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权宣言

2009-04-22刘志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特权政权人权

刘志明

二百多年前,法国人颁布了《人权宣言》;去年,法国总统公然诋毁北京奥运会;前一段,北京圆明园被掠夺文物兽首在法国被拍卖,尽管华人以“竞买成功不付款”的惊人举动暂时中止了这次拍卖,但仍没能终止国宝的漂泊。同样,将“人权”作为武器的美国,从过去到现在,实行的是人权的双重标准甚或多重标准。最有力的证明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购物要买美国货,减员先裁外国人”,这句顺口溜的源头居然来自美国政府。

既然能够公开地在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进行“保护”,那向来强调民主的西方人其实是将一种实实在在的不民主昭然若揭了。

当初,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人权”的指向是“政权”,即当时的封建特权。封建“特权”之特,当然有打倒的必要。而推翻了特权,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新秩序之后,在强调一种带有“程序化”的人权机制之上,所谓的人权政治仍然有缺陷,最明显的特征是—资本说话。

强调个体,是西方文明的全部内涵。而尊重集体,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两种文明的分歧在于,国家政权的标的,是人?还是民?政权(特权)、人权、民权,怎样将它们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先回到历史。自由、平等、博爱,曾经是西方人的旗帜。这三个词里面,其实最好操作即可以技术化的只有“平等”这个词。经济平等政治才民主。这是西方国家经济繁荣的基本前提。

再来到现实,如今的世界,在资本说话的几百年发展中,平等,这个最好操作的概念,不是多了,而是更少了。

资本说话,就是实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比谁的钱多。在经济景气的时候,资本文明得可爱;金融海啸一来,资本面目变得甚是狰狞。

相反,在资本尚不能撬动社会杠杆的中国,向来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早已未雨绸缪。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共同富裕=中国现在=世界未来。特别是共同富裕,它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好解构。多少年来,国人目光中关注的全国“两会”,所满怀的期待是“平等现在进行时”。

从包产到户,到废除农业税,从免除农村孩子的学杂费到户籍改革,我们试图用政策制度即政权的力量来实现的,恰恰是要解决长期以来的历史沉苛。人民政权与官宦政治、集体主义与个人奋斗、两极分化与共同致富,这些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除了经济,考验的也是政府的政治智慧。

领袖的伟大,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伟大;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伟大的中国人民只要把五千年文明和30年改革开放紧密捆绑,正确、慎重地处理好人民平等的问题,我们就无往而不胜。

上海的户籍改革,引来八方关注。其焦点是进城的农民和引进的人才在户口上怎样平等的问题。平等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自由的劳动和获取报酬,再加上我们向来宽大、仁义的博爱主张,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只剩下一件,那就是:公民之间、官民之间,多一些沟通,少一些狭隘;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牢骚。

是的,如果人是以“群”的属性被点击,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解决包括西方民主政治危机在内的,中国民主政治的走向。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把期盼的目光投向全国“两会”,并积极参与到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猜你喜欢

特权政权人权
无聊是一种特权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订单培养”不能成为“特权培养”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