》节目介绍了大陆海军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的消息。

之前《解放军报》撰文称,大陆海军已由传统的“海疆长城”向国际性军种演变,针对越南及马来西亚在南海的挑衅,南海舰队的一支编队曾环南海一周,演练全海域对抗。“这反映出中国官方媒体也在为南海局势有可能发生变化进行舆论准备。”宋晓军表示,大陆民间对海权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

而美国海军太平洋司令部传出的“中国海军舰队5月动用近30艘军舰,包括12艘先进潜艇,并有3500名海军陆战部队队员在南海举行了大规模现代化舰队编队实弹演习”的消息,使得中国对南海主权的保护超越书面与口头宣示,采取实际行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高级国际政策研究员科迪斯。库珀在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除海南三亚新基地外,大陆正在新建或扩建大约另外4个海军基地,用于执行保护涉及东海和南海等国家利益在内的多项军事任务。此外他还透露,大陆海军已增强在这一水域执行任务的能力,并在西沙群岛也派驻了一支包括海军步兵分队在内的特殊守备部队,另在伍迪岛(即永兴岛)兴建了一个小型机场,可供解放军的所有系列战机起降。

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近期刊载中国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的文章称,为使在南海的角逐得以顺利进行,中国可能会在美济礁建设简易机场与港口设施,以向该地部署中型运输机、大型海上巡航机以及各种舰艇。

文章援引张黎上将在香港《大公报》访谈的原话:“美济礁特别适合用来建造机场及港口,一旦这些设施落成,中国便可以利用它们控制整个南沙群岛。建议中国政府在南海存在争议的美济礁建造海军及空军设备,并建议中国对南海的严峻形势作出强烈反应。”文章还称,解放军还可能将歼-10战机部署到美济礁。

尽管大陆基于国防安全战略的考虑,在南海问题上渐趋强硬,大陆军方维护南海局势的实力也大增,呈现出“攻势”色彩,但李国强认为,在南海问题上,大陆强调的是“周边稳定,地区和平,不成热点,不出大冲突”,因此,军事解决南海问题不是首选。

而根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的报道,大陆2008年时在南沙群岛中的永暑礁已经完成所谓的“第三代建设”。除一些新的军事设备与军营房舍,还有防空炮、侦察雷达、后勤补给等,并进行过多次反登陆演习。解放军还在附近其他岛屿竖起天线,能拦截附近国家的无线电通讯。文章分析认为,永暑礁是大陆控制的部分南沙群岛当中,最南端的一个,而借彻底掌握永暑礁,也稳固了大陆对该岛以北岛屿的主权宣示。

柔性中更见强硬

“保持一定的军事威慑,将更有利于南海局势向好的方向发展。”宋晓军表示,建立强大的海军和统一高效的准军事力量是维护海洋权益的最好方法。随着大陆军力不断增长,大陆军方已经越来越重视南海问题,向周边国家发出警告理所当然。

但大陆海军航空兵副政委马国超少将在谈及南海诸岛问题时曾表示,大陆将先礼后兵,在巡逻时尽量做到不发生冲突。“如果其他国家非要侵占中国领土,中国海军完全有能力完成保卫领海的任务。”

“最近一个时期,中国政府没有动用军事或准军事力量,而是利用民事船只赴南海海域执行维权任务,属于一种理智、柔性的手段,充分表明中国不愿动用武力来解决争端。”宋晓军说,针对南海局势,大陆有梯级、多层次的战略包括派出渔政船、派出海监船和派出军舰,这些都在选择之列。

“中国严格遵守2002年与东盟各相关国家所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不意味着仅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的和平方式来解决南海有关争议,中国从未承诺过在主权问题上不诉诸武力来解决。”李国强表示,现阶段,南海的复杂局势决定了大陆依然会在南海问题上采用柔性策略,只不过当前的“柔性”增加了更多的“强硬”成分。

派出渔政船是其中最柔性的选择,但派出渔政311船却是柔中带刚。该船原是海军南海舰队“南救503”船,2006年底退役后划归民用,总吨位达到4450吨,最大航速可达每小时37公里,是大陆最大的渔政船。

可预见的是,渔政船未来会有更多退役军舰加入,准军事化的海监船也在加强装备,这些变化使大陆在南海问题上的“柔性”更具策略,只要保持一定的军事威慑力量在南海,就是朝着解决南海问题的方向推进。

美国副助理国务卿斯科特马谢尔称,从2007年夏季开始,大陆要求美国和其他外国石油公司停止同越南伙伴在中国南海地区的开发活动,否则它们在大陆的业务将面临严重后果。马谢尔说,美国对中国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紧张局势表示关切,国家之间的主权纷争不应通过向与纠纷无关的公司施压来解决,美国反对任何恐吓美国公司的举动,将保护在南海进行开发活动的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

警惕南海各国“双加快”

南海巨大的战略和经济价值,令周边国家十分觊觎“身边的这块肥肉”,某些国家的“双加快”意图非常明显,即“加快事实占领”、“加快独自开发”。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相继侵占南海的部分岛礁,印度尼西亚则占据部分海域。

目前,越、菲、马等国家在南海已经呈现出“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的特点,加强军事固化其“主权”的动作在加大。如越南南威岛机场、长沙岛机场分别相继完工,而菲律宾已在其所占8个岛礁上修建了2个空军基地、3个陆军基地,其中中业岛被设置为菲律宾南沙群岛指挥中心,鸟上建有长1500米、宽90米的混凝土机场跑道。根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马海军规划采购6艘法国“蚰鱼”级常规潜艇,并在南中国海划分两个潜艇作业区,每一个作业区皆部署3艘。

由于深知在军力上无法单独对抗大陆,南海周边国家为使其“主权”进一步固化,避开直接与大陆军事对抗,转而在传统渔业资源领域加大在争议海域实际管辖权。

越南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渔民到南沙进行捕捞作业,近几年,越南在南沙活动的渔船由原来的几十艘发展到现在的三四百艘。据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报道,由越共河内市委常委副书记BuI Duy Nham带领的代表团4月来到庆和(Khanh Hoa)省南沙群岛区,向当地21户岛民每家送上一本内有500万越南盾(约1920元人民币)的存折。

与此同时,袭扰抓扣大陆渔民已呈常态化、强硬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陆渔民被扣押总数达2万多人次。近年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抓扣大陆渔民的行为有增无减,从2003年到2008年,仅海南籍渔船被南海周边国家抓扣的就达75艘,人员738人。最新情况表明,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动用军事或准军事力量,增强管控各自主张海域的力度,其中越南频繁出动武装渔船,菲律宾动用军舰,以及印尼去年在新成立的海洋局设立了抓捕局,抓捕局长由海军少将担任,专门抓捕他国渔船,且去年分两次进入中国传统海域抓扣8条渔船,为多年来少见。

抓扣大陆渔民的手段也呈现出血腥、野蛮、残忍的迹象,从开枪开炮到投掷燃烧瓶,甚至直接撞沉渔船,造成渔民的死伤事件多有发生。其中,菲律宾的武装渔船在2006年以“海盗”形式对中国大陆渔民发动袭击,造成4名渔民死亡。

“南海周边国家频频拿中国渔民开刀,抓了又放,放了又抓,采用非军事化手段在国际上造成有效管理的态势,实际上也是一种它们认为的所谓主权宣示。”军事专家张召忠此前表示,《国际法》尊重“先占为主”的原则,谁先占领并实行有效管理,谁就拥有较大的主导权,就会得到国际法的尊重。大国染指南海问题

“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中国、遏制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李国强表示,南海局势升级后,美国、日本、印度等一些大国或地区集团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染指南海地区事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其共同目标是加快“从海上封堵并遏制中国”。

中美军方今年上半年在南海的摩擦不断,3月8日“无瑕”号及5月1日“胜利”号美国海军监测船两次在大陆专属经济区内遭遇阻拦。实际上,中美海军今年在南海发生对峙的事件,远不止“无瑕”号和“胜利”号两次。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一艘大陆潜艇6月11日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与一艘美国军舰的拖曳声纳相撞。

北京的美国问题专家表示:“中美军方在南海越来越多的摩擦表明,美国重返亚太,欲插手南海事务,借南海问题遏制中国。”大陆官方《环球》杂志6月报道说,美国战略重心近年来开始向亚太转移,不但强化与日韩的军事同盟关系,更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取得在军事基地和港口停泊军舰、起降飞机的权利,重新巩固了意在封锁中国出海口的“第一岛链”;2003年开始,美国也大幅加强包括关岛基地群在内的“第二岛链”的军事部署。

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企图由来已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采取中立和不介入姿态,90年代以后,把南海问题列入其在亚太地区的五大战略问题之一。此后,不断地予以调整,基本政策由“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但介入的步伐明显加快。美国曾有参议员指出:“美国拥有相应的地位和国力来抗衡中国给这些局势带来的明显的权力失衡状况。”

“南海问题上,中国真正需要担心的对手不是日本,也不是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而是美国。”宋晓军表示,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军售、对外援助、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显示其在南海的存在和地区主导权。

目前美国在南海地区开展的军事演习主要有4个,包括“卡拉”军演、“金色眼镜蛇”、“对抗虎”和“肩并肩”系列军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卡拉”军演已出现的新动向,尽管美国防长盖茨一再声称,美国在南沙主权争议的立场是“美国没有任何立场”,但“卡拉2009”不仅在规模上为历年之最,且以南海纠纷为假想背景,目标直接指向大陆。

“美国基于将中国封堵在‘第一岛链的遏制战略的需要,介入南海事务,使得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宋晓军表示,美国军舰频繁在南海附近海域展开各种行动,凸显其逐渐改变昔日“中立”的立场,开始间接或公开反对大陆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力求维持南海诸群岛的多国占领状态。

日本也一直很关注南海问题,在南海主权争议中立场明确,但或明或暗鼓动东盟国家联手,采取一致行动对抗大陆;印度为实现其地区霸权的战略目标,也提出“东进政策”,自2000年以后,明显加强了同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联系,试图扩大对南海问题的发言权;澳大利亚以及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南海问题视而不见。

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使得大陆在南海问题上面临极为难受的局面。南海周边国家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牵制大陆,美国也拉拢周边国家借南海问题形成更大包围圈围堵大陆,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也倾向于抱团对抗中国。

7月初,马来西亚专业军事媒体《吉隆坡安全评论》以今年上半年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向联合国提交划界案引起的纠纷为背景刊文,称南海周边多国将形成一个“中国最怕的东南亚‘南沙集团”,与中国争夺南海。《吉隆坡安全评论》是一家在马来西亚注册的网络军事媒体及新闻中心,集中关注马来西亚乃至该区域的安全事务和战略发展。

该文章提出“联合起来才能增加谈判筹码”,“若独自与中国磋商就如蚂蚁与大象谈判”。文章还警告称,“南沙集团”有可能加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扩大至“反华南沙集团”。南海问题呈现出的国际化、复杂化趋势无疑迫使大陆在解决南海问题时不得不慎重行事。

两岸联军机制

在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两岸均声称对东海钓鱼岛、南海拥有主权,同时共同面临与周边国家在南海、东海主权及相关权益上争议复杂化的问题。本港媒体近日刊文指出,两岸军方如能抓住目前中国与周边急剧升温的主权争执风云之机会,展开实质性的军事协防合作,那将为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极好的条件。“两军联合,没有任何外军可以来犯,东海、南海也可确保太平,保下来由谁来开发可以关起门来商量。”

如今在南沙的“高脚屋”已经是钢筋水泥筑成,地基直接筑于水面礁石,可以防御海上的风浪。

毫无疑问,两岸在维护南海主权问题方面存在默契。1988年3月14日,大陆海军与越南在南沙海域发生海战时,当时的国民党海军的参谋长曾表态:“只要中共海军需要,我们就开放台湾海峡,要跟他们呼应。”

事实上,台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南海、东海海域主权的重视程度某些方面比大陆还要强硬,主权地位丝毫不让步;台湾在1990年国民党执政时期成立了南海工作小组,制定了“巩固南沙、建设南沙”的南海政策。国民党政权到台湾后,对太平岛、中业岛这些地方都曾经派军舰去行使过主权,遗憾的是中业岛台湾军舰都去了,但没有驻兵岛上,最后还是被菲律宾占走了。

此外,台湾也支持“搁置争议,其同开发”的倡议,表达出海峡两岸进行合作的愿望。早在1991年7月,台湾内政部官员发表谈话指出,目前海峡两岸对南海主权态度一致,亦即坚持中国是南沙群岛惟一主权国。台湾划定领海基点、基线均依宪法规定固有疆域范围来划定,包括大陆沿岸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及沿海5000多个岛屿(含金门、马祖、南沙群岛和台湾地区),两岸对领海基点基线划定范围相同。

目前,两岸有不少人士对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提出种种具体构想,一般其共同点是主张采取渐进的方式,先易后难,灵活务实。有军事专家告诉《凤凰周刊》,现在基本的设想是:双方建立共同海洋军事法规和联合指挥机构,确立联合的指挥原则和作战原则,划分海上军事控制区、支援协作区和后勤保障区,把海洋国土真正有效地控制起来,防止被进一步蚕食和海洋权益的丢失。

“指挥原则可以采用联署办公的方式,平时在两岸各自设立独立的办事机构,战时或紧急状态下则联署办公。”这个被称为“一国两制条件下的两岸军事联军机制”的核心是,在确立完成两岸共同海上防务的一系列军事法规后,双方设立一个联军指挥机构,确定指挥原则,联署办公的机构可以设立在香港或两岸共同认可的区域,各自指挥、控制各自的军队。

猜你喜欢

亮剑渔民主权
主权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