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杰伦不是“大师” 大伙是大师

2009-05-09黄纪苏

凤凰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代沟中西乐坛

黄纪苏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玉昆最近开了个“博闻天下”的节目,找我连了几回线。前两天晚上连线说的是“大师”这样一个话题,因为他说大家目前正在热议周杰伦是不是大师。

想想挺奇怪,我总听人家说周杰伦,但周杰伦的歌我却一首没听过。原因我想是两方面的,一是我太老了,有代沟;二是他的歌还没那么“普适”,否则国沟、代沟,性沟早就一跃而过了。出于好奇也是为了配合玉昆的工作,我上网搜了周杰伦的歌,听了六七首,没一首想听第二遍。当然讨厌也说不上,都听到了结尾。

玉昆先问了我对“大师”的看法。我也问自己,如今谁是“大师”呢?总听人说这位是大师那位是大师,好像都是大师,结果当然也就都不是大师了。这种都是又都不是的现状应该说是个进步。过去时代的大师所以成为大师,固然是因为他们本人特别行,但更因为其他人特别不行。整个人口超高的文盲率,获得知识的机会在社会中分布得极不均匀,这是那时大师存在的最基本条件——我没说唯一条件,朋友们不用跟我争焚书坑儒、文化专制那些事。这样产生出来的大师,跟皇帝三宫六院地主三妻四妾,而穷光蛋打长工短工的同时还要打光棍,挺相像的。我刚刚看了一篇法国人写非洲小王国的文章,那里每个酋长族长有好几十个老婆,而一半的下层男性只能当业余和尚。如今教育普及了,大学扩招了,互联网几乎人人可得,想求知基本上就能求知,知识垄断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加之谁也不比谁傻太多,因此能读书会拽文的人山人海。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之类成语使用的机会只可能越来越少。比别人高出一寸的大师都不太多,别说长出一尺的了。

至于周杰伦,据介绍8年来年年引领流行乐坛,歌迷数也数不清。人气当然是个标准,但在一个商业流行文化的时代,也不必太把这个标准当回事了,尤其不能把自己判断托付给它,因为芙蓉姐妹们都坐在排行榜上解扣子呢。还是直接听歌吧。玉昆当时播了一首《青花瓷》,这首歌据一些人说引领了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这我就纳闷了: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早在周杰伦出生之前好几十年就起步了,无数音乐人在这方面探讨,实践,虽然得失互见,但从来就没停过步。周杰伦在这条脚印纷杂的国道上继续奔走,这是他懂事的地方。不懂事的是众多媒体记者,周杰伦的发行商说自己的产品史无前例,他们就有头无脑随声附和。在《青花瓷》中,周杰伦试图撮合美国的rap和中国的民乐,这件事的难度不亚于撮合焦大与林姑娘。这样的尝试乐坛早就有了,20年前我就听收音机里播放过好像是二胡伴奏的。“这个这个这个这个大嘴巴我就想抽!”周杰伦的继续努力值得肯定,但成果真不比那强多少,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在《青花瓷》里说“组合”吧稍欠,比“凑合”呢略强,离“化合”可就差得太远了。还原成焦大和林姑娘的比方,那就是两口子同室分床——林姑娘是不是枕着匕首睡觉,我就不知道了。

玉昆还连线了另一位先生,是个音乐人,很遗憾我忘记了他的名字。他说周杰伦把西方的音乐形式介绍到中国来,给闭塞的中国音乐带来新机,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他的观点我未必同意,理由如前。但他的基本用意却不坏:中国流行音乐是应该吸收国外有益的形式,探讨中西结合的各种可能性,为我所用。

我最后照例来了段感言:随着音乐制作和传播手段的普及,音乐会回到民间。自己玩起来吧,大伙就是大师。

猜你喜欢

代沟中西乐坛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80、90、00后,年度代沟调查
神回复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中西结合
东西方的碰撞 惊艳乐坛的跨国音乐合作
香港“乐坛小野猫”到访!
《坚持到底》
代沟
思想划分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