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电价测算有关问题研究

2009-04-19刘江华

中国核电 2009年4期
关键词:经济评价测算电价

刘江华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48)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电价测算有关问题研究

刘江华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48)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和电价测算在原理上相似,方法上相同,但二者的立足点却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旨在论述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电价测算各有侧重,不应混为一谈,并阐述了目前电价定价机制的一些不足,需要在电力市场的改革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电价测算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减少和规避投资风险,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电价测算是现行上网电价定价机制下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业主按照“还本付息,合理利润”原则测算项目上网电价并报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和电价测算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论述了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立足点理应是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而电价测算的立足点是上网电价,所以不能用电价测算代替经济评价;并对现行“电价测算”方法以及现行定价政策作一些分析。

1 经济评价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在项目初步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经济方面的依据。它包括财务评价(也称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也称经济分析)。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指导文件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政府部门日益重视事前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保障项目效益效果分析。1987年建设部发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一版),这对促进项目单位关注费用效益分析、投入产出分析工作,规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的建成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此后,建设部又陆续推出了第二版、第三版。目前正在生效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于2006年7月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工程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中的效益—费用分析,即根据项目当地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在预测项目融资、项目运行、产品销售等基础上,对项目投入物、产出物的价值进行估算,以现金流量分析为工具,结合财政税收政策,计算该项目在规定计算期(项目评价期)内的经济评价指标,并与基准指标进行比较,判断项目经济性的优劣状况。

2 电价测算

1985年以前,我国电源和电网全部由中央政府出资建设,电力行业发电、输配电、销电一体化,国家实行指令性电价,电价制定主要考虑维持设备折旧和直接运营费用,只维持简单生产,不包括投资回报。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特别是电力的需求急剧上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电力管理体制,使得国家无巨资投入到电力建设项目中来,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要求。电力“瓶颈”现象随之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198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决定把国家统一建设电力和统一定价的办法改为鼓励地方、部门和企业投资建设电厂。随后又制定了《关于多种电价的实施办法》,出台了电价随燃运加价浮动等主要政策,实行以“还本付息电价”为主的电价政策。对利用贷款建设的机组,电价在还贷期间按运行成本加归还本息并取得合理利润的原则来确定,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序幕,也开始了电价测算工作。

“还本付息电价”政策调动了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办电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内资到外资,从部门到企业、自然人多家办电的格局,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合资电厂,特别是独立法人电厂的出现使我国电力工业得到超常规发展。在此后10年间,我国电力投资增长每年超过6%,装机容量每年增加1 000万kW。到1998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2.7亿kW,发电量达到11 670亿kW·h,均居世界第二。可以说,“还本付息”电价政策对解决当时严重缺电的矛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表1 我国电力改革中的几件大事Table 1 Several major events in China's electric reform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还本付息”电价政策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承诺较短时间内投资回报,使得电厂成本控制乏力,电价高企,抑制了电力市场的竞争,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为约束电力成本上升,降低电价,根据核定上网电价的实践,国家计委(发改委)对核定上网电价的具体办法作出了适当调整——将按发电项目还贷需要核定还贷期的还本付息电价改为按发电项目经营期核定平均上网电价。发电项目的经营期,火电按20年、水电按30年计算。银行对电力项目的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协商确定。对火电、水电企业原则上分别按13~18年和18~25年归还贷款计算还本付息额,这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3 经济评价与电价测算

电价测算与经济评价的计算原理是一致的,方法是相同的,但最终计算的立足点不同(如图1、图2所示),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即对电力建设项目投入和项目产出情况进行估算,进而计算出经济评价指标。而电价测算是指按确定的项目收益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和估算的项目投入、电量产出情况,测算出电价。

图1 经济评价流程示意图Fig.1 The schematic of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图2 电价测算流程示意图Fig.2 The schematic of the price estimate

一直以来,电力建设项目业主在项目建设之前就盯在了“测算电价”上,因为这个“电价”需要上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这个“电价”直接关系到其收入水平。在电力建设项目经济性评价中,设计单位、咨询单位、业主甚至政府部门把重心都转到电价测算,以至有观点认为电力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使得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立足点就是在测算电价上,而不是在计算项目经济性评价指标上。笔者认为,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按照《方法与参数》所做的工作,其立足点理应是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电价测算毕竟有别于项目经济评价,二者应该有所区分,特别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4 电价测算方式

根据《水利电力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物价局关于多种电价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上网电价=发电单位成本(按厂供电量计算)+发电单位税金+发电单位利润”的规定,笔者以一个核电项目的电价测算为例,来阐释两种不同的电价测算方式。

从图3、图4可以明显地看到,图3的电价在经营期各年都是不同的,可计算一个经营期平均电价,而图4在经营期各年电价则是相同的。究其原因,是企业对回报利润的要求不同造成的。图3中,各年的利润都相等,都等于某一回报率下的利润额度,但在图4中,虽然利润在前几年较少,但后几年较多,使得经营期的总体回报率还是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

图3 上网电价测算实例一Fig.3 The first example of on-grid price estimate

图4 上网电价测算实例二Fig.4 The second example of on-grid price estimate

一般来说,电厂投产头几年,面临还贷压力,发电成本相对较高,如果同时还希望得到较高的利润,必然要求更高的电价做支持,这不利于电力的竞争;后一种方式则正好启迪项目业主,尽管初期利润较少,后期利润较多同样能保证其投资收益,在我国目前的市场和政策条件下,投资者也不必担心这几年时间引起的各种风险。

5 电价定价制度与企业行为

目前煤电基本形成了标杆电价的定价机制,但核电价格机制尚未理清,国家有关部门对核电上网电价定价采取的是一厂一价,事后定价。

核电上网电价的定价实质是“成本全包、利润先保、价格找齐”。项目业主非但没有控制投资的动力,反而有以增加投资加快进度的强烈愿望。而项目管理理论认为,进度、质量和投资三者之间存在一个均衡关系,一旦打破均衡,势必要付出代价——即如果要加快进度但不放松质量就必须增加投资。目前的定价机制下,增加的投资将直接转嫁到电价上,由消费者买单。业主对于控制项目投资非但没有积极性反而愿意增加投资去换取项目的尽早投产发电,因为早投产可以早享受政策,可以早受益,企业可尽早获得资金的回报,加快资产的周转和盘活,尽早抓住下一个投资机会,最终在企业发展上可能处于有利位置。

必须考虑建立一种以“价格先定、成本争降、回报有别”为原则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创造性,使得企业(项目业主)不仅重视项目建设期的投资控制,也重视项目运行管理,主动采取降本增效、降耗挖潜的措施,不断促进核电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也只有这样,企业(项目业主)才会真正关注项目经济评价,进一步重视和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6 结论

电力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和电价测算是原理相似但出发点和立足点均不相同的两项工作,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厚此薄彼。分析研究经济评价和电价测算,理清各自的作用,更重要的目的是认识到目前的电价定价机制存在较大缺陷,要在电力体制改革中逐渐改善和消除,同时引导企业(项目业主)真正重视和运用经济评价方法,发挥其在科学决策上的支持作用。

7 致谢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本院退休专家程萍老师和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钱丽女士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1] 岳林康. 改革电价模式,为推进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创造条件:兼论一种电价模式.经济体制改革[J]. 2000,2.

[2] 岳林康. 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条件下核电电价模式研究.核电[J],2002,1.

[3] 王弘. 我国电价的历史、现状和未来[R].招商证券专题研究报告,2006.

[4] 国家建设部,发展改革委.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Study on the economical evaluation of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 price estimates

LIU Jiang-hua
(Economic Analysis Department of China Institute of Nuclear Information & Economics,Beijing 100048,China)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similar to electricity price calculation in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but the aim of both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t emphases of economic evaluation of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electricity price calculation,which should not be confused. And some insufficiencies of the present electricity pricing mechanism which needs to improve continuously in the electric power market reform are also elaborated.

power project; economical evaluation; price estimate

F4

A

1674-1617(2009)04-0363-05

2009-05-19

刘江华(1980—),男,土家族,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核电经济与项目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经济评价测算电价
ETC门架系统传输带宽及流量包测算
德国:电价上涨的背后逻辑
探索电价改革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支平衡分析
争议光伏标杆上网电价
“营改增”对项目投资经济评价的影响
对民用机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现状的思考
竹林区道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