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草堆里走出农民企业家

2009-04-23

科学种养 2009年4期
关键词:安化县益阳市示范户

李 保

谭国家从湖南省安化县职业中专毕业后,开始食用菌的研究与生产,在食用菌王国里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之路。面对笔者的采访,他颇有感慨地说:“要讲我的生财之道,还得从挑稻草开始……”

贫困中苦学技术

谭国家出生于安化县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家里生活十分窘迫,上完初中便辍学在家。在家里,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粗活重活抢着干。有一次,他挑着满满一担稻草到街上去卖,发现稻草里长出了细小的菌子。望着菌子,他不禁突发奇想,用稻草作食用菌生产原料,肯定能赚到钱。可苦于没有技术,理想难以实现。他说服父母,踏进了安化县职业中专校门,决心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

1995年7月,谭国家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终于从学校毕业了。他毅然放弃县畜牧局招工的应招机会,回到了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一边调查市场,一边研究土质,分析山区气候特点,并在梅城镇南桥村租下民房开始栽培食用菌。

“你读书借的几千块钱还没有还,现在又搞这么大的菌场,万一亏本了,我们家可经不起折腾啊!”慈爱的母亲泪眼汪汪地望着不安分的儿子,忧心忡忡。

“妈,要还清债务,过上富裕日子,就要靠科学技术脱贫”。

看到儿子执着的态度,母亲默许了。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谭国家就遇上了食用菌只长菌基不长菌耳的难题,怎么办?他背起铺盖直奔益阳市农业局,向著名食用菌专家刘乾山求教,每天仅靠几个馒头充饥,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购回了食用菌技术书籍100多册,如饥似渴地学习,没日没夜地实践,初步掌握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磨练中艰难起步

回家后,谭国家从调查中得知,当地都用老办法种食用菌,产量不高,常常是赚的少,亏的多。他决意用自己的所学走出一条高产高效的新路子。没有设备,土法上马自己制作;没有场地,腾出床底作菌床;没有资金,东挪西借,省吃俭用。每天早晨起床后,他第一件事就是看食用菌的长势,给菌棒加水。从10千克到20千克,再到30千克、40千克……食用菌产量越来越高。当他把第一批食用菌卖出去拿着25元钱回家时,流下了热泪,信念更加坚定。

种菌成为谭国家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食用菌产量逐渐增加,每天最多时达到400余千克,自己卖不过来,就雇人去卖,或者直接批发给小商小贩。

两年下来,谭国家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有了3万余元的积累。有了钱的谭国家胆子越来越大,1999年12月,他拿出全部积蓄,到长沙、武汉等地,购回食用菌生产原料,继续探索稻草做培养料生产食用菌的新方法。

然而,由于栽培技术不过关,缺乏足够的生产实践经验,谭国家不但没能研究出稻草栽培食用菌的新方法,3万余元的成本也尽付东流,谭国家又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失败的打击没有让谭国家就此消沉下去,“人生最大的挑战是自己,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学校老师的话再次回响在他的耳边,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光有力气和信心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取得成功。

他在长沙购买菌种时曾听人说,湖南农业大学有一位教授,名叫李仁兴,是国内著名的食用菌专家。2001年春节刚过,谭国家揣上仅有的几百块钱,坐汽车来到了湖南农业大学。

谭国家担心李教授不见他,便找到湖南农业大学的食用菌基地,边帮着干活,边偷学技术。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基地的一位师傅看出了他的心思,问他:“你来这里不只是为了天天帮我们干活吧!”谭国家只好结结巴巴地如实相告:“我……我想找李仁兴教授,学点技术。”

那位师傅把谭国家的事讲给了李仁兴教授听,李教授热情地接待了谭国家。他从谭国家急切的目光中,读懂了一个农村青年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李教授答应带他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谭国家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白天仅靠几个馒头充饥,实在饿得慌时,就到小店里买包方便面。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偷偷地跑到食用菌温室大棚里观察、思考,记了几本厚厚的笔记。

回家后,他决定东山再起。

2002年12月,谭国家查阅了大量资料,通过不同配方对比试验,稻草加棉籽皮的菌棒上终于伸出了土黄透亮的菌丝。

立即组织生产!一车车稻草拉进来,一袋袋食用菌运出去,在谭国家的种植场,每百千克稻草可获得150千克食用菌的效益。随后,他又研究成功稻草种平菇高产技术、锯末种木耳高产技术。

2008年9月底,谭国家已拥有一个年生产食用菌100余吨、供种14余万袋(瓶)的大型食用菌场,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年盈利80余万元,为国家创利税4万余元。

创业中带动一方

能够在短短8年时间里,从一名一无所有的职业中专毕业生变成一个拥有数百万家产的农民企业家,谭国家在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上的确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人生的转型,有别人的扶持,也有发展的机遇,但更多的是自已的坚强意志和不懈努力。

致富以后,他没有忘记周围的父老乡亲。他说:“我致富的最大心愿就是要用自己的技术成果,尽快地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让他们都过上小康生活。”

为了尽快将种植技术推广到各家各户,2002年,谭国家凭借自己的食用菌基地,创办了安化县庭院经济立体开发研究所与安化县食用菌研究会,吸收会员80余人,采取经济技术互助方式,为菌农开展全程技术服务。6年来,研究会为会员供种14万袋,把技术推广到安化县12个乡镇和邻近的新化、涟源等县市的1500余个农户,使他们增收3000多万元。

梅城镇五星村村民付贵华,租用本村村委会办公楼,风风火火地种上了食用菌。不久,1000多平方米的菌床上长出了红红绿绿的杂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请来了谭国家。经现场观察、详细询问,谭国家很快找到了症结——通风过度,湿度下降,平菇菌丝生长不良,杂菌乘虚而入。谭国家耐心地给他介绍防治食用菌感染的技术,又帮助他采取措施,使付贵华种植的食用菌获得丰收。在谭国家无偿的帮助下,3年来,付贵华生产食用菌50吨,获利10万余元,成了当地有名的食用菌生产能手。

谭国家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1998年,他被评为益阳市科技示范户,1999年8月被评为“益阳市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2000年被评为湖南省科技示范户,2001年被评为益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2004年5月被共青团安化县委评为“十佳”青年,2007年5月当选为湖南省科协代表,2008年5月被评为全国小康绿色示范户。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安化县政协办公室 邮编:413500)

猜你喜欢

安化县益阳市示范户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露珠计划”专栏
荷塘美
乐为编纂党史正本献余热——记益阳市中共党史联络组顾问钟明星
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 赴汤蹈火 竭诚为民——益阳市消防支队侧记
唐宋时期安化峡、安化县及安化镇位置考辨——兼谈秦汉时期的鸡头道
安化县草食动物生产发展调查分析
益阳市水库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益阳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