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模式探索

2009-04-21张丹君

党史文苑 2009年24期
关键词:公务员心理健康政治

张丹君 李 阳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报刊上,也有极少数从理论上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章,但是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对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运用心理疏导的理论文章的搜索结果为零,更不要说实证研究了。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证模式探索。

[关键词]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

我国的公务员是个特殊的群体,行使着管理国家的权力。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近些年来,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大、社会期待高、工作风险大、家庭不和睦等导致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就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作了初步的实证研究,以期能缓解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增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研究现状

国外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研究比较成熟,尤其是关于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研究。Cooper&Roden(1989)访谈了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尔士318名20~59岁的税务官员,同时还运用量表和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他们认为税务官员特殊的工作压力使得其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受到影响,女性税务官员与她们的异性同事们相比,工作满意度要高,但是出现的心理疾病症状要更多一些。Bogg&Copper(1995)对英国557名高级公务员和1056名私营企业经理进行了职业压力测验,对两类群体的心理、身体健康及工作满意度、职业压力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要更差一些。工作及组织压力更多地影响了工作满意度。而人格因素更多地影响了心理及身体健康水平。此外,人民网上曾有这样一则消息:日本人事院对81万名国家公务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面对着工作、社会、家庭等各种压力。自杀已经成为导致日本国家公务员死亡的第二大杀手。

在国内2004年12月8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调查职业中,“公务员”有54.88%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Oven(2003)曾撰文讨论了精神疾病如何影响了政府官员的决策,但政府官员的精神疾病很难得到诊断,通常情况下即使被诊断出来,也不能保证得到治疗。由此可见,重视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已迫切需要提到日程上来。贵州省于1998年6月对厅局级公务员共358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1%的调查对象意志力强或较强。意志力弱或较弱者为零,有14.9%的意志力一般,总体状况较令人满意。郑洪利、于霞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探讨了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其“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其“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多个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内学者在心理健康、人格特质等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更多针对学生、教师、护士等人群,而针对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较少。但机关干部职工也常受累于生活抑郁、工作倦怠、人际关系敏感、职业成就期待、人格冲突等心理困惑。有的人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体强烈,他们“唯唯诺诺、兢兢业业”,工作时经常处于“心理恐慌”状态。不少党政干部存在着较大心理压力,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疲劳、心理浮躁和心理压抑,有些同志对个人的生活、工作、未来的发展等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等问题。因而探索心理疏导在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模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显得的极其重要。

二、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实证研究的内容

1开展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大家现在讨论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往往局限于公务员的压力和职业倦怠感两个方面。当然公务员的心理问题应该不止这两个方面。为了弄清楚公务员到底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和严重程度,我们将在本省或其他省公务员范围内用症状自测量表进行一次普查,为今后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探索公务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公务员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压力和单调只是部分原因,为了弄清楚到底有哪些问题会影响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我们把工作压力、工作特点、社会期待、媒体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采用回归分析的办法,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

3开展公务员心理健康多种疏导形式。把普查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公务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我们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然后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的水平。从而证实通过心理疏导可以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4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随着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效率会更好,意愿会更强,这也就达到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但是因为“社会期待效应”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在研究中对公务员问“你是否愿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采用职业倦怠感代替为人民服务的意愿,因为公务员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他们在工作中不感觉倦怠,就说明他们很乐意为人民服务。

三、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实证研究的途径

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公务员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工作绩效的需要,因,我们将从调查开始着手研究当前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然后根据Cooper&Williams在2002年提出的工作压力模型来缓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该模型认为相同的压力源在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应对机制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或是积极成长促进的结果,或是消极的结果。因此,压力源、应对机制和个体特征共同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压力结果。压力管理方法有多种分类:比如按照管理主体可分为组织策略和员工策略;按照管理客体可分为压力诱因导向的策略、反应导向的策略和症状导向的策略。本研究将采用心理疏导的技术,采用以上的三种策略来减轻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将从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设为实验组,并抽取出同质同量的样本作为对照组,仅作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个阶段的心理疏导后,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从而检验心理疏导的效果。

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身心和谐水平、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感等分别进行测试,并将两组样本进行检验,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如何确保得到准确的测验结果,由于所测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有着很强的防御心理,有相当多的公务员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心迹,这对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公务员因为工作繁忙和单位的不同,要想把理想式的集中

起来进行心理疏导存在相当的难度。考虑到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将首先对受测公务员进行相关讲座,让大家从心理上接受测评,然后再进行相关测试,当然,为了能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加强问卷的测谎板块。

我们首次将心理疏导技术运用到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假定通过心理疏导技术可以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公务员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从而降低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公务员的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从而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将填补对中国的公务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缺陷和空白。

四、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实证研究的预期结果

1了解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为后续进一步的心理疏导实证研究提供依据和工作切入口。心理疏导是新生事物,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心理压力急剧增加时,在需求很大但又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使用的情况下,开展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了解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就尤为重要。江西省直工委对各厅局公务员展开全面的普查,详细了解江西省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构建公务员心理疏导的机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研究的结果,建构一个应用心理疏导技术有效开展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体系,把本研究的成果统合起来,从而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抽象提取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为预防,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为补救的全方位的公务员心理健康工作模式。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有效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3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素质。作为人民的公仆,公务员承担着大量机械、无趣、冗杂、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容易影响为人民服务的质量。而公务员手中掌握着人民富裕的权力,权力在心理健康的人手上可以成为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但一旦到了心理畸形、思想政治水平不高的人手上,就会成为人民的祸根。因而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疏导,全面提高公务员的心理水平,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扮演好人民公仆的角色,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使每个公务员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公务员心理健康政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篮球公务员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