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新闻

2009-04-17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9年1期
关键词:花卉新品种农业

荷兰花卉市场在经济危机史“风雨飘摇”

由于受到2008年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荷兰花荷鲜花植物拍卖行,2008年全年营业额增长率由2.7%下降至0.25%。

据悉2008年9月,荷兰花卉出口主要目的国——英国的花卉进口量下降了大约50%,导致20D8年前9个月荷兰花卉出口量降低了2%。

然而荷兰花荷鲜花植物拍卖行执行总监Timo Huges仍然表示乐观:“2008年并不是太糟糕的一年!即使是在经济危机的困难时期,消费者仍然保持购买鲜花来妆扮自己的房屋。我们期望2009年,荷兰花荷鲜花植物拍卖行的营业额增长率由0.25%上升至1.0%。”

埃塞俄比亚2008年鲜花出口收入将增加一倍以上

埃塞俄比亚园艺协会主席策加耶·阿贝贝日前表示,埃塞2008年鲜花出口收入有望比上年的6400万美元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5亿美元。

阿贝贝说,2007年埃塞俄比亚共出口3.65亿支鲜花,2008年鲜花出口量估计会达到8亿至9亿枝。不过他表示,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该国鲜花产业的迅速发展将受到抑制。

近年来,埃塞俄比亚鲜花种植和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额跃居非洲第二。埃塞鲜花以花朵大、花期长、花茎长备受国际市场青睐。埃塞主要鲜花出口国为荷兰,约占其总产量的70%。

目前,埃塞俄比亚全国超过6万人从事鲜花产业。埃塞俄比亚政府希望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吸引更多投资商,实现在5年内鲜花超过咖啡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产业的目标。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气候适宜、商业环境良好以及政府大力支持,埃塞俄比亚有可能在未来几年超过肯尼亚成为非洲第一大花卉出口国。

比利时科学家发现诱身一年生植物开花基因

据悉比利时法兰德斯大学生物技术学院(VIB)的研究人员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两个开花诱导基因。它们成功抑制了典型的一年生植物——阿拉伯芥的开花诱导基因的活性,结果发现这种变异植物就不再能诱导开花了,但能继续生长,并在解除抑制后开始开花。研究人员发现此改良植物并没用完它所贮备的没分化的细胞,因此能长年生长。而真正的多年生植物通过木纹来展现其第二年的生长历程。研究人员一直对草本到木本植物的进化过程感兴趣,此次研究清楚地表明事实上只有两个基因在控制这一过程。这可能遍及植物的整个进化史。

曼谷机场关闭影响商家花卉进口

据悉,近日曼谷机场的关闭影响到花卉物流。自2008年11月机场关闭后,花卉进口商Luo Sow Chlen的贸易额较平日下降了50%。每天自曼谷机场收送荷兰、茉莉和月季等的鲜花至少有500kg。

印度月季产业逆势而上

如今金融危机风暴横扫全球,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然而印度月季行业却逆势而上,月季产量势如破竹,收益预计稳中有升。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给印度月季种植者带来不少惊喜,月季的需求量不因经济不景气而有所下降,依然保持强势。因此,印度月季种植者对将近的新年和情人节月季的销量是信心满满。印度班加罗尔市的切花行业正迎来繁荣发展势头,随着出口订单的不断增多,利润也在不断攀升。目前印度切花主要出口至欧洲地区,尤其是德国、法国和荷兰,亚洲地区主要为日本。

据印度月季生产兼出口商RamakrlshnaKaruturl介绍,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印度卢比大幅走弱,致使订单大增,出口量大幅上涨。预计2009年新年和情人节月季的销量将增长17%~18%,这是因为月季的销售价格与去年相比没有出现下跌,维持原价格不变,而销售量激增。

据悉印度花卉年产值大约为100亿卢比,仅占国际市场较少份额,而具有同等竞争力的肯尼亚和以色列月季占国际市场较大份额,因此印度月季产业上升空间很大。

我国科学家编就世界首部植物染色体图谱

世界上首部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日前由中国科学家编撰完成。这部书收录了1978年~2008年我国各地近4000种经济植物的基因组染色体资料,其中珍贵野生物种年龄超过5000岁。这部名为《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的图书共5册,分别绘制了我国果树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园林花卉植物、竹类、药用植物的染色体图谱。图谱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南开大学教授陈瑞阳等编著,为栽培植物的杂交育种和起源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经济寒冬外商青睐青州花卉

近日,荷兰吉洛夫斯冷藏设备有限总经理汉克一行来到青州考察花卉产业发展情况,先后参观了万红花卉交易中心、良田花卉苗木有限公司、黄楼花卉生产基地等。汉克对该市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参展“中国花卉博览会”及下一步投资合作等情况达成初步意向。

近年来,青州市花木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开始由传统花木产业向现代花木产业迈进。到目前,全市花木生产专业村达到136个专业户16000多户,花木栽植面积达到667000000m2,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5亿元,花木产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兰花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中心”挂牌仪式在广州举行

近日,“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兰花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中心”暨“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花研发与推广中心”挂牌仪式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举行。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广东省部产学研办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雷朝滋,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等领导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全体人员参加了挂牌仪式。

广东省科技厅雷朝滋副厅长表示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是广东省、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一批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已陆续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对广东省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他希望北京林业大学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兰花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中心”暨“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花研发与推广中心”挂牌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瞄准兰花培育和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将“兰花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成为兰花核心种质保存基地、兰花新品种培育基地、兰花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兰花研发人才培养基地,为广东乃至全国兰花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太空“迷你”蝴蝶兰亮相武汉植物园

2008正12月25日,两株太空“迷你版”蝴蝶兰正式在武汉植物园展出。据介绍,其种苗曾搭载飞船邀游太空,花朵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目前全省仅此两株,十分珍贵。

小型大花蕙兰在天津面市

目前,一批花剑高度不超过40cm的小

型大花蕙兰在天津辛口的蕙兰基地面市。这类小型蕙兰的上市量不大,仅有几千盆,颜色以白、粉、浅绿为主,多为观赏价值较高的拱形兰和垂兰,非常适合桌面摆放。

蝴蝶兰遭遇双重“气候影响”

今年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八、九月的连续反常高温,使大批蝴蝶兰抽梗延迟,花期赶不上2009年春节销售。另一方面,蝴蝶兰种苗出口也难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韩元、欧元贬值的情况下,短期内出口量大幅减少。

高温气候导致花期延迟

蝴蝶兰催花需要经历一个低温控制期,然而今年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八、九月气温过高,大部分没有建在高山上的温室基地,即使开足马力降温也无法满足昼温25℃、夜温18℃的生产要求。而在高山基地催花的,若海拔不够高也无法满足要求。抽梗延迟,直接导致花期延迟,再加上2009年春节比往年有所提前,大批蝴蝶兰将赶不上年宵销售。另外在北方地区,即便安全度过低温控制期的蝴蝶兰受近期暖冬影响,也有部分已提前开花。受花期影响,今年仅有约70%的蝴蝶兰能在年宵花市正常开花。

经业内专家统计,今年年宵期间计划上市的蝴蝶兰将达1500万株,比去年的900万株激增了约67%,这个庞大的数字一度让众蝴蝶兰厂商惴惴不安。然而花期控制不力却意外“挽救”了年宵花市,使实际上市量较去年上浮并不大。因此专家分析,今年年宵蝴蝶兰并不会出现预想中的价格跳水,价格应与去年持平。但广东、山东等地的产量增幅明显,局部市场的竞争将会比较严峻,价格战在低品质蝴蝶兰中将不可避免。

汇率波动致使出口减少

近两个多月来,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韩元对美元汇率跌幅超过30%,而欧元对美元汇率跌幅达到20%左右。这让以出口韩国、欧洲为主的蝴蝶兰种苗生产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了解,由于韩元汇率跌幅已经超出对韩出口蝴蝶兰的利润范围(约为20%左右),目前对韩国出口蝴蝶兰种苗数量大幅减少,降幅达到三分之一左右。一些品质不过硬,客户关系不够稳固的企业目前已暂时停止了对韩出口。而蝴蝶兰对欧出口的影响并不大。

云南花卉产值首破百亿大关出口额明显增长

据悉截至2008年12月底,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33500000m2,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76亿元: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01亿美元。

花卉出口额明显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云南省花卉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较2007年增长18.82%。云南花卉产业办公室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一季度云南省花卉出口增幅明显放缓,但进入第四季度花卉出口随行情快速回升,在稳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周边市场的同时,还不断向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以及阿联酋、俄罗斯等市场拓展,这使云南省花卉出口仍能增长。

特色花卉产值97亿元

据介绍,近年来,伴随消费者对新、奇、优花卉品种需求日益增长,以国兰、山茶花、高山杜鹃等为主的云南地方特色花卉,逐渐发展为云花又一新亮点和花卉市场的新生力量。

2008年首次正式纳入统计的地方特色花卉,其种植面积近20,010,000m2,产量2.9亿株,产值97亿元。

成为花卉种业产销中心

借国内外花卉发展机遇,以鲜切花种苗(球)、绿化苗木、盆花、草花为主的云南花卉种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之势,云南正逐步成为我国花卉种苗(球)产销中心。2008年云南省种用花卉生产面积约6,499,915m2,产值3.85亿元,其中以百合为主的种球种植面积近4,512,922m2,产量1.62亿粒,产值2.89亿元。

云南自主知识产权花弃新品种居全国之首

自2004年9月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培育的月季新品种‘冰清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成为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以来,目前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花新品种达36个,数量居全国之首。其中蔷薇属22个、杜鹃6个、非洲菊3个、含笑1个、石竹4个。这标志着云南省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真正走上世界花卉大舞台。

据悉,这36个云花新品种分别由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通海丽都花卉产业有限公司育成。其中杨月季公司和丽都公司育成的蔷薇属新品种各为10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龚洵研究员等培育的含笑新品种‘晚春含笑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常绿木兰科新品种。目前全省还有40个左右的花卉新品种通过了植物品种种权初审及实质性审核,各花卉企业、科研机构所储备的花卉新品种近1000个。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冰清、‘往日情怀、‘云熙等月季新品种和云红1号、‘云红2号、‘云之蝶等康乃馨新品种已成为云南商品化生产的花卉新品种。尽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花新品种数量居全国之首,但与花卉育种大国荷兰每年超过1000个观赏植物新品种权的授权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云南花卉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出口量逐年猛增,已成为中国花卉第一大省和世界花卉业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云南鲜切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80%以上。2007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30,115万m2,鲜切花产量已达到50亿枝,总产值84亿元,以康乃譬和玫瑰花为主的鲜切花出口累计5221吨,其中日本、新加坡、泰国成为云南鲜切花的最大消费市场。2008年上半年全省鲜切花产量35.5亿枝,总产值已达52亿元。

长期以来云南种植的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等大宗花卉中有90%以上从国外引进。花卉企业不但在进口种苗时向国外育种商支付高额的专利许可费,还要在鲜切花产品出口时获得进口国的市场准入许可,因此花卉企业、花农的利润十分微薄。许多花卉企业为了避免支付高额的专利费,只得选种一些过了保护期的品种,因此削弱了云南鲜切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此云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花卉新品种研发的支持力度,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新品种研发。云南省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使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有力的推动了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选和项目公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会上,颁布了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4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225项;授予3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

术合作奖。

“青藏铁路工程”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研究”等26项成果被授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小型高精度天体敏感器技术”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粒子过程晶体产品分子组装与形态优化技术”等52项成果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公布

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公告,公布了《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876家企业的3788个产品成功入选。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录》的制定严格遵循工作程序,包括企业自愿申报、省级推荐、部级专家初审和综合审议、网上公示和公布公告等步骤。与《2006-2008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相比,本轮《目录》适当提高了“门槛”,主要是对申报企业的资质、规模和产品获得鉴定证书的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申报企业原则上应是规模以上企业,获得的推广鉴定证书应是部级鉴定证书,以达到促进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售后服务、扶优扶强的目的。

业内人士表示,《目录》的制定和公布,对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支持推广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广西农业“三避”7000万亩新增效益80亿

海内外著名的院士、专家、学者100多人近日汇集山水甲天下的广西阳朔,参加中国农业部在此间召开的农作物“三避”技术现场观摩座谈会,向全国推广广西农作物“三避”技术,代表们深为广西“三避”技术的巨大潜力和神奇魅力所叹服。

据介绍,农作物“三避”技术,即避雨(主要是防暴雨多雨)、避寒(主要是抗低温霜冻)、避晒(主要是防暴晒日灼)技术。广西“三避”技术从地膜覆盖发展到塑料大棚、树冠盖膜避寒、盖棚避雨、网棚遮阳、果实套袋等多种模式,推广应用领域涉及到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及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对提高产量品质、调整熟期结构、打造生态品牌、拓展市场份额,实现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以来,广西“三避”技术推广面积6857万亩(约457.1万公顷),新增农业效益80亿元以上,“三避”富裕了农民。

广西阳朔县金桔避雨避寒栽培平均每667m2产1418kg,比传统栽培每667m2增产362kg--622kg,增产50%,每667m2扣除成本后纯增收1800元~3500元。金桔鲜果延长采收期45天,卖价和产值成倍增加。兴安县避雨葡萄(红提)示范面积5126亩(约341.7公顷),平均每667m2产2486kg,比露地栽培每667m2增113kg,增产30%。更重要的是因避雨栽培使葡萄病虫为害指数减少,优果率增加,价格提高30%以上,平均每667m2产值5500元--8300元,比露地栽培每667m2多收1200元左右。

广西各地先后建立了3000多个不同规模、不同模式和不同层次的“三避”技术示范样板,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999年在南宁建立了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广西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之后在北海等8个地级市相继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探索“三避”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尤其是近两年来,广西各级农业部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10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一大批标准较高、简便实用的示范样板,出现了双膜瓜菜、避雨水果、遮阳花卉和中药材、果实套袋、免耕马铃薯等一大批成功典型,有效辐射带动了“三避”技术的推广。

代表建议:喀什地区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9年1月8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议案组了解到,喀什代表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代表认为,喀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然选择,喀什地区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和“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就是面向中亚南亚市场,推进跨国经营,获得外向型经济的新突破。

在农业领域发展外向型就是要扩大出口农产品生产,建设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喀什地区出口周边国家的农产品主要为水果、蔬菜、大米、面粉、清油、鸡蛋、杏浆、杏脯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蔬菜出口生产基地,必将扩大该区对外贸易,增加农民收入,但目前设施农业发展总体上表现为过度分散、缺乏规模化发展、市场竞争力低,反季节生产能力不足,效益不高,设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棚均效益在3000元-5000元徘徊。个体表现为建棚成本高,投入大,农民投入能力有限。

喀什地区现有温室大棚12.82万座,其中,温室6.93万座、拱棚近6万座,面积13.95万亩(0.93万公顷)。但是千亩连片规模的设施生产基地仅在叶城县、喀什市、麦盖提等零星出现,数量不到10个,规模不到1万亩(667公顷),占不到种植面积的7%,大多以30亩--100亩(2公顷~6.67公顷)规模分布在各乡镇、村。由于过度分散,形不成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导致销售难,市场竞争力低,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的形成了高投入、低收益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此外,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表现在:一是地县两级财政面临困难,虽然每年都投入部分资金进行设施农业建设,但资金十分有限,主要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培训的方式;二是依靠金融信贷面临困难,信贷资金基本限于1年还清,这一情况与设施农业前期基建投入较高的特点不相适宜,加之农民在实际种植中学习技术和发展生产的周期较长,同时面临自然灾害等现实问题,信贷面临较高的风险,信贷部门对设施农业的贷款普遍缺少信心和耐心;三是农民自筹资金能力不足,这样各地就只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能分散发展,无法形成规模。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能有效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促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07年喀什地区农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人均增收75.1元,2008年预计人均增收突破100元。并且有关专家测算,发展一座温室的年收益在5000元左右,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可实现年收益8000元~10000元,并且一次性投入,可实现多年产出,投资回报率高,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好途径。

代表提出了3项建议:①自治区加大对喀什地区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每667m2投资补助5000元标准,扶持喀什地区发展200亩~1000亩(13.3公顷~66.7公顷)集中连片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②自治区加大对喀什地区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选派外地设施农业专家

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每年组织本地100名技术人员到山东等设施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学习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设施农业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技术支撑。③建议自治区加大对喀什地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的力度,安排设施农业培训专项经费,在喀什建立设施农业培训基地。

百余项新农村科技成果首次公开亮相

会说话的“温室娃娃”、无人驾驶的土壤成分检测“摩托”、聪明的智能农药喷洒机……2009年1月7日,由北京市科委和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09科技促进北京新农村建设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正式拉开帷幕,百余项在首都新农村“大展拳脚”的高科技成果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本次展览最大的特色就是实物展品多,几乎占到了全场的八成以上,其中金灿灿的玉米、香甜个儿大的有机草莓、重达百斤的巨大南瓜……”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1月7日一早,各个展厅里聚集了数千名慕名而来的观众,他们品尝着高新技术培育的奇异果品蔬菜,欣赏着高科技农业设备的“才艺表演”,参观着样式各异的节能生态房屋,在轻松愉快中享受了一顿“科普自助大餐”。

在参观过程中,首都新农村的科技“含金量”着实让观者惊叹,其中一个类似加长版汽车模型的装置更是引来大量观众驻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把它开进田间地头,“吃”进去的是秸秆,“挤”出来的可是生物质燃油!“这不但解决了过去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每年还为农民带来了人均150元的增收。”此外,还有能对温室、大棚气温、湿度、光照等进行监测,以语音方式提醒人们通风、浇水的“温室娃娃”;能快速检出水果蔬菜上农药残留物的食品安全速测仪等高科技设备,它们都令观众啧啧称赞。

在爱农生活馆展区,一个写着“有机农产品社区直达”的横幅引来不少市民上前询问。原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京郊农村的推广,本市已经有1600多家爱农信息驿站,其中很多都设在居民社区里,这样一来,许多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买到新鲜的绿色农产品。

30年来我国取得农业科技成果5万多项

2008年12月29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科技论坛上获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认的农业类科技成果5万多项,获国家和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9485项,其中国家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2008项。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介绍,在农业类科技成果中,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超级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地膜覆盖技术等一大批突破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从3000亿kg跃上了5000亿kg的台阶;畜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畜牧、水产养殖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和应用,工厂化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农业科技30年来的巨大进步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跃升发展中国家前列,为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翟虎渠告诉记者,在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主力军”和“国家队”,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坚持科研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以体制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化挑战、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都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翟虎渠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将重点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争取在种质资源收集挖掘利用与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农产品高效生产与质量安全、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选题,创新一批关键技术,带动全国农业科技及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把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做大做强;加快自主创新团队建设,集聚和培养一批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骨干力量,培养造就一批技术精湛、业务一流、兢兢业业的科研辅助人才,形成一批具有攻坚能力和较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加强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重大科学设施和重点实验室,完善种质资源库圃、科学实验基地和野外观测台站,建设完善一批国际一流的农业科学数据库,形成完善的网络科技环境,为全院及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巩固和拓展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推动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小麦水稻育种协作网、航天育种协作网、矮败小麦育种协作网、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科研协作网络,创新合作机制,从联合攻关、人员交流、学科共建、平台建设等多个层次,充分发挥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的优势,全面加强与全国各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协作,推进全国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整体提升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促进合作、诚实守信、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着力创造以人为本、激励创新、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使全院保持旺盛持续的创新活力。总之,中国农业科学院将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30年为新的起点,继往开来,加快发展步伐,与农业科技界各兄弟院、校携手并肩,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继续谱写我国农业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农业部编辑出版《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经历回顾》

为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系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农业部近日汇集了一批老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编辑出版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经历回顾》。该书坚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讲述作者亲身经历的重要事件与直接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变革、历史成就以及创造的宝贵经验,为继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精心组织离退休同志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并把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余热。农业部离退休干部中的许多老部长、老司局长、老处长以及老专家,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革与发展的经历者与见证者,有些老领导还是中央决策的参与者,具有丰富的实

践经验,对“三农”怀有深厚的感情,离退休后仍深情关注“三农”工作。请老同志以撰写文稿的方式,回顾改革历程,实事求是地总结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创造的经验,对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积极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经历回顾》收录文章121篇,近80万字,作者102人,其中部级领导44人,占作者总数的43%。年龄在90岁以上的有9人,最高的97岁。该书出版后,在农业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史书”,作者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成就和经验。这本书也是一部“农书”,记述的都是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事。这本书还是一部“辞书”,许多作者既是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官员”,又是各个专业和学科的专家,撰写的文稿虽然不是采用辞条的形式,但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我国“十一五”植物分了育种取得新进展

2009年1月4日,记者从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由全国300多个科研单位、745名高级研究员参加的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仅仅实施1年多就已经获得成果奖励8项,一些成果已居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创制优异新种质210份,培育了有较大竞争力的新品种196个;转让了20项成果,直接转让金额1923万元,成果产值达1.45亿元;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发表了论文634篇;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18个,18家大中型企业与课题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快速推进了新品种的产业化。

我国食物安全面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资源短缺的刚性制约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的多重压力,单纯依靠常规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难以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供给需求。近年来,应用品种分子设计提升植物育种理论与技术成为各国科学家的共识,植物育种已进入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机结合的第三次突破阶段;以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育种技术已成为植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分子育种正在由目前只能改变单个或少数遗传性状向系统改良转变。在国家“863”等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植物分子标记、转基因、细胞工程育种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目前,我国的植物分子育种研究计划,在主要植物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体系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已经成功地将其用于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显著提高了植物定向选育水平。我国科研人员精细定位、克隆了一批新基因,开发了一批功能标记,奠定了开展分子标记育种的技术基础;获得了调控植物重要性状的遗传网络信息,初步构建了主要作物分子设计数据库及分子模拟系统,并应用于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我国已经成功地创制出一批优异育种新材料,如农艺性状优良、抗白叶枯病的水稻恢复系蜀恢527以及高抗稻瘟病恢复系RW889等新材料,奠定了我国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植物新品种的物质基础。一批高产、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脱颖而出——如超级稻新品种‘C两优87,在湖南省桂东县寨前乡现场测产每667m2产达908.15kg,创造了湖南省单季稻每667m2产的新纪录;‘济麦22在山东省和黄淮北片区试中均名列第一,增产5.0%以上,适应性广;玉米新品种‘农大236适应性广,抗倒性较强,出籽率89%;油菜品种‘56602含油量47.17%,是国家长江中游区试中含油量最高的品种;黄瓜新品种‘北京206生长势较强,可持续结瓜,适于春秋大棚及春、秋、冬温室种植:苹果新品种‘七月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综合经济性状优于‘辽伏、‘贝拉等早熟苹果品种。

该项目实施“产、学、研”密切结合。对重大产品的开发已经取得显着成效,企业的育种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目前,通过合作、自办企业及技术转让等形式,我国有18家大中型种子企业与课题承担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联系,共同建设了新品种的中试与产业化基地,推进了重大产品的产业化开发,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种子企业的育种技术创新能力。

沈阳农大新批准组建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日前,2008年新建辽宁省级重点实验室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此次评审,新批准组建48个重点实验室。其中,沈阳农业大学新批准组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水利学院的“辽宁省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园艺学院的“辽宁省十字花科蔬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至此,沈农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已达到7个,在辽宁省高校中位居前列。

登海种业茄子和番茄新品种测产通过验收

2008年12月25日和26日,山东省烟台市科技局邀请山东省内有关专家,对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烟台市种子站承担的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及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中的茄子和番茄新品种选育进行了测产验收。

试验在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东南试验场日光温室内进行,通过测量株行距和计算亩株数,茄子品种08-3每667m2产量是4939.3kg、西星2号每667m2产量4024.6kg;番茄品种西红05-1每667m2产量达到6172.1kg、西红05-2每667m2产量达到7048.7kg,均通过专家组验收。

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

经过严格的评审,有20项成果近日喜获首届“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是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于2007年8月,经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申请,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这是首项植物保护行业的科学技术奖。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奖励工作。奖励等级分为一、二、三等奖3个等级。每次奖励一等奖不超过3项、二等奖不超过10项、三等奖不超过20项。2008年,经过评审共有20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这些获奖成果为深入探讨病虫发生与防御机理、提高防控技术、提高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与防控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猜你喜欢

花卉新品种农业
看禾选种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农业科学