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一专多能”还是“一专一能”

2009-05-06

环球时报 2009-05-06
关键词:道工序就业机会胜任

刘 云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有这样一个论述:过去制造扣针采取的是“一包到底”的生产模式,1人1天最多生产20枚针。后来把制造全过程分解为18道工序,由10个工人各负责1至2道工序,日产量猛增到4800枚,人均劳动生产率一跃为原来的240倍。从就业角度来看,过去“一包到底”的生产模式,只有优秀的熟练技术工人才能胜任,而把制造全过程分解为18道工序,10名普通工人经过短期培训就可胜任,这等于新创造了10倍于过去的就业机会。

此例说明,把某个复杂工作分解成若干相对简单的环节,每个部分的复杂程度降低了,一般的员工和缺乏经验的新员工经过一定的培训后也可胜任,这样实际上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没有工作经验,中国用人单位之所以看重工作经验,是习惯于把大学生视作高学历的全才来用,要求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从事比较复杂的工作。

其实美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也同样没有工作经验,但美国公司不像中国用人单位那样过分强调工作经验。微软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唐骏在回忆入行经历时就说过:刚开始我是作为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加入微软的。要知道中国企业的软件开发人员什么都做,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可微软不一样,微软让我体会到做事一定要分工,每个人做不同的事,即使一个人很能干也不让你什么都干,你只能选择一个最擅长的工作来做。不仅如此,在美国,有的汽车专家一辈子就专攻某个汽车零件,自然可以做好做精。美国企业可以把1亿美元的科研项目分解给1000人去做,其中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工作环节交给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而中国可能找若干个全才把这1亿美元的大科研项目“一包到底”,毫无工作经验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自然无法胜任。

从总体来说,美国人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素质比我国高得多,美国却不提倡“一专多能”,而是提倡“一专一能”,我们是否更应该如此呢?只有倡导“一专一能”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作者是管理咨询师。)

猜你喜欢

道工序就业机会胜任
“瓷中君子”诞生记
例析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四个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修铁链
机密
创业就业机会更多了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分析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找只老鼠来发电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