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平川区农业经济的新发展

2009-04-23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改革开放

唐 专

摘要从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新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新成果、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了新进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了新成效、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六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对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业经济;甘肃平川

中图分类号D61;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260-03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了农村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同样,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业经济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1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新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白银市平川区人民在平川区委、政府的带领下,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1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1.1农业结构。平川区坚持以特色种植、舍饲养殖、劳务输出和小杂粮生产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2 272万元,其中种植业14 564万元、林业1 742万元、畜牧业5 117万元、渔业49万元、农村服务业800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3 071万元,其中种植业7 678万元、林业1 383万元、畜牧业3 700万元、渔业46万元、农村服务业264万元。

1.1.2种植结构。粮播面积13 666.67hm2,经济作物及其他2 973.33hm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 933.33hm2,夏杂(豌豆)播种面积1 266.67hm2,洋芋3 333.33hm2,玉米533.33hm2,荞麦1 466.67hm2,其他谷物1 266.67hm2。完成番茄播种359.47hm2,菊芋播种146.67hm2;完成玉米制种面积533.33hm2;瓜菜853.33hm2,油料800.00hm2,其他147.20hm2

1.1.3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稳定增长。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西甜瓜产业和蔬菜产业,以繁育优质玉米种子为主的种子业,加工型番茄、马铃薯产业,以牛、羊、猪、鸡为主的养殖业,品种繁多的小杂粮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产品产量逐年稳定增长。“平川蜜”西甜瓜和“乾泰”种子已远销省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快速发展。

1.2在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结构

1.2.1地理结构。根据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区分为3种类型区,即黄灌区、井灌区、干旱山区。沿黄灌区以高效立体农业为主,重点发展反季节瓜菜生产、玉米制种、西甜瓜和设施养殖;井灌区以高效高产农业为主,重点发展玉米制种,西甜瓜、番茄和菊芋种植,反季节瓜菜生产和养殖;干旱山区以洋芋、小杂粮生产为主,并逐步有计划地进行退耕还林种草。

1.2.2产业结构。根据地理结构,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初步建成了以水泉、宝积为主产区的玉米制种、西甜瓜、日光温室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以水泉、王家山为主产区的枣树基地;以黄峤、种田、复兴为主产区的小杂粮基地;培育形成了以共和为中心的养鸡基地,以水泉为中心的养猪基地,以宝积为中心的养牛基地。

1.3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

1.3.1大力发展畜牧业。扶持华盛天润奶牛养殖小区、鑫河蛋鸡养殖小区等规模养殖小区,引导散养户向小区相对集中,提高集约化饲养程度,逐步实现人畜分离,达到科学养殖。

1.3.2农产品加工业。引进伟农饲料、嘉禾农产品、赛诺生物、特澳特番茄、枣旺食品、熙瑞生物等龙头企业,全区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到2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农畜产品加工工业增加值达到3980万元。项目投资的大量增加和工业经济的优化升级,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7.1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3%,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1.3.3流通服务业。平川区把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流通服务业结合起来,使流通服务业尽可能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

1.4形成了新型产业体系要求的组织形式

通过新型组织形式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政府利用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科技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引导企业和农户专业化分工,分散农户农产品市场销售风险,提高农产品商品生产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组织形式。

通过改革开放,平川区的农业结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结构性基础。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发展

2.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平川区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小型农用水利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2.1.1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是以雨水积蓄利用为重点,兴建山区小型抗旱水源工程。2008 年进一步实施平田整地延渠扩灌工程,扩大水池面积,主要对井尔川、于大川、大营水3处水利工程的32km渠道进行衬砌,达到新增水地66.67hm2的目标,同时争取井尔川村兴电工程八号斜井提灌工程立项。共和镇春耕期间投入资金30万元对全镇13眼不能正常运转的机井进行了维修,清淤补渠2 000多米,安全饮水工程2008年计划在红沟村继续实施,已完成前期测量工作。全区共安排春检春修资金 16.6万元,维修机井123眼,提灌工程22处,设备65台套,清淤干支渠201条、410km,检修泵站31座,渠道建筑物25座,田间建筑物32座。二是采取奖励、补贴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三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2.1.2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农以水为源。平川区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匀,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近70%(全国为65%),因此,必须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一是大力推广深耕松土、耙磨保墒、集肥保墒等农业节水栽培技术。二是严格控制种植比例,进行区域化种植,积极推广耐旱品种。三是全面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节水技术措施,积极示范推广以滴灌、喷灌、管灌为主的高新节水技术。四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搞好渠道和水利设施的清淤维修养护,抓好机井的维修配套,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2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的新发展

2008年继续控制耕地林地面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现象。土壤改良继续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2008年,平川区被确定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区,该项目总投资80万元,主要在水泉镇、宝积乡、共和镇、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和王家山镇实施。按照项目要求,5月中下旬选派4名技术骨干参加了全省测土配方施肥管理与技术培训班,还计划选派4名化验员到省农科院土壤肥料测试中心进行技术培训。当前正在进行2 500份土样和84个植物样品标签、采样调查表格的印制及土样袋的制作,计划于7月中下旬举办为期2d的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讲授土种识别及外业采样技术。2009年项目区共布置小麦、玉米2种主要作物“3414”田间小区肥效试验各11个、校正试验各11个,建立夏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22个,发放施肥建议卡3 500张,年内力争完成推广夏秋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万公顷,其中,配方肥施用6 666.67hm2。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旱作节水示范区。旱作物示范工程2008年实施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日光温室西瓜、甜瓜、辣椒 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新技术示范、高海拔区水地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干旱半干旱山区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黄豆新品种示范、膜侧豌豆套种玉米栽培技术示范、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示范、水地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等10项,共投入资金8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引进试验示范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1个,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18项,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区域特点,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62项,推广适宜平川区种植的新品种95个,全区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适用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提升全区农业科技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农业机械化的新发展

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继续落实农机跨区域作业免费通行政策。2007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78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9台,小型拖拉机3 840台,农用载重汽车389辆,农用车8 509辆,其中三轮车7 050辆、四轮车1 459辆。平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3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新成果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2008年平川区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加大对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严把动植物检疫关、不断加大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多项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绩。

3.1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引进和推广工作

平川区突出科技在新农村中的推动作用,以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和科技培训为重要内容开展各类科技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农业新技术普及率分别达到99%(全国95%)和10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6%。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兴农取得新进展。

3.2加强种植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充分发挥科技的主导作用

2008年实施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主要包括日光温室西瓜、甜瓜、辣椒新品种引进试验及新技术示范、高海拔区水地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干旱半干旱山区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黄豆新品种示范、膜侧豌豆套种玉米栽培技术示范、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示范、水地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等10项。通过项目的实施,引进试验示范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1个,引进试验示范新技术18项,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区域特点,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62项,推广适宜平川区种植的新品种95个,全区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适用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提升全区农业科技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加大畜牧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发展规模养殖,带动全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2008年安排实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治、鸡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技术推广、实验室运行和免疫效果、病原学检验、莲藕引进试验、草鱼苗种培育、新的《动物防疫法》知识培训、旋毛虫抗原抗体系列快速检测、盐酸克伦特(瘦肉精)快速检测、流通环节布鲁氏菌病监测(羊)、纳米技术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推广、共和镇A级绿色食品蛋鸡生产基地建设、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示范推广、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推广、充分利用草业资源建设区域性养羊小区、奶牛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等19个牧渔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目前各个项目都在按计划进行之中。

3.4强化科技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组织各涉农单位及科技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春耕抗旱和防震减灾期间深入村社、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和帮扶活动。共举办培训班50场(次),培训农民群众达3 000人(次),印发科技资料5 000余份,宣传10场(次),受咨询人数1 500多人(次)。

3.5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全区建起农业科技示范园2处,试验示范基地3处,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处,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稳步推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陡城村日光温室蔬菜、反季节栽培、玉米制种为中心,有效带动了下村、中村、双岔等村的农业科技发展。该区还把农业科技培训作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围绕重点推广项目、重点技术环节、重点病虫害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利用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6 000人(次)。

3.6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引导成立了养殖、种植、特色产品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新格局。科技创新、引进和推广改造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构筑了支撑基点。

4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新进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中心,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社会化服务的各种活动和组织的总称。

发挥政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形成一个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地方法规、制度体系,使社会化服务体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可作。其次,发展交通、通讯事业,降低商业交易成本。再次,加大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的投入,降低农民获取农业技术的成本。

改革开放30年来,优先发展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川区委、区政府对已经成立的13个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指导、规范发展。同时指导8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建立协会,让分散的农户通过协会与市场连接起来,发展3种类型的专业协会,即基地协会、业主大户协会、科技项目协会。

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并实施农村公共信息网络工程,积极借鉴“金塔模式”建设经验,以平川区农业信息网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施为依托,以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批发市场和运销大户为重点,建立1个区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和3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建成区1村2级农村公共服务网络,为各种组织提供信息服务。

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如平川区水泉镇养鸡协会、平川区黄湾小康专业养殖协会由养殖农户自发组织成立,以协会形式,主要在养鸡、养牛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在销售上根据市场行情制定统一价格,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全区养殖产业化经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保护了农户的利益,达到丰年增收、欠年不减收。

农村信用社也明确了以农业、农村和农户为主的信贷服务,真正成为“三农”金融机构。

5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了新成效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阶段。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就是利用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有利条件,对农业生产中一系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进行纠正,推动农业走上“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发挥农业为衣食的产业功能,又发挥农业改善环境的功能。

5.1加强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农业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进行全面有效管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采取禁牧舍饲、生态移民草地治理;有效解决水资源污染、干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将现代高科技广泛地渗透于生态农业中;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制定法规政策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5.2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农业

一是以沼气利用为纽带,以养殖场、养殖小区为主,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猪-沼-粮”清洁能源生态利用模式。以农作物秸秆利用为纽带,以华盛天润奶牛养殖小区等大型养殖企业为主,推广“秸秆-养牛-食用菌”、“秸秆青贮-养牛-沼气-沼液施肥-肥料还田”等农牧复合型生态循环模式。

5.3实施城镇化战略,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引导农民进入小城镇,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进入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性组织,完善农业产业结构。

6开拓国内外市场

着重发挥平川区的区位优势,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是进一步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外良种、技术、设备、资金、人才及经营管理经验,吸引国外客商到平川区建基地、兴办加工企业,改造和提升平川区的传统产业,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二是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产品比例,尽快改进平川区加工、贮存、保鲜、包装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出口机制,重点扶持和发展外向型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出口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外向型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特澳特番茄,使其打入国际市场。在这方面,平川区已有所成就:高科技企业赛诺生物占领了国内啤酒酶市场份额的20%;伟农饲料、枣旺食品等企业已成为全市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目前,全区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到28家,其中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年产值2亿元。三是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营出口,建立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基地,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有条件的龙头组织到省外和跨国经营,开发农产品原料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川区种子公司作为种子基地发展的龙头企业,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乾泰”系列玉米新品种,远销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四是积极参与农产品展示会、博览会,加大平川区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使平川区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第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韩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博览会上,平川区企业推出多种“平川造”特色产品,与国内外名品同台竞艳。平川区精选了特奥特番茄酱、枣旺饮料、赛诺生物酶等名、优、特新产品在本届中博会上进行了展销,集中展示了平川中小企业发展成果、投资环境及经济发展情况,展出的产品引起了中外客商的关注。平川区农业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步伐,进一步促进了该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扩大了农业对外开放的局面。

总之,30年的改革开放,推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建立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了对外开放,改造了平川区传统农业,使得平川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平川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7参考文献

[1] 陶萍,宋志勇,马淑玲.浅谈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突出问题的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7-8.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我国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概述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