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婚》的创作特色

2009-04-21赵海霞

艺术百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金婚艺术特征

赵海霞

摘 要:5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金婚》通过佟志和文丽的爱情、家庭、事业发展变化为线索,展示了以二人为中心的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描绘了这对夫妻50年的生命历程;同时再现了共和国50年的沧桑巨变。

关键词:《金婚》;婚姻;创作;影视艺术;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On th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en Wedding

ZHAO Hai-xia

5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金婚》以佟志和文丽的爱情、家庭、事业发展变化为线索,展示了以二人为中心的夫妻、婆媳、父母、子女,同事、朋友、邻里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描绘了一对夫妻50年的生命历程;同时还真实地再现了共和国50年的沧桑巨变,把五十年家国发展变迁的兴衰荣辱、起伏变化,以及顺境、逆境、坎坷,甚至是动荡、灾难,和人物的命运、婚姻的命运、情感的命运交织在一起,采用编年体的叙事,将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娓娓道来,它以高超的叙事能力和鲜明的叙事特色创造了“日常生活的经典”,歌颂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观念,旗帜鲜明地捍卫传统婚姻。同时在戏剧矛盾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婚姻观念的回归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整部剧作编剧手法可谓新颖、独特。

一、编年体叙事体制

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电视剧《金婚》从1956始,到2005年结束,时间跨度50年,一年一集,每集都以字幕形式打上具体的年代,非常巧妙地把历史大背景推到幕后,而把一个普通家庭的婚姻推到台前,通过道具、场景、音乐、表演等视听元素营造特定的时代气氛,以此来表现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命运和情感历程。50年的婚姻生活,50年的家国变迁,剧作内容庞杂然而有序。创作者把50年间国家与社会、历史与时代的变迁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前、后景交融,相得益彰,通过人物命运、时代变迁深刻地揭示了极具“家国”情怀的人文意义主题。正如导演郑晓龙说的那样,“用编年体的形式拍婚姻,过去没有,一年一集显得很郑重。而且,婚姻里面的内容太多了,情节剧很难把各方面的问题一网打尽;而编年体的涵盖面比较广,可以跳出来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可看性要比情节剧强。”很明显,把人物命运的发展和国家的变化交织在一起,无疑寓含着深层的“史”的思维,从而使得本剧更具有某种历史性的隐喻,与单纯描写婚姻、爱情的电视剧相比,更具有思想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沧桑感。

具体而言,《金婚》可谓是一部婚姻题材的大戏。剧中的佟志和文丽是一对平凡夫妻,他们的婚姻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直到新世纪,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变化巨大的五十年。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知青上山下乡、唐山大地震、改革开放、申奥、非典,等等,这些大的历史事件都或隐或现地在剧中体现,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婚姻生活,同时也影响着他们同时代人每一个人的生活。该剧的这种编年体的结构形式,在时间的空间平面上讲故事,以主人公佟志和文丽的婚姻历程为主线贯穿始终,不仅主人公的生活联系着社会,他们的家庭成员也都与社会紧密联系,共同经历着时代的风雨。如五八年佟志和文丽去厂里捡废铁预示着那个大炼钢铁的年代;文革时期燕妮动不动就喊着“打倒妈妈”说明连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也打着那个动乱年代的烙印,大人更不用说了;大宝的开公司、挪用公款买房、愿意“做一头快乐的猪”的爱情观买房更是昭示出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复杂化倾向。剧中男女主人公平凡的婚姻家庭生活史与不平凡的时代变迁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剧情的内容,增强了该剧的观赏性,使观众对剧中的故事和人物命运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了互动效果。该剧引起不同的年龄段人的喜欢,就因为不同的年龄段的人在里面都能找到自己过去的影子,都能唤起对曾经的那段时光的回忆,这也是该剧一上演就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矛盾冲突设置的巧妙而全面

《金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矛盾设置巧妙而全面。纵观全剧没有多么大的矛盾,但小矛盾迭起,在这一连串的小矛盾发生过程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这里夫妻、婆媳、父母、子女、同事、邻里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矛盾交织,形成了一种立体网状结构。

夫妻的和谐、家庭的稳定和持久并不是说夫妻之间不会有矛盾,不能有冲突,因为和谐是出发点,是目标,但实现和谐的过程依然是伴随着矛盾的碰撞和激荡,因为差异就是矛盾。婚姻的美好,家庭的幸福,正是夫妻之间经过不断地对比、碰撞,而不断走向互相理解、互相补充,不断在新的水平上互相吸引,从而实现家庭的和谐的。《金婚》把这种幸福的真谛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精彩细节和矛盾冲突确实收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引起很多联想、回味。无论是佟志和文丽的自由恋爱还是大庄和庄嫂的父母包办,以及他们后代的婚姻都经历了各种磕磕绊绊,体现出这一点。主人翁是佟志和文丽这对夫妇,且不说他们之间因为一些生活上的琐事经常呕气斗嘴,但就佟志对李天骄的精神恋情就曾给文丽带来了很大的精神伤害,像千百万普通夫妻一样他们为此事也吵过也闹过,甚至不止一次的提到了离婚,但最终是夫妻的相互忍让和宽容使他们的婚姻经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走过了“金婚”50年;大庄的“招猫逗狗”的毛病也给庄嫂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以至于后来生了病提起这事还愤愤不平,可到最后大庄还是由衷的说出,对他最好的最适合他的还是他这个“童养媳”的老伴儿。在子辈中,无论是燕妮与洪阳,还是南方与苏戈、大宝与倩倩、多多与狗子,他们的婚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在矛盾的产生与化解中前进。尽管两辈人的婚姻观各自不同,但他们最终都集中在“幸福的夫妻关系是蕴涵在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中,白头偕老是夫妻共同的追求”这个归结点上。

在现实生活中,婆媳之间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是很不好相处的,矛盾也是经常迭起。剧中文丽和婆婆之间的婆媳关系,也设置得精彩而具有代表性。婆婆是乡下人,老思想,做事情习惯于她们老一辈的方式,比如在喂孩子这事上,她用嘴给孩子嚼着吃,认为这很正常,并且说她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喂大的;而文丽在北京长大,接受更多的是城市文明,对婆婆这样做当然不满意了,争吵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一些诸如此类的家庭琐事,两个人一开始是各持己见,都认为自己有理,经常相互不满。但后来时间久了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就由最初的相互不满到最后和睦相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彼此“心有灵犀”,不是母女胜过母女。文丽、佟志因四个孩子的婚姻问题而伤透脑筋,燕妮的离婚再结婚,南方的结婚不能生育,多多的啷当随意,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大宝的只恋爱不结婚使他们两口子操碎了心,无论这样的打打骂骂、吵吵闹闹,但最终都归结在为了孩子们的幸福甘愿付出一切;至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则相对简单,尽管有彼此的不满,但没有尖锐的利益冲突,最终趋于和解。还有同事、邻里之间的冲突在缓和、尖锐之间来回游移与波动,最明显的体现在佟志、文丽与大庄、庄嫂两家之间的关系上。佟志和大庄既是同事又是竞争对手,也时常会因为工作的事而闹翻,但他们始终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尤其是到了晚年,两个人更是好的亲兄弟似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文丽和庄嫂的矛盾也是起起落落、精彩四起,从最初的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闹水火不容到最终的相互搀扶情同姐妹。这些矛盾冲突的最终解决均是各种关系趋于和谐的一个个形象注脚。剧情也是随着这些矛盾的产生、发展、最后缓和解决而推进。

三、人物形象塑造的历史感与真实性

《金婚》编剧在人物设计、发展上充满了历史感,绝不是随意而为之的。它塑造了两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他们周边的一组人物群像,这两个主要人物撑起了整个电视剧的框架,加上边上一个老跟他们吵架但关键时刻又相互帮助的家庭,是两个家庭撑起了整个电视剧的50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打着浓郁的那个时代的痕迹,他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和所处的时代相辅相承。比如文丽一出场是两条麻花辫,花格子上衣明显地打着中国五六十年代青年女子着装的烙印,文革时期的草绿军装样上衣也是那个时代必不可少的,后来的烫发、毛呢大衣则显然预示已经进入了八九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佟志的前女友姚爱伦,她的名字就是一张时代的晴雨表。五十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密切,中国受苏联影响很大,尤其是年轻人很多狂热地喜欢苏联小说,崇拜里面的英雄,模仿里面的人物,这时候的“姚爱伦”就成了“姚苏拉”;文革时期,为了显示自己又红又专的革命精神,她摇身一变,从“姚苏拉”就变成了“方红兵”;改革开放后,这个“方红兵”审时度势,马上又变了回来,再次成为“姚爱伦”。

同时《金婚》在人物性格复杂性驾驭上也做得非常漂亮。在文丽身上就表现出多重、对立又和谐的性格元素。她既浪漫又保守,自己年轻时喜欢苏联小说,常常做着蓝色的浪漫的梦,可后来她自己做了母亲,却又限制自己的孩子看小说,俨然成了一位保守的母亲;她既温柔又尖刻,对待丈夫充满着一个妻子的温柔,可一旦翻起脸,说起话来尖酸刻薄,比刀子都厉害。女二号庄嫂这个人物,也塑造得极其成功,她身上体现出极端的不和谐,既有农村大嫂的纯朴与真诚,又有小市民的自私与狡黠。平时她和文丽情同姐妹,虽为邻居,但在缺吃少喝的年代,她自己舍不得吃,把东西让给怀孕的文丽,亲昵的称文丽的大女儿燕妮为“干闺女”,动不动就拿东西给她吃。但是真到了分房子的时候,她又六亲不认,先是和文丽吵,后来闹到厂里,与丈夫大庄演双簧,当着上级领导的面又哭又闹,大显泼辣性格,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一处好房。编剧这样处理人物非常符合实际,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往往是诸多相互矛盾的元素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不同的场合会表现出不同的一面,这样塑造人物才显得真实,人物就因为有了这些特点才显得可亲、可爱、可信。

四、家庭温情的回归与婚姻观念的转变

《金婚》可以说是中国婚姻的百科全书,它细腻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的婚姻生活,给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以不同的影像:年轻人一是看父母是怎么过来的,二是看见了自己的未来;中年人面临着婚姻危机,更需要在《金婚》里面看到危机和危机是怎样度过的;老年人在《金婚》里则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同时《金婚》也昭示了经过长期情感迷失的观众渴望温情回归的心情,它给我们展示出家的温暖,呼唤在外飘零的心能够回归家的怀抱,珍重你的婚姻,善待你的婚姻,平淡而幸福、朴实而温暖的婚姻就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在中华民族传统观念里,婚姻代表的是爱情的升华,是一生一世的承诺,是每一对恋人希冀走进的神圣殿堂,是情感的寄托,人们一直以来沉浸于此且深信不疑。然而1997年《牵手》的播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掀起了一股婚恋道德主义反思潮,《牵手》因此获得空前高收视率,被评为年度最受欢迎电视剧。但随着《牵手》的成功,我国婚姻家庭剧似乎从此走进了“第三者”婚外恋剧情的怪圈,难以自拔。从1997年的《牵手》到2001年的《让爱做主》《来来往往》,婚外情泛滥、第三者当道,再至2004年《中国式离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006年《中年计划》,婚姻变得触目惊心,令人恐惧,甚至有年轻人大呼“我们都不敢结婚了!”近十年过去了,观众已疲乏于这类影视剧作,“第三者”婚恋剧陷入瓶颈。

2007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新结婚时代》、《金婚》重新掀起婚恋剧热潮,这次是人们在经过质疑、痛定思痛后对传统婚姻中家庭感情的重新认可,老百姓能轻易地从剧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而剧中传达的家庭温情也与百姓产生共鸣,这对经历过情感迷失的观众来说显得弥足珍贵。它让人们多年漂浮的感情终于重归传统家庭温暖,变得踏实、坚定,人们渴望的就是这种温情。佟志到“三线”工作遭遇李天骄情感诱惑而“精神出轨”,文丽对生活充满恐惧和抱怨,夫妻关系从冷漠到冷战到大打出手,婚姻似乎走到了尽头。但文丽在悲痛震怒之后变得成熟,她奋力支撑家庭渡过这个重大危机;无论佟志是怎样的爱慕李天骄,但在他内心深处,妻子和家庭仍是第一,在人生关键的时刻,他还是选择了家庭和亲情。甚至大庄与庄嫂虽为父母包办,从结婚那一天起两人就磕磕绊绊,他与梅梅又一直藕断丝连,但两口子还是相依为命,一直到庄嫂去世都没有分开;就连口口声声嚷着只恋爱不结婚的新一代年轻人大宝、多多最后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回归到家庭温情的港湾。

《金婚》通过婚变还透露出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现在的人们对婚外情持的是更为宽容的态度,面对负心之人,人们给予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谴责,人们比以往更能接受婚外恋。尽管佟志的负心给文丽带来极大伤害,但是,最终她还是接受了这一事实,显示了女性的博大胸怀,同时透露出现代人在婚姻上的道德宽容的心态。婚姻不再受制于道德,道德在婚姻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其自身的言说能力与神圣的外衣,从而使婚姻更加私人化,别人无权也不愿去干涉。

“其实,金婚的秘诀得让观众自己去悟。”编剧王宛平略带神秘地说,“相比经营婚姻的手段,夫妻间的爱与包容才是基础。”《金婚》给人的启示是婚姻之路没有捷径,只能两个人搀扶着慢慢地走,就像体验一次危险而幸福的旅程。只有真爱、包容、和谐才能幸福地穿越50年的时空,才能走过金婚,直到永远。从某种角度而言,有时候“妥协”也是夫妻婚姻美满、白头偕老的一种智慧和艺术。“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地牵你的手,不去想该不该回头……”多年前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牵手》,旋律依旧熟悉。王宛平希望通过《金婚》这部作品让所有经历过婚姻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希望关注和热爱生活的人从中获得各自不同的感受。

以上四点是笔者对《金婚》创作特点的简单分析,当然除此以外《金婚》的成功还有其他特点,比如它风趣幽默的北京语言的展示、前后景交叉的复式叙事、婚变视角下伦理道德的转变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展开论述。

五、结语

《金婚》这部现实主义作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永恒魅力,给今后我们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一种范例和借鉴。同时作为一个和谐婚姻的范本,家庭伦理剧的典范,《金婚》对于当今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金婚艺术特征
金婚
满江红·五秩伉俪
光华自在金婚时
“互联网+”时代下的影视艺术教学研究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
影视艺术传播视野中的内容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