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晚粳新品种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9-04-23翟超群宋秧泉宋学明邓雪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翟超群 宋秧泉 宋学明 邓雪金

摘要分析了武运粳19号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与栽培特性,提出了其在太湖稻区适宜的直播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武运粳19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运粳19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5-01

武运粳19号是江苏省武进区农科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太湖稻作区种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特征特性

1.1形态特征

武运粳19号为半矮株型,株高96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偏宽、挺,夹角适中,全生育期总叶片数17.5叶左右;地上部伸长节间6个,穗型较大且呈半弯穗型,平均穗长16.5cm,分蘖力中等,着粒较密,每穗总粒数146粒左右,抽穗整齐,群体整齐度较好,谷粒长椭圆形,粒型佳,充实度较好,颖尖无芒;结实率82%,千粒重26g左右,理论产量9 553.5kg/hm2;苗期叶色深绿,后期熟色较好,根系活力强,青秆黄熟。

1.2生育期

武运粳19号在太湖稻作区直播栽培6月4日播种,9月1日始穗,9月5日齐穗,10月28日成熟,全生育期146d。

1.3抗逆性

该品种在直播条件下,低感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穗颈瘟病,中感纹枯病;田块未见倒伏现象,抗倒伏能力较强。

1.4米质

该品种米粒垩白较少,色泽较好,粒型长椭圆形,外观品质优等。经组织蒸煮品尝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19号米饭粘韧柔软,带香型口感,适口性较好。

2主要栽培技术

2.1适宜播期和播种量

武运粳19号的适宜直播期为6月4~14日,过早播种,无法安排茬口,同时不能避开稻飞虱危害;过迟播种,缩短了全生育期,影响生长量而降低产量。适宜播种量为52.5~60.0kg/hm2

2.2播种

尽可能选用偏砂性土壤连片早播,应用精量直播机机械直播,播种幅宽185cm、行距30cm;或在土壤沉实后人工播撒稻种,并做到匀速条播,以有利于提高播种均匀度。

2.3合理运筹肥料

武运粳19号全生育期需纯氮270kg/hm2,配合施用磷、钾肥,氮、磷、钾比例为1∶0.3∶0.6,做到“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氮肥运筹比例为,基蘖肥∶长粗肥∶穗肥=0.6∶0.1∶0.3。

2.4科学管水

浅水播种,播后疏通沟系,确保田内无积水,连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做到浅水分蘖,拔节后采取间歇灌溉,看苗适时搁田,搁田还水后保持清水、硬板,后期保持田间湿润,确保活熟到老,收割前7d灌1次跑马水,严防脱水过早而影响粒重。

2.5杂草防治

确立综合防治策略,尽可能实行轮作,坚持精选种子、良法栽培提高播种质量,全苗早发以苗抑草,化学除草、人工拔草相结合;特别是要重点突破化学除草,坚持抓早抓小,依据田间草相和草量选择除草药剂,掌握用药适期,在催芽播种的条件下,可于播后2~4d、稻苗2~3叶时采用“一封一杀”化除方式,以提高防效控制杂草发生。

2.6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和田间具体病虫情况,选择低毒、无残留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结合生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2.7防止倒伏

直播栽培由于浅播且在播种时往往田土过烂,易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扎根浅而不稳,拔节后重心上移,稍受台风、阴雨等外力侵袭,易造成倒伏。栽培上一要逐年适当加深耕作层,并防止播种时田面过于糊烂影响播种质量;二要看苗施用氮肥,增施钾肥,同时在播后25~30d、稻苗6~7叶时适当搁田,以调控群体,促壮个体;三要严格掌握使用“矮苗壮”促进壮秆、控制株高。

2.8及时收获

优质水稻生产必须重视收获适期和稻谷干燥。收获过早和过晚均不利于获得优质稻,收获过早,青粒增加,粒重较低;收获过晚,着色米相对较多,稻米光泽度偏差,稻米品质下降。收获适期一般在抽穗后40~45d,95%以上的稻穗颖壳变黄。稻谷干燥不当,易出现裂纹米和过干米,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从而使整精米率下降。稻谷收获后,对稻谷进行人工翻晒或机械烘干的干燥处理,方能入库保存,稻谷含水率严格控制在15%左右。

3参考文献

[1] 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谢正荣,吴华明,安培元,等.太湖稻区杂交粳稻机械直播栽培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学,2007(3):23-24.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