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009-04-21陈玉龙熊小全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汽车工业市场潜力发展前景

陈玉龙 杨 蕾 熊小全

摘要:文章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借鉴国外汽车后市场发展经验,分析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不足,展望了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前景,并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汽车工业;汽车后市场;市场潜力;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009-03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行业60%的利润是在售后市场产生的,难怪被称为“黄金产业”。售后市场产业链大致包括: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保险及代理、二手车、汽车俱乐部/汽车网站、美容/保养/维修、汽车配件流通、旧零件翻新等。据统计,国外成熟市场的销售额中,零部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 %,服务占33%。整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行业利润的20 %,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 %,而50%至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而目前在我国的汽车销售额中,制造商的比重依然偏大,约占43 %,服务只占12%,贷款买车的比例还不足5%。据了解,一辆私人轿车全寿命费用是购置费的二倍。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这一市场日益成熟,汽车后市场潜力巨大,无疑是一个朝阳市场。

一、中国汽车后市场潜力巨大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9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173万辆,增长18.1%。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增长24.5%,其中私人轿车1947万辆,增长28.0%。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位居全球第一大市场,并逐渐进入汽车社会。此外,全国拥有汽车驾照人数为12209.21万人,与2007年相比增加1500.50万人,增长14.01%,增幅上升1.11个百分点。

尽管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但2009年汽车行业的开局仍然令人满意。2008年产销超过100万辆,每个月的产销任务平均83.3万辆,2009年首月销量近86万辆,实现了开门红,全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突破1200万辆。“十一五”后期,产销规模增长仍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消费观念转变加快,汽车作为非奢侈家用品正在逐步普及。年青一代消费的观念正在改变,汽车已不再是身份的象征,汽车消费也不再是成功人士的特权,汽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已成为家用品。此外,2006年重启的消费惯性仍在起作用,汽车消费热潮仍在继续。最重要的“次级”市场升温加快,“三大经济圈”的周边辐射带、内陆地、县级中小城镇及广大的农村市场等二三级汽车市场的启动,将持续推动消费增长。在很多内陆小县城,拥有驾照或正在学车的人数相当可观,加上房价压力不大,汽车消费一旦形成风潮,在攀比效应及示范效应下,一些中、低端车型将大有市场。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一规划无疑会对中国汽车产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汽车质量以及技术含量、国内路况的不断提高,与汽车消费配套的汽车后市场业己成为一个庞大的、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市场。围绕着汽车消费相关的连锁服务、汽车维修与保养服务、汽车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经销服务等汽车服务行业,也朝着一体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方向蓬勃发展,形成庞大的汽车服务产业市场。仅车载导航系统2006年在中国就销售了80万台,品牌超过200个。2008年GPS市场增长4倍,达到300万台。另外,全国有200万辆左右的音响改装汽车,整个影音后装市场的份额有140亿元,每年的增长率在20%左右。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中国轿车私有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为汽车消费后市场提供了无穷的商机,也为中国汽车用品及服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使汽车后市场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从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看,汽车后市场呈现出10大商机:一是售后维修服务。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占到60% ,这说明售后服务大有开拓余地。二是汽车养护。谁能抓住汽车时代养护商机和服务商机,谁就能够挖到中国汽车时代最大的财富金矿。三是配件和精品零售。随着汽车的普及和提高,汽车内装饰、外装饰、汽车防盗、内饰件、保养品甚至汽车改装业务将变得异常红火。四是汽车保险。目前,汽车保险已经占到世界非寿险的60%,国内汽车保险营业额也在财产保险中居第一位。五是汽车融资。这包括汽车业资本经营、汽车租赁、消费信贷。六是汽车资讯。包括汽车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动态、统计分析、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七是汽车广告。在发达国家,汽车广告是所有广告中的大户,甚至是最大户。八是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包括车载系统和公共系统。九是汽车娱乐。包括音响系统、电视接收系统、DVD系统等,汽车娱乐系统的营业额可能超过汽车本身。十是汽车俱乐部。如品牌俱乐部、车迷俱乐部、越野俱乐部、维修俱乐部、救援俱乐部等。

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特点下,分享汽车后市场这块蛋糕,已经成为业内新的研究课题和竞争焦点,新技术、管理模式、融资模式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改变汽车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国

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迎来了一个令人欣喜时期,中国汽车后市场,迎来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黄金时代。

二、汽车后行业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良好

作为世界上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被喻为“黄金产业”。在欧洲,汽车售后服务业也是汽车产业获利的主要来源。目前,4S店模式和连锁经营模式在国际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上居主流地位。日本是目前4S体系维持最好的国家,这与日本的国土狭小、整车厂家比较强大有关系。欧洲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是4S体系一统江湖,90年代初开始以非常快的速度转型为“多品牌特约销售”和“多品牌特约维修”,因为只卖一种车、只修一种车,实在很难生存。美国的4S体系也从90年代初开始走下坡路,目前只能占整个售后市场约20%的份额,而专业化连锁企业是主角:事故车专修连锁、发动机专修连锁、制动系统专修连锁、专业养护连锁、配件连锁,等等。在美国,汽车后市场包括汽车在售出之后维修和保养所使用的配件和服务,涉及汽车配件供应商、汽车配件销售商和汽车修理服务商二大类企业,并依次形成一条产业链。

以美国为例。2008年下半年,底特律汽车市场一片萧条,可芝加哥的汽修汽配一条街却依然生意兴隆。都说股市是经济表现的晴雨表,让我们从2008年美国股市大萧条中的表现来作一下行业对比:整车行业老大通用汽车(GM)的股价在2000年大约是94美元,2007年接近40美元,2008年最低股价仅1.7美元,市值约10亿美元,远小于上海汽车(400多亿人民币)。零部件制造行业老大德尔福(DELPHI),股价在2000年接近20美元,2007年只剩3美元,2008年跌到0.04美元附近,市值仅2000万美元。二手车行业龙头CARMAX,股价在2000年不到0.8美元,2007年初创历史最高28.8美元,最近在8美元左右,市值约18亿美元,明显强于整车和零部件行业。

再看汽配连锁销售行业标杆企业AutoZone:股价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地向上走,每年都在创新高,2008年9月甚至还创下历史新高143.80美元;其后受恐慌情绪的影响快速跌破90美元;12月公布财务数据后市场回暖,发现汽车售后行业不受周期影响,股价又快速回升至140美元上方的历史高位。

在美国像AutoZone这样的汽配连锁上市企业还有多家,整个汽车售后板块在美国股市中是表现最好的。因为汽车售后是一个存量市场,不管新车销量下降多少,只要销量不少于报废量,汽车保有量就是增长的,而旧车始终要保养和维修,终端市场并不会萎缩,这是受经济周期影响最小的行业。

三、跨国公司抢滩布局中国汽车后市场

一个如此巨大的市场,在全世界寻找投资机会的国际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当然不会视而不见。实际上,这些运作模式成熟的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在中国大范围布局。特别是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纷纷选择在中国建立其亚太地区总部。

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巨大诱惑几乎令所有的外资汽车售后巨头都在中国服务市场上发起了全面进攻。全球第二大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 )宣布,到2010年前,建在中国的汽车维修店要达到1000家;美国NAPA从1997年就进入中国,之后于2005年业务进行了整合。蓝霸汽配超市连锁有限公司(NAPA中国)目前在上海还设了样板点,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经销商黄帽子(YellowHat)在中国开设第一家专卖店之后,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直营店与加盟店数量增加到500家;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服务连锁企业澳德巴克斯(Autobacs)100%出资在北京成立了澳德巴克斯(中国)汽车用品商业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品牌加盟的方式开展事业,目前在上海、厦门、北京、杭州、郑州有五家品牌加盟店,据中国区董事长志野修市表示他们计划2010年前在中国开设100家连锁店;壳牌(Shell)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与上汽集团联手推出安吉—杰菲汽车快修连锁店计划。

美国最大的汽配连锁企业NAPA、全球最大的汽车快修连锁企业美国AC德科公司、日本澳德巴克斯和黄帽子都已进入中国。博世在中国已拥有150家维修站,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澳德巴克斯计划投资10亿日元在中国开设100家连锁店。引进中国,而“博世专业维修”则早已在中国拥有了超过300家的网络店。

固特异在中国的700多家零售店已经摆上了杜邦、壳牌、德尔福、辉门的产品。固特异希望在2008年底之前,轮胎销售收入只占到零售店的25%,剩下的75%来自汽车服务。其对手米其林去年也与江森自控、BBS、立中和Hunter签署了类似的零售合作协议。

倍耐力轮胎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钟裕林日前在《汽车族》杂志举办的2008中国汽车后市场高峰论坛表示,中国2005年之前轮胎替换市场的增长率为14%,之后的两年也一直以15%的速度增长。“我相信轮胎替换市场在2007~2010年间还将以两位数的速度继续增长。”

四、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策略

(一)国内的汽车后市场企业与国外大品牌展开竞争

国外大型的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多年的经验以及国际化的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但国内的连锁经营商家也具有熟悉国内市场、经营方式灵活、产品及服务的本土化等优势。在中国进行市场经营要学会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既要学习国外科学管理、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等等,将内与外进行有机结合,做到科学合理,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要积极努力将自己的企业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结出丰厚硕果。

现在外国的汽车后市场企业都是以大型超市或专业化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它们大都选择在大中城市开店,纷纷占领大中城市。这就给国内的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先从“小”做起,先从“广”做起。学会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小地方包围大城市,将中小城市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是因小城市地域小,容易做出特色,也很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同时小城市的网络单元商家投资也相对较小,但效果一点也不差。

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将在我们的手中掌控。在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连锁经营是必然趋势,它将成为未来汽车维修、美容养护业的主要运营方式。现在是发展全国性汽车连锁服务业的大好时机,国内外各大品牌也正在积极攻城圈地,拓展势力范围。机会稍纵即逝,谁能抢在前面,谁就能抓住机遇和市场。但是,随着汽车后市场行业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行业竞争将会日趋激烈。经营管理的不善、行业利润的下降,必将淘汰一大批经营者。而有实力、懂技术、懂管理、有战略眼光的大型连锁企业将会从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打造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经营“航母”

定位要明确。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要冷静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成熟的战略、战术。

经营方式要灵活。走特色经营之路,也就是差异化经营战略。要学会并保持不断创新,在经营上要同竞争者形成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好是顾客所需要的。要学会在满足网络单元用户需求的同时,怎样更好地去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新产品信息、技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顾客信息、市场信息等。并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与沟通。

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及各项工作的工作流程。强化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健全科学的工作流程是企业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严格的现场管理是企业工作标准的体现。

加大培训力度。在注重网络开发的同时,注重自身及网络单元用户中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

要学会品牌化经营。真正的品牌是实实在在的,要多做有助于品牌成长的实事。让网络单元用户说好、让消费者说好,品牌也就自然出来了。

切实做到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要充分认识到产品能创造价值与利润,服务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与更大的利润。

学会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做事情。只有找出自己企业的经营特点及长处,扎扎实实地做,才能一点一点地做大、做强。

要培养消费者“以养代修”的观念。中国人没有养成养护车辆的习惯,很多车主都是等车辆出了问题才想起修理。因此汽车美容、养护行业市场还并未真正地大面积启动,所以要尽可能地使用一切营销手段向消费者传播“以养代修”的观念,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并接受这一服务。

(三)政策扶持推动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

建议政府扶持行业的方式,一是提供免费的培训和实习机会,使大批失业民工和未就业大学生掌握汽车服务技术,走向汽车售后市场,解决就业问题;二是鼓励和资助零部件行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扶持B2B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行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强税收和质量监管,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改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四是提供金融和财务支持,扶持流通渠道的发展和壮大。

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落后发达国家40年,但是我们的成功,一定不需要40年,现在就是最好的“危”中之“机”。

参考文献

[1]霍义光.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R].2008.

[2]周道华,肖必虎.2006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调研报告[R].2007.

[3]魏建玲.国际商报[N].2008-04-22.

[4]2008(第四届)中国汽车后市场论坛组委会.中国汽车后市场营销报告国际商报[N].2008-04.

[5]张舒.中华新闻报[N].2008-04.

[6]忠言.经理日报[N].2008-06-08.

[7]周文林.经济参考报[N].2008-04-30.

作者简介:陈玉龙(1964- ),男,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经济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石油天然气经济、企业文化;杨蕾(1970- ),女,江苏南京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经济师,研究方向: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及公共管理;熊小全,四川大英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经济师,研究方向:物资采购、计划统计和资产管理。

猜你喜欢

汽车工业市场潜力发展前景
Q7 私有化后市场潜力还有多大?
乐高CEO倪志伟:对中国未来的市场潜力充满信心
春季“危”肌严重,祛痘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