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新媒体与“两会”高度融合的意义

2009-04-27张世福

网络传播 2009年4期
关键词:两会网民委员

张 弘 张世福

2009年的“两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互联网开始的。在会议开幕前的2月28日15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数以亿计的海内外网民纷纷登录新华网发展论坛,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向总理提问。

BBC中文网在当天的报道称,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两会”前夕作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涉及话题不仅包括金融危机、防止腐败、就业住房,也包括“剑桥扔鞋事件”、“吃菜做饭”、“打球锻炼”等,将“E两会”推向高潮。这种媒体参与和民众参政热情在西方极为罕见。

温家宝总理说:“网络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走进网络直接问政于民,倾听人民疾苦,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可以说,新媒体已逐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

“两会”与新媒体高度融合

截至2009年1月,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人,而且还在以每月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经济又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互联网这一便捷渠道获取“两会”信息的需求更为突出,互联网也进一步成为“两会”的重要传播平台。这种大的环境与背景,使得2009年的“两会”成为与新媒体融合度最高的一年。

“两会”新闻中心通过互联网加大开放力度。中国人大网和全国政协网在会议召开前,分别开通了“两会”新闻中心专题网站,将代表、委员名册等信息公开,同时将各代表团联络员的电话上网,方便记者联系代表、委员,组织采访。其次,“两会”新闻中心及时将各类新闻发布会、专题采访等信息在网上广而告之,并公布外国记者组、台港澳记者组和境内记者组的联系电话,方便记者参与新闻中心组织的各项采访活动。这些做法加大了“两会”向媒体开放的力度,以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辐射面广的特点。

新媒体广泛应用在“两会”报道中。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央视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媒体报道方式全方位出击,新华网和人民网具有权威性的《代表委员之声》、《网友议政》、《两会手机报》,央视网高清晰的《视频直播》、《视频点播》,国际在线具有对外特点的《外国人对话代表委员》、《外国网友看‘两会》、《移动国际在线两会报道》,以及各大网站推出的互动栏目《我有问题问总理》、《我的声音上两会》等“两会”报道专题、专栏一应俱全,各具特色,涵盖了新媒体的各种应用手段,强大的交互性和内容聚合的爆炸式宣传效果使得传统媒体望尘莫及。覆盖广泛的新媒体形态给广大受众提供了了解和参与“两会”最直接、最方便的渠道。

代表委员通过新媒体手段履职议政有新意。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每人配发了一台装备了特殊系统的笔记本电脑,简报、媒体相关报道、各种“两会”信息应有尽有,委员们还可以通过电脑提交文件。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通过网上搜集民意,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在接受采访时也介绍,她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和QQ号进行履职和了解民情民意。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广泛性,让公众多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新媒体时代下,代表委员们利用新媒体手段履职议政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新渠道能让他们更广泛地了解普通民众的心声。

透过今年的“两会”我们看到,新媒体不仅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新闻的传播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

互联网与“两会”高度融合使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

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十年中,已逐步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渠道。利用互联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通过互联网可以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增进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解惑释疑。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说:“如果说网络与政治有关的话,它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

首设“两会访谈室”搭建网民参政议政的桥梁。今年“两会”期间,“两会”新闻中心首次设立“网络访谈室”,特别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央视网、中国广播网、中国人大网、法制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等10家网站的潮民进行在线交流。“网络专场”是今年“两会”的一个新亮点,专门为网络民意上“两会”开辟的这列直通车,先后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人大立法和监督工作、基层代表如何履职并发挥代表作用、如何推进司法公正等问题实现了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们的在线交流。网络专场的主持人说:“我们组织网络访谈,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这种新兴媒体的互动性强、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使用便捷的优势,让人民群众了解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行职责的,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反映到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会议中来,实现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意愿。”“网络专场”受到了网友的热烈反馈。对于这种参政、议政的新形式,网民普遍认为,自己的声音可以上“两会”,意见能切实被重视,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参政热情。

网友“面对面”网络互动成舆论监督新渠道。今年“两会”的网络汇聚民意特点愈发鲜明,“互动”成为核心词。“两会”召开前一个月,各大网站就相继推出了“我有问题问总理”、“两会调查”、“网民提案”等互动栏目,而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更是早已在各大论坛上“置顶”。近3亿中国网民通过各大网站的互动平台提建议、表诉求、建言献策。而针对网民提出的这些问题,“两会”期间,各大网站纷纷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和委员与网友“面对面”,有针对性地回答网民的提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表示:“来自网络的信息,可作为平时工作决策的补充,扩大和丰富了有关部门获取信息的渠道,是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一部分。”

互联网让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受到国外受众关注。“两会”始终是境外媒体普遍关注的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今年“两会”,中国政府讲问题高度透明给外媒留下深刻印象,新加坡《联合早报》就发表了题为《透明是最好的对策》中称,“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开幕前夕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其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着的‘透明更为‘两会做了铺垫。他在回答网民提问时强调,要让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法制化,作为政务公开的举措之一,似乎也说明当局已经体会到‘透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会”期间,国际在线53种语言网站通过音视频直播访谈、网络对话、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对“两会”展开的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内容涉及经济、教育、民生、环保、双边关系等多个领域,主题突出、形式新颖、贴近性强,吸引了网民广泛参与,各语种网站收到的近20万条来自世界各地的网民留言,也充分说明了国外受众不但关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这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渠道的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猜你喜欢

两会网民委员
图片报道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委员风采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