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风联盟:汇聚资源带动产业发展

2009-04-22邱燕娜

中国计算机报 2009年22期
关键词:长风会费会员

邱燕娜

长风联盟秘书长肖澜

谈到软件产业,不能不提到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简称长风联盟);谈到国产软件,更不能不提到长风联盟。这个最初为了促进国产基础软件发展的协会型组织,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那么,长风联盟的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长风联盟又将往哪里去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长风联盟秘书长肖澜。

引导产业集群创新

长风联盟是在北京市科委等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之路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用户和第三方机构联合成立的一个创新型产业联盟。2005年4月长风联盟成立时,被选举为秘书长的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简称北京软促)副主任肖澜心里直打鼓。长风联盟成立的起点很高,并且得到了很多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联盟成员单位心里也没底,都抱着做起来再说的想法,还不敢去计划三年后长风联盟能做成什么样,当时肖澜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就是坚持做三年,联盟不垮不散,长风的大旗不倒。

四年多时间过去了,长风联盟已经成为我国软件业界不可忽视的力量,远远超出了成立时的预期。“现在我们拥有70多家会员,其中40多家企业会员是用真金白银的‘高额会费来认可我们的价值的。”肖澜自豪地说。

长风联盟成立的初衷,是促进我国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长风联盟秉持“标准是纽带,联合是力量”的宗旨,通过组织创新与机制创新,汇聚产业资源,构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产业创新链,引导产业集群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长风联盟以成员利益共赢为出发点,为联盟成员提供宣传产业政策、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促进技术深度合作,扩大业务合作空间以及相关培训等服务。

如今,谈到国产基础软件,不能不提到长风联盟;肖澜认为,在我国软件发展史上,长风联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因为长风联盟不仅大大提高了国产软件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软件企业单打独斗、恶性竞争严重的状态,形成了企业群体协作发展的产业氛围。

形成联盟文化

肖澜说,在长风联盟过去四年多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中,促进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却不是最值得骄傲的。肖澜认为,这是因为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根本改变,国产基础软件的整体实力还不能让他满意。

那么,这四年多时间内,到底什么事情最让肖澜满意呢?肖澜说,首先,长风联盟成立时就定位为做中国软件的精英俱乐部,起点很高,门槛很高,目标也高,要能够引领产业发展,这在中国的软件业界是个里程碑。长风联盟从成立开始,就以企业会员的会费作为联盟日常运行资金,没有要一分钱的政府补贴,联盟秘书处的人员也是以企业化方式组建起来的具有高度专业能力的专职团队。直到今天,长风联盟已经拥有73家会员,但是依旧保持入盟高门槛、日常运作高效率、运行团队专业化的特点。联盟的组织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做标杆,做精品的文化;要做产业的领导者,做产业的旗帜、产业的品牌。

其次,在过去的四年中,长风联盟在国际化和标准化方面成绩斐然。长风联盟于2006年加入国际标准组织OASIS(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并从2006年4月起多次集体赴美参加 OASIS 标准大会。如今,长风联盟已经成为SOA国际标准组织的核心成员,长风联盟的成员企业也因此有机会和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标准接轨。2005年,长风联盟把推进SOA发展列入了联盟的技术发展规划,并于2006年形成了基于SOA的技术蓝图,确定了SOA技术方向。2009年1月,长风联盟发布了《长风联盟SOA套件》和《长风联盟SOA应用指南》,意味着在长风联盟的组织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企业在SOA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肖澜认为,长风联盟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形成了软件产业联盟文化,形成了企业间的互助圈子,改变了软件业界原有的“同行都是竞争者”的惯性思维。肖澜回忆说,长风联盟刚刚成立时,联盟出面有意识地组织会员企业的高管们一起活动,开始大家都觉得没意思,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在联盟内互相有很多合作点,开始形成“小团伙”了;到现在联盟会员单位主动出来张罗活动,争当东道主,互相之间的感情深厚起来,合作密切起来,对联盟的认可和热爱也浓重起来了。

作为一个类似协会的组织,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内就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具有相当的凝聚力,已经初步证明长风联盟的成功。谈到长风联盟成功的经验时,肖澜认为,首先是因为长风联盟采用了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来运作,招募专业化的人员,通过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来为成员企业提供价值,吸引会员和凝聚会员,完全依靠会费来运作联盟。他透露,因为联盟成员每年都要交会费,会费标准还挺高,如果对长风联盟提供的服务不满意,会员肯定选择退出;没有了会费,联盟就难以维持一个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联盟的服务水平也就难以提高。这样就对长风联盟的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运作企业的能力,组建专业化的团队,做出成员企业认可的东西来。

从产业到应用

让肖澜遗憾的是,作为一个协会性质的组织,长风联盟还未成立一个明确的实体,这阻碍了他们去承担更多的事情,比如说,不能去承担国家基础软件专项项目。而且,由于没有实体,对用户来说没有实际的产品,不利于长风联盟更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核心能力的沉淀。

但是,肖澜分析说,在当前产业比较弱小的背景下,更多的企业还是希望长风联盟更多地为大家提供服务,而且如果长风联盟真的成为一个企业实体,可能会影响会员企业的利益。“在模式尚未明确的情况下,成立实体可能会带来联盟的分化甚至崩溃。”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肖澜透露,长风联盟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还将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

回顾长风联盟四年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尽管长风联盟一直都在坚持开放、协同、增值、品质的理念,但是他们的定位在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肖澜总结说,前三年长风联盟的定位是“创新先锋”,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技术和标准创新上,整合产业链共同寻找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市场,在产业层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未来长风联盟希望能够把握市场主流,将联盟成员的产品组合成用户看得懂的产品,使得用户在购买软件的时候就会想到找长风联盟,成为“市场主流”。届时,肖澜指出:“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是更具挑战的事情。”

目前,长风联盟的战略发展正逐渐从技术与标准的领军者向占据技术标准前沿与市场主流并重转变,积极探索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工作模式和途径,其中提供咨询服务成为一个主要的工作切入点。

据了解,在面向用户时,长风联盟将借鉴以往面向产业时采用的工作组模式,成立大型活动信息化、应急体系、空间信息服务、舆情与信息公开等工作组,以工作组为主体去开拓市场,引导工作组成员在面向用户时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事实上,长风联盟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尝试。长风联盟会员企业北京文化体育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直接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多项核心信息系统开发、测试及现场支持服务的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大型运动会IT建设经验,但是该公司的规模尚小,难以全面承担一个大型运动会主体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长风联盟就组织了开发2008北京奥运票务系统的清华同方公司,以及联盟内另外一些承担过北京奥运信息化工程的会员企业,组建了大型活动信息化建设工作组,共同开拓国际国内大型运动会、文化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市场。

与此同时,从2007年起,长风联盟开始积极吸引用户成为会员企业,肖澜还透露:“用户加入长风联盟是免会费的。”近日,作为用户的东莞市信息化办公室就加入了长风联盟,长风联盟也因此扩大了其在北京市以外的影响。

如今,长风联盟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

猜你喜欢

长风会费会员
愿你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长风街线路所102DG占用丢失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会费今年交纳情况如何?(答读者问)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中国缴清联合国会费
吐鲁番,漫过香甜的长风(散文诗 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