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频网站走向国际化

2009-04-27

网络传播 2009年4期
关键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频网民

于 淼

2009年3月1日,中国广播网进行了成立10年来的第8次改版,推出全新版面,并提出“打造全球最大中文音频网络门户”的目标。历经十年的建设,中国广播网迈出了国际步伐。

2009年4月1日,国际在线再次进行新的尝试,推出新的网络电台频道——巅峰体坛,加强专业化体育频道。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交融使用的时代,Web2.0的出现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技术得到广泛的综合运用,但在全国近两百万家网站中很难找出单纯的音频网站。因此,具有鲜明音频特色、依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和中国广播网的动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主流音频网站迈出的国际化步伐

在稍早的2月1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召开了建台历史上首次新媒体发展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以中国广播网为龙头,整合新媒体资源、举全台之力办网、实现台网互动的新战略。新战略将依托母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大核心资源——音频,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同时回归网民,满足网民第一大应用——网络音乐需求,立足独家特色、以听觉传播为核心、全力打造全球中文网络广播第一品牌。

中国广播网副总裁伍刚说:“中国广播网每一次改版都立足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色,在特色的基础上完成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将传统的广播资源转换成网络的内容资源。作为国家电台网站,中国广播网在每次改版中都突出三个最重要的特点:第一,作为中央主流新闻媒体的网站,新闻是始终恪守的本位;第二,抓住音频,声音介质传播是固有的本色;第三,挖掘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互动特色。立足本位、本色、本体,中国广播网在业界实现了以音频为主体,以图文和视频为两翼,以互动为核心,依托母体,服务网民,形成自有的独家特色。”

中国广播网是最早进行网上音频直播的网站之一,音频节目在中国广播网的建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占到访问流量的60%—70%。伍刚和他的团队也对网民为什么要访问中国广播网做了分析,首先是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有求知、求乐、了解世界的欲望,通过网络可以满足这个需求;第二是很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听众被吸引到中国广播网,在这里可以找到广播之外,意犹未尽的、还想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背景性的、前瞻性的、后续性的相关资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全国唯一的、最大的面向全国广播的国家电台,最大的优势就是独占性、唯一性,这是其他网站所不具备的特色优势,也是中国广播网可以好好利用,将资源转化的砝码,在网上形成特色,将声音特色做足,形成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份额,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国际在线总编辑马为公回顾10年来国际在线的发展历程也认为,国际在线作为国家对外传播的主要窗口,依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多语种优势,一起步就利用语言优势面向全球。

“国际在线成立于1998年,2005年之前可以说国际在线处在传统广播的网络版时代。2005年开始了网络电台的尝试,国际在线从中文和几个少数外语开始,进入针对网民和网络收听习惯而设置的新媒体网络电台的阶段。现在,国际在线在推进对外传播多语种网络电台新模式的时代——本土化模式时代。我们对本土化的目标是‘六个本土,即本土采集、本土制作、本土播出、本土发布、本土反馈、本土互动。现在正在努力实现的是本土发布,除了使用CDN技术外,也借助合作伙伴所在国的本土服务器。实现本土发布是要把国际在线的内容更好地传递到对象国,让外国网民更好地接收。要接近外国受众,用他的母语在做制作,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实现直播,而多语种正是国际在线的优势所在。雇佣当地的人制作节目也是国际在线正在进一步推进的地方。”马为公说。

语言是最重要的传播工具,而受众的母语无疑又是最有效的语言传播载体。10年间,国际在线的语种数量从开办时的5种发展到53种,成为全球语种最多的网络媒体平台,国际在线“以受众为主导”的传播理念增强传播的渗透力、影响力、吸引力和传播力,迈出稳健的国际步伐。

声音是耳朵的艺术

马为公曾经担任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播音员,对声音有着细腻的理解:“网上有很多音乐爱好者。为什么?因为音乐是耳朵的艺术。”

CNNIC2009年1月报告显示,网络音乐仍然是中国网民的第一大应用服务,使用网民比例2007年为86.6%,2008年6月为84.5%,2008年底为83.7%,虽然比例有所下降,但用户数量仍然增长了6700万人。网络音乐是中国网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也是促进新增网民上网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中国的音频网站数不清,但是网民经常去的音频网站一定是特色鲜明的,或者说一定是版权的问题解决得很好的。中国的音频网站现在拥有相对固定的网民群体,年轻人和在校生是网络广播的受众主体。目前中国音频网站内容雷同的太多,发展模式也克隆化,包括一些音乐网站,甚至于频道设置都是一样的。2005年7月13日,国际在线推出了全国首家多语种网络电台Inet Radio,使用英语、德语、日语和汉语普通话等四种语言播出,每天收听人次在60—70万,相当于一个经营良好的城市调频台。这个网络电台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比如国际在线有一个情感类栏目‘又到七月,讲述毕业生对告别学生时代的一种怀念,对未来的一种向往或是思索。配上符合意境的背景歌曲,在网上的点击率很高,这个节目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马为公说。

国际在线在栏目的设置上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尝试和探索,最初的音频节目主要是情感类和音乐类,此后将音乐类节目类型化,进入了专业化阶段,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电台里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歌曲。

改版后的中国广播网面向全球的市场,伍刚说:“打造全球最大中文音频网站,既有客观的现实需求,又有依托的资源背景,也是国家电台所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作为全球华语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广播网构建了全球华语广播网,已经形成一个覆盖15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语传播网络,强大的音频专业优势,是当地华人华侨和喜爱华语人士的重要学习、沟通平台,在当地华语教育、华语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把音频服务做全、做深、做特,让新闻有‘声有色,闻喜乐听。同时,也不放弃网络所固有和承载的多种要素传播手段,比如图片、视频,去提高和实现我们的传播力。作为主流媒体的网站,它的影响力、公信力就会越来越强大。”伍刚说。

中国广播网自创建以来,一直坚守“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的理念,于2008年9月推出全球首家24小时华语新闻广

播站,把社会效益和舆论导向放在第一位。中国广播网新版特别推出了《倾听中南海》频道,为广大草根网民与中央政府搭建沟通渠道。新版同时推出《珍稀声音》、《音频排行榜》、《今日导听》等栏目,增加个性化版式、栏目切换和RSS新闻定制服务功能,加强正版音频媒资库建设,网友可以在线收听中央电台和中国广播联盟节目在线直播和三百多个栏目在线点播。

在打造栏目过程中,中国广播网更重视文化的穿透力:“从长远来说,中国广播网将以深层的文化底蕴强基固本。比如现在首页上有《离骚》等经典名著的朗诵,通过经典中华文化名家、名曲、名段、名片的声音,给网民带来无穷想象的网络文化享受。将声音做广、做深、做厚,形成中国广播网特有的文化,这个文化就是一个百年老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终竞争的深层次的软实力、凝聚力”伍刚说。

发挥业界合力关注移动互联网发展

向世界发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中国媒体需要合力共建。作为国际在线总编辑,马为公也关注到中国广播网的变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近些年来一直在强化新媒体,强化台网融合。中国广播网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着非常强大的音频资源优势,包括库存、强大的汉语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的音频。中国发展到今天,不去思考全球化的合作,不去思考走向世界,就无法撑起国际一流媒体。很高兴看到中国广播网努力打造‘全球最大华人音频网站这样一个愿景,我很期待这个美好愿望一步一步实现。”

在新版的中国广播网网页上,出现了“中国广播联盟”和“全国高校广播节目联盟”专区。

中国广播网迈出国际化步伐的同时,伍刚也谈到业界的合作:“中国广播网准备加强联盟的对外合作,进一步走出去,开放胸怀,世界眼光,内和外联,多元发展。形成以互联网为平台,集合海量声音优势,网聚一切可以聚合的广播力量,形成全国广播电台的网上大合唱和全国高校广播联盟网上大合唱。在我们触角所及之处,唱响国家电台网络强音。在全球化中发出中国的强音。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服务。”

在交通运输部最近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中,中国广播网也将和交通运输部的网站建立直接对接平台,开设交通频道,直接链接来自于交通运输部的最新的公路、气象、以及路况信息。

谈到互联网,马为公认为永远不要忘记与高科技的发展紧密配合,是科技在引领着互联网前行。科技还在发展,新科技产品的出来会推动互联网进入一个更加繁荣的时代。以前是等待科技的出现,现在应该有目标地去期待科技成果的出现。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有多大?伍刚举了个例子,2008年中国移动与各大唱片公司合作,推出了一个音乐的整曲下载服务,全年收入是i80亿,相当于整个互联网界广告收入的总和。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如何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找到让参天大树得以挺拔而起,在急风暴雨中巍然不摧的沃土。”伍刚说。

实际上,国际在线近两年已经在开始尝试移动无线互联网的使用,“今后还有很多很多的梦去期待,而离我们比较近的就是3G和移动终端。”奥运前夕,国际在线推出了面向手机用户的移动国际在线英文版和中文版,以高端手机用户为目标用户,并针对iPhone手机等智能手持终端进行了专门开发,制作了一个iPhone节目形态,并在苹果网应用区加了一个CRI的LOGO,只要是智能化的手机,都能看到国际在线的节目,这是国际在线为iphone手机量身订造的。目前,移动国际在线尚处于试运行阶段,但是访问者已经遍布全球83个国家。其中,海外访问者最集中的国家为美国,访问者遍及美国49个州的481个城市。

马为公已经在互联网新闻界工作了十年,2009年,国际在线将继续6到8个语种数量的增加。马为公透露,今年10月份国际在线还会有向世界传播中国的阶段性大动作。

中国广播网迈出国际步伐,伍刚借用了一位哲人的话:“新的工具给人类带来的是一种新的革命,我们要去拥抱这种革命,去适应这场网络带来的传播的革命,把声音发挥到极致,当一个这个时代的顺风耳。”

悠然远方,从马为公和伍刚的眼中,似乎看到了不再孤单的中国音频网站的国际梦想。这个梦想,推动着中国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步伐。

猜你喜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频网民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于芳有声语言特点浅谈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